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

法律资讯

张灵甫遗容曝光:身着解放军军服 脸上似有笑意 张灵甫遗书曝光 张灵甫后代与粟裕后代相聚谈孟良崮战役

 78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7-01-03 9:15:48
导读:张灵甫不怕牺牲 随时为战死沙场做准备 陈晓楠: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得到了蒋介石的极大认可,因此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结束之后呢,蒋介石特意破格安排身为少将师长的张灵甫,进入陆军大学中将班来进行深造学习。张灵甫也由此成为了陆军大学中将班当中少有的少将学员。同时蒋介石还在罗卓英的青年军师长推荐名单...

张灵甫不怕牺牲 随时为战死沙场做准备

张灵甫遗容曝光:身着解放军军服 脸上似有笑意 张灵甫遗书曝光 张灵甫后代与粟裕后代相聚谈孟良崮战役

 

陈晓楠: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得到了蒋介石的极大认可,因此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结束之后呢,蒋介石特意破格安排身为少将师长的张灵甫,进入陆军大学中将班来进行深造学习。张灵甫也由此成为了陆军大学中将班当中少有的少将学员。同时蒋介石还在罗卓英的青年军师长推荐名单当中,加上了张灵甫的名字。在这份名单当中,张灵甫的资历是最浅的,蒋介石关于张灵甫学习和任职的前后批文,也显示出委员长对他特别地器重,那么以张灵甫的个性和为人呢,他必将会更加地涌泉相报。

解说: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一直把作战须步步求生,而存心必时时可死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存心必时时可死的悲壮,是需要勇气和奉献之心的。张灵甫在8年抗战的两千多个日夜当中,随时为战死沙场准备着。

张居礼(张灵甫长子):他每到一个地方,或者新到一个地方,他就把自己写的像岳飞的这个《满江红》,这个文天祥的这个《正气歌》,书写好了以后,挂在自己的房子里头作为座右铭。

张道宇(张灵甫幼子):上高结束以后,记者问他,你打完日本人结束以后,你想做一些什么?他说可能我已经不在了。所以说那时候是怕不牺牲的,为了民族,你不这样做的话,那中国已经没有了,被日本人吃掉了。

张居礼:岳飞的这个爱国和这个文天祥的这个不怕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像这些话来说,我母亲都能把它记住,跟我说这些事情。

解说:1944年长衡会战爆发,其中以第10军军长,方先觉将军的衡阳保卫战最为惨烈,当时作为救援部队的74军58师张灵甫部,也同样伤亡惨重。战役结束后,张灵甫在南岳衡山忠烈祠内,为74军阵亡将士题词,为主义死,简短的4个字表明了张灵甫不怕牺牲的精神来源。

王玉龄(张灵甫遗孀):他满脑子就是,他对死觉得是应该的,应该为主义而死。他觉得三民主义会救中国。

张居礼:他当时在的时候,那时候是辛亥革命,他对这个三民主义啊,好像自己一生的信仰,他都信仰这些东西。

解说:黄埔军校是张灵甫对三民主义认识的开端,也是张灵甫与校长蒋介石相识的纽带。

类延成(原孟良崮管委会主任):他对蒋介石呢比较崇拜,因为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当校长,蒋介石他这个也很厉害,一说蒋委员长,他都立正,不管什么士兵到战士,一说蒋总统他们全都立正。

谌旭彬(近代史学者):黄埔当年的教育灌输的就是革命精神,黄仁宇有一个回忆特别有意思,黄仁宇说我记得当然我听过委员长训话,委员长在黄埔训话,委员长怎么训的呢,你们赶快去死,你们赶快上前线,你们要去死,只有你们去死,革命才能胜利。委员长就经常把死挂在嘴边,从黄埔灌输出来的这些军人,或多或少有些人接受的程度会低一些,有些人接受的程度会高一些。很显然张灵甫对这一个信条的接受程度,是相当高的。

解说:经过八年抗战,张灵甫虽然负伤无数,最终还是幸运地活了下来。抗日战争的胜利,让舍生忘死的国军官兵们,仿佛看到了希望。

谌旭彬:为什么讲张灵甫的军队,他敢去死,就是这里头有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操在里头,就是国家受到侵略的时候,由这个军事指挥官他自己,他自己有这样的情操,他能够把这种情操灌输到下面每一个士兵的身上,所以能让他们不怕死。

张灵甫被任命为整编74师师长 人称御林军

解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立刻对国军进行了缩减整编,把原先的军改为了整编师,74军变成了整编74师,不久之后,张灵甫被蒋介石正式任命为整编74师师长,并驻扎在南京拱卫首都,人称御林军。

张灵甫在南京过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日子后,国共内战爆发。部分地区的国军节节败退,离张灵甫驻地不远的苏中地区,仅在1946年七八月份,就损失四万余人,此时的张灵甫有些坐不住了。

霍安治(台湾籍作家):蒋公对张灵甫有恩,他给他治疗特批的钱,让他去香港治伤,然后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呢在国共内战爆发时,出征的时候,就是他报恩的机会来了。

解说:在国军大部分军队失利的环境下,指挥层把目光转移到了这支曾经的抗日铁军,整编74师身上。

谌旭彬:很多人可能不太相信说意志力,其实在抗战当中,意志力是最最重要的,这种爱国意志力是最重要的,一旦没有了,国民党的军队就沦为了一支可能连普通军阀军队都不如的。所以千万不要把内战中的国军和抗战中的国军,当成同一支部队来理解。他们的精神面貌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可能还是同一拨人,但是精神面貌已经完全变了。

解说:在国民经济崩溃,百姓生活艰难,官兵厌战的大环境下,国军部队战斗力大幅下滑,而共军实行的新政策,使农民从地主手里重新获得了土地,使工人从资本家手中争取到了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农民和工人站在了共军的阵营。

谌旭彬:因为内战,他们觉得为什么要打中国人呢,他找不着打仗的理由了,尤其是在他们的这个补给情况非常差的情况下,中下层军官会去想,我的老婆孩子都在饿肚子,怎么办,他会在想这些问题了,内战的时候,大家都在想这样的问题了。

张秀岳(原华东野战军战士):国民党的武装,代表了来压迫穷人的,那时候阶级觉悟很高啊战士,认为跟打日本是一样的。

解说:就在张灵甫奔赴国共内战的战场时,他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

王玉玲:他爸爸的鼻子通天鼻子,而且特别大,从这里一直高下来,所以有一个人会看相的,在飞机场看到他,就说他这个鼻子长得太好了,他说他这个鼻子长得不成功就成仁。

张灵甫攻涟水受挫 对华野部队进行覆盖炮击

陈晓楠:抗战结束不同政治营垒的人们,对于国家的何去何从再次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双方对国家前途的不同抉择,必须以内战的方式来定夺的时候,这无疑是民族的不幸。如果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么失败的政治最终也决定了为了它而战的军人们的宿命,在不成功便成仁的谶言之下,张灵甫的悲剧也显得格外遗憾。

解说: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指挥的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五万余人,引起了国民党高层的重视,随后蒋介石全面发动内战。

霍安治:蒋公在当时,他并没有想要动用74军到内战的战场上去,但可是后来在这个苏北作战的时候,兵力开始紧缺了嘛,所以让74军上去。

解说:1946年9月,张灵甫凭借他的美械装备和战术战法,在两淮战役中,攻占了苏皖解放军区首府淮阴。

赵劲(网络作家):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是粟裕已经认识到,张灵甫的厉害了。把淮阴给攻下来了嘛。

解说:痛失两淮之后,华中野战军多次试图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张灵甫和整编74师,这个华东战场上的头号杀手。在随后的涟水战役中,粟裕做了第一次尝试。

粟裕,中共十大将之首,在其一生中曾指挥过淮海战役,豫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其运兵奇巧,胃口奇大,堪称一代战神,被林彪称为尽打神仙仗的人。

赵劲:看到第一次涟水战役的时候,那个张灵甫进攻那个涟水,他有很多对于他来说,肯定就是说不利的地方,比如说过了黄河以后的背水作战,这个本身是兵家所忌讳,张灵甫的部队固定使用的部队只有两个团,华野达到了28个团,是这个整编74师的十几倍。第一次涟水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华野牺牲了一个纵队司令,大概有七千多精兵战死,牺牲,这对华野的印象很深。

解说:对于共军而言,从保卫涟水的角度,一战涟水,无疑是一场大胜仗,它不但保住了涟水,还打破了整编74师不可战胜的神话。第一次涟水战役,对于常打胜仗的张灵甫来说,是一次挫折。一个月后张灵甫再次进攻涟水,这次涟水城外的张灵甫直接对华野部队进行了覆盖型炮击。

赵劲:他其实他不是真的进攻你,他是要看你的防守重点在哪里,他就根据这个炮击来判断你的防守侧重点在哪里,它实际上等于什么呢,就是两个高手在比武一样的,我的弱点不让你知道,但是我一定要知道你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它是这样一个过程。

解说:在第二次涟水战役中,华野痛失涟水城,国共双方均损失惨重,张灵甫的整编74师也在该次战役中打的伤筋动骨。华中野战军与整编74师在此战中结下了血海深仇,华中野战军被迫向山东地区进行战略转移。

谌旭彬:张灵甫的部队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还能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是因为他跟他的部队的中下层军官之间,已经建立起了牢牢的类似于血缘的纽带,这是他的军队战斗力所在,它是一种纯粹的兄弟之情。

粟裕指挥部队全歼74师 孟良崮战役画上句号

解说:涟水战役的一个月后,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国民党由战略上的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一场极为惨烈的战役即将打响。1947年初,莱芜战役以后,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集结重兵,采取密集平稳,稳步前进的战法,向陈毅、粟裕的山东解放区进攻。

类延成:我军处境非常难了,已经叫它压迫的,就是压的是,也可以说是无路可走,因为它这个当时我们这个山东这个部队呢,它是四十五万,我们是二十七万,加上地方部队二十七万部队,相差这个兵,这个人的比例相差一半。它压的梳头式的前进,你上哪里去啊,你无路可去,一个村庄,一块儿一块儿往里赶。

解说:1947年5月11号,汤恩伯的第一兵团奉命向华东野战军总部坦埠展开进攻行动,由张灵甫率领整编74师,担当主力从中路出发,黄百韬的25师和李天霞的83师,分别在他的左右两翼负责掩护,三路齐头并进,不久之后张灵甫收到了一份命令。

霍安治:前线他们当然都知道地形的,它明明旁边有一条路可以走,旁边有一条大道可以走,对不对,它为什么要钻进那个复杂的那个鲁南山去,怎么可能叫他这样的部队进鲁南山去。

谌旭彬:让张灵甫去孟良崮是命令,是来自南京的命令,张灵甫是一个标准的军人,职业军人,张灵甫很清楚职业军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服从命令,所以他去孟良崮不是他自己的选择,这个是可以肯定的,他在之前就跟王耀武说过,我的部队不适合山地作战,他清楚他这个问题,但他最后还是去了。

赵劲:为什么孟良崮有5个纵队来包围整编74师?包围他的有5个军,在外面打阻击的还有3个纵队,就是华野把所有的力量都扑上去了,当时有一句话叫做“砸碎珍珠换玛瑙”,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整编74师要打掉,因为它确实是他的一个大敌,包括在抗战的时候,张灵甫部队也是日本人叫支那第一恐怖军嘛。

解说:粟裕与张灵甫的对决是高手与高手的对决,也是两位职业军人的对决,更是国共之间的对决。

赵劲:粟裕他说那个张灵甫的作战大胆,而且说过他,就是说你越放心的地方他越容易钻,实际上就是因为他是跟那个张灵甫的,一个切身的交手的一个体验。讲到那个高手过招啊,高手过招的时候,就是说两个水平差不多的所谓武林高手对招的时候,就是说一招一式都不能有破绽,他们之间就是说,粟裕跟张灵甫在解放战争之中打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互相找破绽,谁的破绽露得更多,谁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

鞠开(粟裕的秘书):孟良崮战役按照粟裕的讲法,就是那个险仗,恶仗,狠仗,打的是74师,蒋介石五大主力中间的主力。

类延成:国民党蒋介石说嘛,如果有10个74师,统一中国就没问题了。

解说:武林高手的胜败比的是一招半式,而一场战役的胜败,则取决于很多因素,孟良崮一战轰动全国,结局就是战神粟裕全歼张灵甫整编74师,但是这次粟裕胜得很辛苦,也很紧张。

赵劲:实际上也是差一点,当时就是说,所有的增援部队,黄百韬是比较卖力的,黄百韬实际上是比较给力的,大概相差几个小时,如果这个几个小时之内,如果整编74师能够再坚持几个小时的话,华野就撑不住了,华野就只能撤围了,就无法再围困他了,就这几个小时。

解说: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根据整编74师被俘将领讲述,历时3个星期编印了一本名为《蒋军74师调查研究》的内部报告,书中详细讲述了74军在抗战和内战中的战术战法。解放后,钟期光上将和张爱萍上将,曾对该书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该书也为孟良崮战划上了句号,书中写道“我野战大军加以重重包围,于5月16号全歼该顽于孟良崮,除张灵甫、蔡仁杰、庐醒等自杀,其战斗中击毙七千余名外,其余官兵五千人系数被俘”。

鞠开:我们搞了一个孟良崮战役,就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虽然是三万多,但是这三万多啊,国民党这三万多不亚于他五万多,很厉害嘛,张灵甫那是很厉害的。

张灵甫为家人留下遗书 王玉玲几乎崩溃

陈晓楠:“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犹存如昼烛”,这是唐朝诗人张籍所作《征妇怨》里的名句,说的是征妇的丈夫已经战死没了依靠,腹中的儿子尚未出生,难以指望,征妇陷入了绝望的境地,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张灵甫夫人王玉玲的真实写照。

解说:自从上次分别后,王玉玲已经数月没有丈夫的消息,终于有一天一个张灵甫的部下来到了王玉玲的家中。

王玉玲:他一进来他就哭了,他说他是下了决心要成仁了,他说你们不愿意跟我去的,你们就离开这个山洞。

冯鹏程(作家):相当于秘书长的人走了,还有一个兵娃子,发报的这个人说,我要跟军长一起死,张灵甫的原话,你是个小娃,连媳妇都没有娶,你为啥要死,然后把旅长、团长叫来,原话是,现在我们别无出路,只有一死报效党国,现在给写这个遗书。

王玉玲:他说这封信你一定要给我太太,他说你赶快走吧,他也被俘了大概两三个月,放他走的时候,他就回南京了,这封信他就交给我。

解说:十万余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决以最后只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部属与人民,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

王玉玲:我告诉你吧,我几乎崩溃了,我有一段时间讲话都不清楚,好像我不能,有很多心里的话讲不出来。

解说:刚刚19岁的王玉玲怀抱嗷嗷待哺的新生儿,在家中翘首以盼,期待着丈夫归来一家团聚,可是她等来的不是凯旋而归的丈夫,而是一张寥寥数十字的遗书,从此天人相隔。

王玉玲:所以我从来在讲,他死了以后,我就觉得我这个人很吝啬,连一句爱他的话都没有讲过。

张居礼:但是我觉得啊,只有这样才是死得其所的,不然的话,上报国家与领袖,就成了空话了,下答人民与部属,也成了一句假话了。

解说:孟良崮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多次痛心疾首地说,孟良崮的失败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但此时的蒋介石已经顾不得这些了,战争仍在持续。

王玉玲获周恩来邀请回国观光 可自由出入

解说: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王玉龄作为国军遗孀也来到了台湾。

王玉玲:那个时候我还太小,很多事情我都想不到,这些官员都来看我,但是蒋经国这个人呢,我跟他常常碰到,他总是张太太,你到哪里去,我送你去,我说我随便走走,没有目的,我不要坐他车。

解说:在台湾生活不久,王玉玲只身到美国读书,1973年秋,周恩来从海外华人的口中得知王玉玲在美国的情况后,立即通过黄华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回国观光旅游。

王玉玲:那个时候我在那边,我就做两届都是访美协会的会长,所以周总理就知道我的名字,后来就想办法请我回来,我不敢回来,后来要黄华给我签证,那我就回来了,那个时候只有我跟杨振宁博士两个人可以自由出入。

解说:1972年9月,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中华民国与日本官方关系遂告中断,蒋纬国希望通过王玉玲把日本东京的一栋大楼的所属权,转交到台湾的蒋经国手中。

王玉龄:因为蒋纬国跟蒋经国是不讲话的,但是呢,他就告诉我,就让我告诉蒋经国,说这个大楼要给蒋经国,因为跟日本人没有邦交了,我说给蒋经国也没有用处,他也拿不到,我说那在日本人手上还不如在中国人手上,你说对不对,我就到日本拿了那个复印件,我就送给共产党。

解说:2005年在上海定居的王玉玲意外地接到了,孟良崮战役指挥官粟裕大将的侄子粟刚兵的邀请,对于这次邀请,帮忙带话的朋友都以为王玉玲会拒绝。

王玉玲:还有一个粟刚兵请我吃饭,他是找我的朋友,我的朋友还以为我不会去,我说为什么,这时候我就不能够恨粟裕嘛,我说各为其主没有什么不得了。

陈晓楠:2008年夏天,两位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客人,出现在了王玉玲的80岁生日晚会中,经人介绍,一位是粟裕大将之子粟寒生,一位是邓华上将之子邓穗,这次聚会让王玉龄体会到了“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味深长。关于张灵甫的功过是非,现在有很多的评论,对此周恩来也曾经对张灵甫的夫人王玉玲惋惜地说,张灵甫是黄埔的学生,我是黄埔的老师,我应该把张灵甫争取过来的,因为张灵甫是个很好的将才。对于张灵甫将军来说,44年的人生留在中国的历史之上,正印证了那句话,“荣辱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关键词:张灵甫遗容曝光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