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广州心理学教授退休后豪掷40万元买保健品 醒悟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悟套路出书写防骗真经

 8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17-04-21 17:54:44
导读:  家住广州海珠区的黄秀兰婆婆退休前是一名心理学教授,退休后却迷上了买保健品,多年来,她花在保健品上的钱超过40万元。 不过,渐渐地,她发现吃保健品不仅没效果,宣传时还有许多破绽。于是,她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以自己为典型案例,撰文写书,剖析老人为何会沉迷买保健品,还以亲身经历,解读了保健品那些“坑老...

广州心理学教授退休后豪掷40万元买保健品 醒悟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悟套路出书写防骗真经 

  家住广州海珠区的黄秀兰婆婆退休前是一名心理学教授,退休后却迷上了买保健品,多年来,她花在保健品上的钱超过40万元。

  不过,渐渐地,她发现吃保健品不仅没效果,宣传时还有许多破绽。于是,她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以自己为典型案例,撰文写书,剖析老人为何会沉迷买保健品,还以亲身经历,解读了保健品那些“坑老”套路。

  沉迷:6万元频谱屋照买不误

  黄秀兰婆婆今年87岁,曾是一名心理学教授,退休后回到广州老家生活,住在海珠区某高档小区,家庭条件不错。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退休后,她一直有买保健品的习惯。

  6万元一台的频谱屋,数千元的心脏药,还有上千元一小瓶的营养液……对这些贵价保健品,黄秀兰婆婆几乎从不手软,多年下来,她告诉记者,自己花在保健品或保健器材的钱超过40万元,她自然也成为附近保健品店业务员眼中的“肥肉”,“虽然儿女也知道我买保健品,但究竟花了多少钱,我没跟他们细说。”直到去年夏天,她又花了10多万元购买保健品。“他们把我带去韶关听课,告诉我这些保健品只有国务院津贴专家才能买得到,我一心动就买了。”当时黄婆婆正好手头紧,需要借钱,女儿追问之下,才发现母亲把钱都花在买保健品上。

  “其实当时我知道很多保健品是坑人的,但跟业务员太熟了,碍于情面才买的,所以女儿帮我把这些保健品退了之后,我就下定决心,从此一定要告别保健品。”黄婆婆说。

  醒悟:老人爱买保健品有五种心理

  “觉得吃了这么多保健品,确实没什么效果,而且我毕竟是知识分子,能够看出其中的一些猫腻。”老人说。于是,她开始写文章,以亲身经历,并结合自己的专长,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老人为什么愿意买保健品,甚至很多时候明知上当还继续买。她还将这些分析写进了自己研究老年人心理的相关书籍。

  黄婆婆分析,老人买保健品,一是出于期待心理,总希望保健品真的能够控制或治好自己的老毛病;二是源于恐惧心理,人老了,总会有种担心,担心某种疾病严重起来导致重病甚至死亡;三是从众心理,她参加过不少保健品公司组织的“讲座”,总觉得那么多人买,肯定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四是名人效应,各种号称“中央首长”专用的养生品,觉得不会有错就买了。不过,她坦言,除了这几种心态,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源于老人的孤独感。“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对于老人而言,很多儿女不在身边,就算在身边也不能时时陪着,再加上对健康的渴求,对疾病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让老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她感叹。

  黄婆婆告诉记者,自己的几个儿女在国外,跟大女儿同住。去年,她生病住院时,虽然女儿女婿下班后都会去看她,但那些熟悉的保健品业务员,每天一个接一个轮着来看她。“这样的伺候比女儿还亲热,你好意思不买他的保健品吗?”老人哭笑不得。

  猫腻:发现业务员“坑老”有套路

  在她看来,保健品公司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这些购买心理,进行推销。黄婆婆坦言,这些年来,她逐渐发现了保健品销售的一些猫腻,不少保健品业务员都有一套“坑老”套路。

  “请来所谓的'专家',巧舌如簧,或是用点小恩小惠吸引你,让你占小便宜吃大亏。”她举例,曾经看到电视上有“专家”卖风湿药,还号称药是三代祖传,结果媒体曝光称“专家”是临时演员扮演的。黄婆婆说,她自己参加保健品讲座也能发现破绽。有一次她参加一场保健品讲座,对方在卖一种养生酸奶,号称功能媲美骆驼奶、企鹅奶。“我一听就有问题,企鹅不是哺乳动物,怎么会有奶呢?所以我当场就提出了,讲课的人也只好转移话题。”

  她说,很多保健品都号称是稀缺的产品资源,声称“特供”,或是“中央首长”的“保健医生”开发的。“有一次我买了一种号称日本风行的保健品,结果我让在日本留学的孙女去查,发现日本根本没有这回事。”

  她告诉记者,事实上,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相关部门查处,老人也知道很多保健品不可信,她也曾问过相熟的业务员为什么还要继续推销。“他们总会说,有的保健品是有问题,但他们卖的保健品没有问题,真真假假,老年人也无法判断。”

  昨日,记者也佯装老人的亲戚,致电其中一名保健品业务员,对方声称虽然市场上有的保健品确实有问题,但他们售卖的保健品有批号,是合格正规的,但当问及为何不开发票时,对方则声称“哪家公司一查都有问题,我们最多就是没交税。”

  希望:找到兴趣老有所为 翻译百万字俄文

  “其实老人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就能够理性地对待保健品。”黄秀兰婆婆坦言,自己花了六年时间,将约300万字的《维果茨基全集》翻译成中文。她告诉记者:“刚开始,我就是闲不住,想动动脑筋。”不想,刚开始翻译不久,丈夫就去世了,本想搁笔的她,为了重新找到生活的支点,她决定继续将这本书译完。

  如今,黄秀兰婆婆参与编写了《青年社会心理学》《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精要》《心理健康活百岁——延后衰老的策略》《告别肥胖与糖尿病》等书多本。

  除了培养自己的兴趣,她还希望社会能给老人更多的关注。“儿女工作忙,希望社区能多组织一些老年人活动,电视台、报纸可以开设一些老年频道,介绍老人关心的保健知识和故事,让老人没那么寂寞。”


关键词:保健品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