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

法律资讯

马未都权威考证:为啥叫韩国人高丽棒子?(图)

 19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7-03-31 16:52:59
导读:  老有人问我高丽棒子怎么来的?我十几岁时在东北生活过两年,当时就老听东北人说“高丽棒子”,说实在的,我曾一直以为高丽棒子是对朝鲜人(那时没有韩国概念)的赞美呢!你想啊,高大美丽的老玉米棒子,在缺粮的日子里不是赞美是什么?! 后来慢慢地知道“高丽棒子”不是什么好词了,带有明显的贬意,尤其看到老舍先生...

马未都权威考证:为啥叫韩国人高丽棒子?

 

   老有人问我高丽棒子怎么来的?我十几岁时在东北生活过两年,当时就老听东北人说“高丽棒子”,说实在的,我曾一直以为高丽棒子是对朝鲜人(那时没有韩国概念)的赞美呢!你想啊,高大美丽的老玉米棒子,在缺粮的日子里不是赞美是什么?!

       后来慢慢地知道“高丽棒子”不是什么好词了,带有明显的贬意,尤其看到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的描述“日本娘们的开路先锋高丽棒子——高级的奴才”时,才如梦方醒地纠正了以往的认知。那么称谓如此广泛的“高丽棒子”怎么来的呢?

       史学家大学者罗继祖(罗振玉之孙)先生曾在《枫窗脞语》中有考证,其国(朝鲜包括韩国)妇女有淫行,即没入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齿于齐民。简单的解释私生子就是棒子,与此类似的有北京詈言“丫挺的”,翻译成白话就是“丫头养的”,即私生子。

       朝鲜人的等级观非常强烈,看看他们的影视剧就有个基本体会。这缘于朝鲜最初的规矩从未被破坏,到了近古时期的明清两代,他们的使团依然由“士大夫、中人、仆役”三个阶层构成,且等级森严。这种森严到什么地步呢,举一例即可说明:康熙时期的王一元在《辽左见闻录》中记载,这些底层仆役“徒行万里,不得乘骑”,因为身份低,有马也不能骑,只能牵着走路,从朝鲜到北京上贡,苦不堪言。

       至少在清康熙年间“高丽棒子”就开始流行了,乾隆年间的《皇清职贡图》明确有载“朝鲜国民人,俗呼为高丽棒子,”连当年的朝鲜使臣来北京时被小孩追喊“高丽帮(棒)子”,在他回国后的记录中将“棒”写成“帮”,可能是为了减缓受辱的感觉,也可能是由于朝鲜语的发声,朝鲜语中有时会将奴仆呼作“Bang za”,这可能是“棒子”真正起源。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