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蓝鲸游戏发明者入狱 个人资料曝光 系21岁心理学退学大学生 自称替社会清理垃圾 蓝鲸自杀游戏事件始末

 105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发布时间:2017-05-15 8:52:29
导读: 50天内完成各种各样的自残任务,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诱导青少年参与者自杀……“蓝鲸”死亡游戏开始在中国社交网络中出现。昨天是互联网社会责任日,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第四次会议就抵制“蓝鲸”游戏,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探讨,全力拦截这条死亡的“蓝鲸”。 “蓝鲸”死亡游戏是最近比...

  50天内完成各种各样的自残任务,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诱导青少年参与者自杀……“蓝鲸”死亡游戏开始在中国社交网络中出现。昨天是互联网社会责任日,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第四次会议就抵制“蓝鲸”游戏,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探讨,全力拦截这条死亡的“蓝鲸”。

  “蓝鲸”死亡游戏是最近比较热的话题,是来自俄罗斯的死亡游戏。该游戏是通过社交群,利用青少年追求刺激的心理,诱导叛逆、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50天内完成各种各样的自残任务,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诱导青少年参与者自杀。所以死亡游戏不是一款游戏,是一个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危害他们生命的违法犯罪行为。

  “蓝鲸”死亡游戏的发起人已经被捕入狱,可游戏没有灭绝,还在各国蔓延,在英国、阿根廷都有青少年自杀,多个国家已对家长发出相关的警告。

  该游戏最近开始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中出现。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腾讯的安全团队在5月6日的时候以“蓝鲸”游戏以及相关的关键词对QQ群进行了彻底排查,对有12个疑似相关的QQ群进行了处理。目前,典型的关键词包括“蓝鲸”游戏、“蓝鲸”死亡游戏、“蓝鲸”挑战、“4点20叫醒我”等。百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百度贴吧对“蓝鲸”游戏吧进行了关闭,关键词进行了全网清理,为了防止此类自杀的再度出现,积极地搜集相关自杀、血腥型信息的线索,将相关线索上报给相关部门。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微博站方已经解散相关话题,避免该类内容在微博聚集讨论,添加屏蔽词,防止该类内容通过搜索传播,目前已经清理涉“蓝鲸”游戏相关内容1300余条。

  “蓝鲸游戏”又叫做“4:20叫醒我”、“蓝鲸挑战”,是一个来源于俄罗斯的网络社交游戏。简单来说,就是游戏组织者通过洗脑的方式,鼓励参与游戏的玩家在50天内完成各种自残任务,每次完成任务之后,都需要提供图片或者视频证据。50天后,为了证明“赢得游戏”,参与者会被要求自杀。那些我们如今看到的用利器在身体上割出的蓝鲸的图案,是一份份死亡证明。

  加入游戏后,会有指令不断地下达,大致的规则会有:在凌晨4点20分起床,看恐怖电影;在胳膊上切出三道浅口;如果你准备好成为一条鲸鱼,就在腿上刻几个口子;爬起重机;看他们给你的电影,听他们给你的音乐;不和任何人说话;自己说出自己的死亡日期,并接受它……之后每一天都是凌晨的4点20分起床,自残并和鲸鱼说话。最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切都是从一个名为Philipp Budeikin的男人开始的。

  Philipp Budeikin是“蓝鲸游戏”的创始者。他是一名前心理学的学生,被驱逐出大学。他自称,他的目的是“清理社会”,向那些被认为没有价值的人推销自杀。在东欧最大的社交网络VKontakte上,“蓝鲸游戏”最初以“F57”作为名称,这是VKontakte“死亡组”的名称之一。2015年,第一起与“蓝鲸游戏”相关的自杀发生在俄罗斯。之后,死亡开始以用游戏的形式蔓延,带走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2016年10月,Philipp Budeikin落网,他不过是一名年仅21岁的大学生。

蓝鲸游戏发明者终入狱 个人资料曝光 系21岁心理学退学大学生 自称替社会清理垃圾 蓝鲸自杀游戏事件始末

 “蓝鲸游戏”的创始者Philipp Budeikin

  他人眼中的惨案,是游戏参与者的自杀狂欢。然而“蓝鲸游戏”的危害是极大的,它的本质是教唆他人死亡。据报道,仅在俄罗斯,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间,就有130名青少年自杀,他们都是同一个互联网社区的成员,并且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这甚至引起了普京的注意,他力挺网络教唆自杀入刑。然而游戏还在扩散,不仅在俄罗斯,东欧以及北欧国家。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都已经发布了警告,呼吁家长关注孩子们的上网安全和心理健康。

  2017年2月27日,俄罗斯15岁的少女Yulia Konstantinova和16岁的少女Veronika Volkova双双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区的一栋14层的公寓的窗户跳下身亡。在社交网络的页面上,Yulia Konstantinova留下了“结束”的字样,并配了一张蓝鲸的图片。而Veronika Volkova则在网上发布了一张她手臂上用刀刻出的鲸鱼的照片。

蓝鲸游戏发明者终入狱 个人资料曝光 系21岁心理学退学大学生 自称替社会清理垃圾 蓝鲸自杀游戏事件始末

图左为Veronika,右为Yulia

  而17岁的玩家Rina Palenkova在卧轨自杀之前发布了两张自己的自拍,这一举动让她成为了众多“蓝鲸游戏”玩家的偶像。

  在中国大陆地区,“蓝鲸游戏”也悄然进入。在QQ群组中,“蓝鲸死亡游戏”、“4点20叫醒我”、“蓝鲸:死亡4:20”的群名常常是“蓝鲸游戏”的代号。虽然如今的群组不断用新的名称更换着,不过目前这些关键词已经被腾讯禁封,蓝鲸群组也被解散,不再显示。

  死亡背后:痛苦,抑郁和归属感的丧失

  为何会有人选择这样极端的自杀游戏?是什么吸引了他们不顾一切,向往死亡?

  “蓝鲸游戏”起源于俄罗斯。我们常常笑称俄罗斯人为“战斗民族”。“战斗”一词的背后有一份狠,熊,狂放的性格倾向。暴力,是死亡的导火索。从地理上分析,俄罗斯以及北欧国家纬度高,气候寒冷。在冬天,几乎见不到阳光。环境造成了一部分人的性格忧郁。

  分析“蓝鲸游戏”的自杀者,他们大多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正是读初中和高中的年纪。低龄化是这个死亡游戏的特征。每个人来源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不同。很多人经历坎坷,有着不为人知的精神世界,在学校、家庭这样的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痛苦的经历,难以排解的郁闷。他们喜欢背道而驰,做一些和这个社会背离的事情,并享受这份快感。“蓝鲸游戏”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抱团的群组,加上青春期的孩子认知度还不高,对死亡的认识还很浅薄,十分容易被“蓝鲸游戏”的组织者带上死亡的道路。

  还有一部分参与“蓝鲸游戏”的年轻人,他们也许家境优越,不愁吃穿,但是缺少对于自身的认同和在集体的归属感。社会宣扬的是成功、金钱和扬名立万。电视机里充斥着高级生活的模样。集体对于个人的排斥、孤独、受挫感也许都是死亡的根源。很多人甚至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无望,过去不值一提,未来遥遥无期,深深的无力感,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社交网络是绝佳的催化剂,死亡的罗网,正一步步向他们靠近。

  在知乎上,作者“简单心理”提到心理学上有著名的“维特效应”。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的就是一位青年失恋自杀的故事。在小说的出版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青年纷纷效仿维特的自杀行为。“维特效应”因此得名。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年轻人的自我身份认同的缺失以及在社会关系中的缺席和无力常常让他们效仿他人的行为,难以分辨对错。有人也将“蓝鲸游戏”的创始人Philipp Budeikin的目的“清理社会”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的运动联系了起来。

  剧作家萨拉·凯恩曾有一部戏剧《4:48精神奔溃》,记录的便是一位少女因抑郁症而自杀的过程。整剧只有朦胧诗化的对白和台词,数字和狂乱的对白充斥其中。凌晨4点48分,据心理学家研究,是一天之中人的精神最脆弱、最容易自杀的时刻。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在谈及自杀的问题时认为,十诫中规定的“不可杀人”包括了既不可杀别人,也不能杀你自己。基督教最重要的三种德:信、望、爱。自杀就是针对来自于对于生命的绝望,失去了生命的触感和希求。“蓝鲸游戏”虽然是洗脑和网络文化的死亡狂欢,参与者的动作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令,但是其“4:20醒来”的举动却令我想起萨拉·凯恩的这部戏剧。那是精神奔溃和心灵枯竭的时刻,自我焦虑,黑夜还未过去,黎明还没有到来,在绝望中寻求生命的归宿。

  如今在Instagram上搜索“蓝鲸游戏”以及俄语相关字眼,出现的都已不再是刺眼的刻在身体上的血图。有人还组织了倡导快乐生活的“粉鲸挑战”来对抗悲观厌世的“蓝鲸游戏”。在国内,百度输入“蓝鲸游戏”后,第一条出现的并非新闻,而是全国24小时免费心理危机资讯热线。在热线上面写着一句话:“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治愈自己。”

  画面上这个俄罗斯年轻男子,名叫Philipp Budeikin,今年21岁。

  他看起来和任何一个平常的男孩子,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唯独眼神看起来非常阴冷。

  事实上,21岁的Philipp就是臭名昭著的“蓝鲸游戏”的发明者。他发明的这个疯狂游戏,已经在俄罗斯导致至少16个少女自杀,并且在很多国家越传越广。

  他从2013年开始在网上传播蓝鲸游戏,用一些极端恐怖血腥的视频,吸引未成年人加入。他尽可能地吸引来大规模的参与者,给参与者下任务,一步一步,不断变难。

  有一些孩子可能在游戏初期就停下了,有一些却渐渐沦陷。Philipp就在其中寻找最容易被他操纵,心理防线最容易突破的孩子。

  这些被Philipp盯上的孩子,会被拉进一个更小的团体之中。在那些迷失的孩子看来,可能被选中进入那个以Philipp为中心的小团体,对她们而言可能还是一种荣耀。

  他们每天凌晨四点二十分要醒来,参加一个夜间聊天,看各种血腥绝望的视频,来自地狱一样黑暗的音乐,夹杂着各种惨叫和哭泣。

  这样精神折磨,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和情绪问题,控制不住自己地想要自残,或者毁灭深白的一切。

  当他们完成了Philipp下的所有任务指示,他们基本就被完全洗脑,完全听命于心中神一样的Philipp。不管他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们都会遵从。

  有受害人描述了当初在小团体中的情况,一个女孩看了一段卧轨自杀的视频后说,这段视频坚定了她要自杀的信念。

  而Philipp对她洗脑说:“生活糟透了,不会变好了。你是一个很无趣的人,你的父母也不需要你,也永远不会理解你。你的生命,除了在年轻时候自杀,不会有任何美好的事情发生。你是被选中的人,死亡就告诉你一切的答案。”

  当那个女孩说她还是害怕走上最后一步,Philipp立刻给了她另一个选择。

  “你不一定非要去跳楼或者卧轨,服毒的话,一点痛苦都没有的。”

  这个女孩,在他的怂恿下,决定在2016年5月20日自杀。万幸,她被及时救下,并没有成为又一个牺牲品。

  最可怕的事情是,Philipp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引诱那些孩子自杀,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在提审过程中,Philipp对自己发明蓝鲸游戏供认不讳,向警察解释了这套死亡游戏是如何运作的。他不承认警方说,有130名年轻人死亡,说一共就17个,当然了还有28个准备去死了。

  恶魔说:“那些死于蓝鲸游戏的年轻小女孩,都死得很高兴的。”

  “他们不过是一些生物垃圾,他们对着社会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人在乎她们死了会有什么后果。”

  “我只是在替社会清除垃圾。”

  更荒唐的是,自从Philipp被关于入狱,俄罗斯监狱还收到了无数来自年轻女孩写给他的求爱信。

  一名心理学家表示,这些爱上Philipp的女孩通常没有能从家长那里得到过足够的爱的关注,而Philipp,恰恰是利用她们这一点,假装在网上给她们提供支持和关爱。

  看着这些孩子们送死,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警方认为除了Philipp以外,应该还有其他核心人物。警方正在努力搜捕更多与这个死亡游戏有关的嫌犯,希望能尽快将这个游戏给彻底扼杀。

  最近也有传言说游戏传到了中国,我也收到了很多私信,我去加了几个所谓的组织,发现大部分都是骗子,凡是打着这个旗号的所谓社交群,已经都被查封。大家看到了,一定随手举报就好!!

  希望大家能对这个死亡游戏有所防备,任何为你好的人都不会怂恿你去伤害自己,放弃自己的生命。

  或许恶魔有千百种手段操纵人心,敬而远之,保护自己才是最最重要的事。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