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离职公务员吐槽公务员工作 干事情拧巴工作要求不明确工作方法僵化 同事工作一年后只关心下班时间

 23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16-11-25 10:10:57
导读:  几年前刚开始工作时,我每天早上都很开心,恨不得蹦跳着去上班。进入一个庄严肃穆的国家机关,在一个和专业也算对口的岗位,处理着关系政策民生的事务,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象的“有意义的职业”,比被拘在某个公司的格子间里,为如何给老板赚钱而苦恼有意义多了。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还提供无尽的...

离职公务员吐槽公务员工作 干事情拧巴工作要求不明确工作方法僵化 同事工作一年后只关心下班时间

 

  几年前刚开始工作时,我每天早上都很开心,恨不得蹦跳着去上班。进入一个庄严肃穆的国家机关,在一个和专业也算对口的岗位,处理着关系政策民生的事务,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象的“有意义的职业”,比被拘在某个公司的格子间里,为如何给老板赚钱而苦恼有意义多了。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还提供无尽的安全感,我再不必为职业发展焦虑,从此一劳永逸,多好!

  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也真够天真的。据我的一位同事说,她也经历过这种状态。为期多久?大概一年吧。一年之后,她每天就只关心一件事:今天能不能按时下班。

  是的,千军万马考上公务员,并不意味着能顺理成章地过上人们口中“一杯清茶一份报纸”“朝九晚五”的生活。“5+2”“白加黑”是常事,而且没有加班费。领导在大会小会上做思想教育:“不要提《劳动法》,公务员管理遵循的是《公务员法》;没有奉献的觉悟,当什么公务员?”

  尽管如此,和同事相比,我的热情还是持久多了。工作第四年,我通过竞争选拔和民主测评,成为单位最年轻的“领导干部”。那时候我依然干劲十足。白天外出开会、座谈,晚上回办公室处理一天积攒的杂务,第二天四五点起床赶到单位,利用上班前的宁静时光整理材料,起草文件。辛苦是辛苦,但是自有一种成长的满足。

  只是满足感没有维持多久,干着干着,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拧巴。

  这种拧巴首先来自工作要求的不明确。评价作家看作品,考察企业看效益,衡量公务员工作的标准只有一个:“领导满意、群众满意”。正因如此,有的工作,对内明明有职责分工,遇上推诿,也被要求“主动担当”;有的工作,对外明明有法律法规,赶上扯皮,也要注意“因事制宜”。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想要做到“两个满意”,实在考验一个人的能力与智慧。

  拧巴还源于工作方法的僵化。每个公务员都逃不脱文山会海。上级的指示要学习,部署下级的工作要传达,全都离不开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各种方案、通知、简报、报告。我曾经负责起草单位“精简会议和文件”的专项活动总结,一盘点成果,发现因为多了这次专项活动,各类会议量和文件量反而比往年多出10%。那一刻,就连坚信公务员比公司白领有意义的我也不免产生了动摇,陷入虚无。

  职业规划的缺失也让人感觉拧巴。公务员讲究的是“我是单位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个人意见可以参考,组织安排必须服从。我本硕七年读的是外语专业,却只在初入单位时用了一下外语技能,很快就被调到与专业毫不相关的部门,从此一搁就是几年。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职务晋升一条路,根本谈不上所谓职业规划。而职务晋升又往往论资排辈、僧多粥少,混个处级退休已是大多数人的梦想。被夹在一眼望得到头的职业发展道路和怎么也望不到头的繁复工作之间,自然拧巴。

  还有公务员角色拧巴的定位。报考时,我以为自己选择了一份有意义的职业;进了单位,领导反复强调我们做的是伟大的事业;和体制外的朋友聊聊,才发现在人们眼中,这是个不创造社会价值却舒适安逸的特权行业。调研创新项目、研究法规政策时,我自诩国之栋梁、社会中坚,看到媒体上那些题为《专家:优秀人才就不该考公务员》的文章却不免垂头丧气。再想想自己拼死拼活干了这些年,月收入根本不到所在城市每平方米房价的零头,又仿佛被朋友圈里那篇《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稳定地穷着》的文章啪啪打脸,不由面红耳赤。

  最让我感到拧巴的,还是我并没能从工作中收获自己所期待的安全感。为了不把外语专业丢下,为了保持所谓离开体制的能力,几年间,我利用极其有限的业余时间翻译了50万字,发表了数十篇文章,还考了计算机和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但当动起离职念头的那一刻,我还是犹豫了。那时我才知道,自己失去的最宝贵财富是勇气和时光。

  这痛且拧巴的公务员生活,曾令我兴奋,予我机会,锤炼我意志和耐力,教会我道理和技能,在我的人生中烙下了深刻的印痕。但我终将离开,去尝试自己能够把控的不拧巴的生活。


关键词:公务员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