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姐,他父母不同意我们交往,但他说,宁肯与父母断绝关系,也要娶我。”聊天中,恨嫁的妹子这样对我说。言辞间,有苦恼,但更多的是炫爱——看,我的男友多爱我,宁肯背叛父母,也离不开我。我尊重恋爱自由,崇尚婚姻自负,但我更擅长泼冷水。“千万不要嫁给他。”这时候,我总要大喝一声。 姑娘,一个男人如果背负与父母... |
“姐,他父母不同意我们交往,但他说,宁肯与父母断绝关系,也要娶我。”聊天中,恨嫁的妹子这样对我说。
言辞间,有苦恼,但更多的是炫爱——看,我的男友多爱我,宁肯背叛父母,也离不开我。我尊重恋爱自由,崇尚婚姻自负,但我更擅长泼冷水。“千万不要嫁给他。”这时候,我总要大喝一声。
姑娘,一个男人如果背负与父母断绝关系的罪名也要娶你,你一定要当心了。这因为,他与父母的关系该多疏离多隔膜,才需要采取如此决绝的方式,捍卫你们爱情的成果。这还因为,他的父母该多专制多无情,才宁肯失去一个亲生养大的儿子,也不愿接纳一个投奔而来的儿媳。这更因为,这个家庭该多压抑多变态,才导致亲人之间采取如此粗暴的方式伤害彼此,而不是“我相信你,你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所以,姑娘,当一个男人众叛亲离也要娶你时,你最好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他多半是个危险的家伙;他或许有个变态的家庭;有朝一日,他与父母握手言和,他们极有可能一致对外地让你承担起生活中的种种罪责。
姐的话,你们可以不信。今天的故事,你们不能不看。
亲·疏
虽然年过四十,她依旧是个好看的女子,但眼神里流淌的落寞与言辞间弥漫的哀怨,还是在细节上出卖了她:她不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她与爱人是中学同学,彼此都是对方的初恋。后来,他读了师范,她上了委培。为了追她,他使出浑身解数,玩尽表白手段,透支一生情话。至今,她还记得,大一时,她患上急性黄疸肝炎,住院的20多天里,他“撵不离赶不走”非要当她的特护的感人过往。
她终被融化,当了他女友。但他的父母不同意。理由是,他的工作包分配,她的工作没着落。后来,他们费尽周折分到一个单位,准备谈婚论嫁时,他父母又不同意,理由是:男女双方礼俗不同,一切得按男方家的规矩来。她与他争吵,恼怒之下,他用砖头砸烂自己的头,发誓和父母老死不相往来,承诺此生非她不娶。她不忍逼他,一切从简,匆匆办了婚事。
其实,那时,他们之间的悲剧就初见端倪:问题来袭,他只会用情绪解决;子女婚事,他父母强加干涉;面对屈辱,她一味屈从忍耐。这些来自原生家庭扎根灵魂深处的因子,是极难摆脱的自身劣性,也是早就写好的人生剧本,一笔一画地勾勒出多年后危机四伏、矛盾重重的生活烂图。
一个男人追你时有多疯狂,伤你时就有多冰凉。
这并非悖论,而是常识。要知道,薄情的人喜用情绪打动人,长情的人善用智识安放爱。离开你,我就会死!离开我,你就不能活!这不是爱,是要挟,是索取,是控制,是占有。
果然,结婚后不久,他就与父母重修于好。乡里工资本来就低,他母亲为保证手握财政大权的地位,以各种名目向他们索要钱。如若他们不给,她就跑到他们俩的单位又哭又闹。
家里天天争吵,经济捉襟见肘,儿子嗷嗷待哺,他脾气越来越差,开始咒骂殴打她,认为她是千错之本、万恶之源。“都是你的错!”他常常指着她吼。
罪·罚
搞不定家庭矛盾的男人,很容易借出轨寻求短暂的安慰与极乐的放纵。
他也如此。但他出轨的对象,竟然是她最亲最爱的表妹。获知真相的一刻,她要疯了,要毁了,要死了,但最终还是打碎了牙咽到肚子里,流着泪说不计较——她爱他,且只爱过他。为保卫这个家守望这段情,上班之余,她带着年幼儿子摆地摊卖对联,冒着鹅毛大雪跑保险赚家用,借钱在县城买了套房子,逃离公婆控制,摆脱旧伤阴影。
逃离灾难现场容易,治愈灾难创伤艰难。
他凭努力进取和业务精湛,调到县城上班,步步高升,委以重任。地位高了,应酬多了,回来也晚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开始变得恐慌不安,偷看他手机,翻看社交账号,疑心他外面有人。恼羞成怒,他再次对她大打出手,甚至对她的父亲拳脚相加。她忍无可忍,带上证据到法院起诉。当她一贯蛮横的婆婆乞求她看在孩子面儿上放弃官司时,善弱的她,再一次心软了。
谁的善良不带锋芒,谁的尊严就掉到地上。
一味地忍让,换来的往往不是他人的感恩,而是自己的卑微。她为他又生一个女儿,她为家身兼数份工作,她拿血汗钱为他打点前途。即便身上有伤眼中含泪,她依然微笑工作,勤俭持家。又如何。他人在职场,和三教九流周旋,向千矛万盾过招,与八方神鬼共事,难免不得志受委屈。被负能量裹挟时,他就对她千般指责,万般蹂躏。
控制不了自己坏情绪的人,才爱控制别人指责别人。
这个一小被父母控制的男人,自始至终都无法安放自己的不良情绪。所以,他需要控制比他弱小的妻,让她按照他的意愿行事,获得满足感与存在感。
青梅竹马的爱,灵犀相映的情,早已无处可觅。心平气和的话,好商好量的语,早就不再想说。家暴冷战,恶语相向,大打出手,成了家常便饭。互相指责,彼此嫌弃,间隙横生,布满生活内外。
爱·恨
她恨他也爱他,气他也知他,恼他也怜他,所以,她还想紧紧攥住他。
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他在网上和别的女人聊得火热。她吃醋,她心痛,她试探。她申请了一个微信号,钓鱼执法,一探究竟。这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曾经无话不谈的两个人,只有扮作陌生人才能走近彼此。原本相处一室的夫妻俩,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听到对方心里话。
很快,他发现了真相,再次恼羞成怒,再次口出恶语,再次大打出手。
“刘记者,我该怎么办?”又一次挨打又一夜无眠后,她找到我问。
他们的婚姻,已陷入了虐与被虐、控与被控、辱与被辱的模式。这是一种瘾,一种病,一种癌。施暴者有,被施暴者,也有。有的人,在这种模式中活到老死。有的人,被这种模式虐待致死。还有人,用尽全力挣脱这种模式。
哪个更好,哪个更坏,我不敢断言。我只是提醒她,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很可能会重蹈父母的覆辙。焦虑不安且忍辱负重的母亲,背叛逃离且暴戾成性的父亲,争吵不断勉强凑合的家庭,是典型的中国式关系,也是孩子的牢笼与成长的灾难。
神经兮兮、怨气十足的母亲,势必培育出极度缺爱又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因为,被丈夫忽视的女人,很容易把对配偶的爱与希冀投射到孩子身上,唠叨自己的不易,宣讲自我的付出,强化孩子的认同,控制孩子的言行,以此来弥补内心不被爱人看见的牺牲与创伤。
暴戾狂躁、缺乏温暖的父亲,也势必会造就同样暴躁或一味懦弱的孩子。因为,性格之所以会遗传,并不完全在于血脉的传承,更在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构筑的参照物——参照此还是参照彼的问题。
情绪化、走极端、求上进的他,从他善控制爱哭闹的母亲身上,可找到影子。心善良、人懦弱、好犹豫的她,也能从她家庭中找到原型。
我们无法苛责父母用温厚的方式再爱我们一遍,但我们有机会用平和的方式引领孩子的未来。所以,我们要与自己的劣根死磕到底,以一生的不懈成长修复内心,用爱和温暖铺就孩子的成长路——不管我们是已婚、离婚还是再婚。
一开始,我们可能做得不好。但只要去改,去做,去努力,一切会慢慢好起来。就如,他放下拳头,收敛贪欲,学会沟通,她学会说不,捡回尊严,找到从容。是的,我没有劝她离婚。我知道,她不会离婚。但我想对步入爱河的姑娘们说,如果遇见一个宁肯与父母断绝关系也要娶你的男人,一定要慎重。
记住,她的故事,可能是你的明天。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