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丹麦生蚝泛滥求助中国 欲将生蚝出口中国遭专家怒怼 中国专家回应全球生蚝养殖80%在中国 没必要进口

 2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7-04-28 14:06:12
导读:  对于“舌尖上的民族”,外国友人也深知投其所好。 4月24日晚,丹麦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布了题为《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微博长文,称丹麦海岸遭遇太平洋牡蛎的物种入侵,把丹麦本土的Limfjord生蚝也挤兑死了,当地人对此束手无策。 一夜之间,文章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仅...

丹麦生蚝泛滥求助中国 欲将生蚝出口中国遭专家怒怼 中国专家回应全球生蚝养殖80%在中国 没必要进口 

  对于“舌尖上的民族”,外国友人也深知投其所好。

  4月24日晚,丹麦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布了题为《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微博长文,称丹麦海岸遭遇太平洋牡蛎的物种入侵,把丹麦本土的Limfjord生蚝也挤兑死了,当地人对此束手无策。

  一夜之间,文章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仅该微博的网友评论累计已达13000多条。众网友如同听到了“生蚝召集令”,纷纷挺身而出,“派我们中国人去吃就好了。”

  这条微博阅读量已超720万,丹麦生蚝“一夜爆红”

  很快地,丹麦使馆官微上发出了最新的吃蚝线路和“攻略”——不得不说丹麦这招以食物诱惑实在是高。至此,有人醒悟了,认为这次的“生蚝事件”并不是一个意外,可能是一场精心的营销策划。

  丹麦驻沪领馆一位丹麦籍工作人员米雅(化名)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丹麦人很少吃生蚝,因为价格很贵。”据介绍,在哥本哈根的普通餐厅,最高等级的Limfjord生蚝每个要价约60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60元左右。

  无论如何,漂洋过海去吃丹麦生蚝,必须叠加出行成本;而进口太平洋生蚝则不被业内人士看好。

  拥有多年水产贸易从业经验的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创始人樊旭兵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就是太平洋生蚝的最大养殖国,生蚝通过贸易进入中国没有必要。

  吃比其他干预方式更有效

  尽管如此,网友戏言要漂洋过海去吃的办法,在专家眼里还真的可以解决生态问题。

  食品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生蚝是一个很温和的物种,通常情况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比较大的危害,也没有攻击性,相比其他一些入侵物种要温和很多。此前,学名中华绒螯蟹的大闸蟹在德国把堤坝都给破坏了,凶猛的亚洲鲤鱼能吃会“飞”,把美国的渔民吓得不轻。但是,生蚝确实会因为数量太多而挤压别的动物生存空间,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虽然网友是一句戏言,但朱毅表示:“吃生蚝确实可行,这不是一句戏言,而且目前看是最可行的办法。”

  首先,当地可以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喜爱吃生蚝的人来这里品尝美味,也可以让当地人形成吃生蚝的习惯,这些都有助于减轻生蚝泛滥的问题。

  不过,朱毅仍强调食品安全:“吃之前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这些太平洋生蚝是否适合成为人类的食物,重金属是否超标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其次,致病菌、病毒污染也需要注意,最后,藻毒素污染等也需要确定是否存在,只有把这些风险都排除了之后,才可以引导当地或者其他游客来此吃生蚝。”对很多人来说,生蚝生吃就可以了,但是一些潜在的病毒却难以杀灭。前段时间在一些区域爆发了诺如病毒感染,一般细菌可以通过加热方式杀灭,诺如等病毒就很难通过高温杀灭,而生蚝就是该病毒的最重要藏身地之一。

  在朱毅看来,除了吃,也可以从生态角度采取其他干预方式减少生蚝的数量,但没有吃来的直接和快。

  当然,也有人提出用药物杀灭的办法。生物学研究学者杨韵对第一财经表示,固然可以找到药物杀灭这些物种,但必须考虑因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就是生物可能产生的抗药性,其次是对整个环境带来的危害,而且用了药物之后,这些生蚝就不能再被食用了,这也是一个损失。

  生蚝大国“没必要进口”

  尽管生蚝肆意疯长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但是在中国人眼里永远都是“以食为天”,大多数人看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组团来一场‘蚝’游”。甚至有人提议丹麦政府出口生蚝,甚至乘势推出“生蚝签证”,让中国人去帮助欧洲北方人民解决困难。

  多年水产贸易从业经验的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创始人樊旭兵告诉第一财经,生蚝通过贸易进入中国没必要。

  他说,全世界生蚝养殖80%在中国,中国生蚝养殖的80%~90%都是太平洋生蚝,中国就是太平洋生蚝最大的养殖国。除非丹麦生蚝特别好,似乎没有太大必要进口到中国。“至于口味,丹麦的品种我没有尝过,生蚝口味并不主要取决于品种,口感主要跟养殖的水域有关。”樊旭兵表示。


关键词:丹麦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