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6名日本男子涉嫌间谍罪被中国逮捕 日本否认间谍称受中国公司委托进行地质勘探 要求中国确保被扣者权利

 2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17-05-24 14:06:58
导读:  据海外网5月22日报道,今年3月底,6名日本男子在中国山东及海南两地被捕,他们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涉嫌危害国家安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2日例行记者会上证实此事。 另据日本朝日新闻23日消息,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当天表示,中方的拘留行为欠缺说明,东京将针对此事提出严重交涉。日本共同社23日则称...

6名日本男子涉嫌间谍罪被中国逮捕 日本否认间谍称受中国公司委托进行地质勘探 要求中国确保被扣者权利 

  据海外网5月22日报道,今年3月底,6名日本男子在中国山东及海南两地被捕,他们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涉嫌危害国家安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2日例行记者会上证实此事。

  另据日本朝日新闻23日消息,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当天表示,中方的拘留行为欠缺说明,东京将针对此事提出严重交涉。日本共同社23日则称,遭扣留的6名日本人中有4人是日本千叶县一家名为“日本地下探测”公司的支援;这4人与另2名同行是受一家中国公司委托,前往海南及山东进行地质勘探。

  日媒:6人受中国公司委托赴华进行地质勘探

  针对日本“地质调查员”被抓事件,日本媒体一致认为是中国“误判”。遭中国扣留的6名日本人当中有4人是日本千叶县一家称为“日本地下探测”公司的职员。他们和另2名同行是受一家中国公司委托,前往海南以及山东进行地质勘探,检测这些地区是否有可开发的温泉。今年3月,他们分别在海南三亚以及山东烟台被中国公安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扣留,至今接受调查快两个月。

  据共同社22日报道,千叶县船桥市的地质调查公司“日本地下探测”社长佐佐木吾郎当日透露,该公司4名员工并“没有可疑行为”,不存在被作为拘留理由的间谍行为。据他介绍,4名员工的年龄介于20到70多岁之间;受中国两家温泉开发公司的委托,原计划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对山东、海南两个省份展开使用测定仪器的地质调查,随后便无法取得联系。佐佐木还称,“从(日本)外务省听说4人安好”。

  据报道,该公司大约从10年前开始在华实际展开了数10起地质调查,此次被扣留的4人也多次在中国工作。佐佐木吾郎向日本媒体解释,“地质人员在进行调查时用的都是特殊器具,比如利用地震波和电流来进行地底测试,不了解这一专业的人会觉得他们行迹可疑。”

  “日本地下探测”公司设立于1970年代,是日本国土交通当局认可的“土壤污染对策法调查机关”,其主要业务是地质勘探,属下人员有2名理学博士、2名工学博士和多名技术人员。

  据日本媒体23日分析认为,海南三亚和山东烟台都是中国军事重地,这或许是中国扣押这6名日本人的原因。不少日媒还指出,“日本地下探测”公司派人到中国进行调查,已通过当地公司获取中国相关单位的批准。

  日方要求中方确保被扣者获司法保障

  据日本朝日新闻23日报道,对于中方此次扣人,日本当局非常不满。日本外相岸田文雄23日表示,“我们必须确保被扣押的(日本)国人获得公正公平的司法保障,要通过日本驻华领事和中日领事协定来进行严正交涉。”

  另据共同社22日称,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当天记者会表示,“从保护国民的观点出发,正通过驻外公馆等妥善展开支援”。

  “外相:关于日本人被拘留问题,提议向中方提出公平待遇”,截图来自日本朝日新闻

  日本朝日新闻23日刊文称,这次抓人行动可能是在“间谍疑云”的氛围中引发的;文章推测中方最后或会因证据不足而放人,并指责中方“黑箱”处理,让外界无法获知事件细节。同时,朝日新闻又在24日刊登记者实地走访山东蓬莱和海南三亚,还采访当地居民。

  日本媒体也很在意这次事件让日本落在中国手中的“间谍”人数翻倍。2015年,中国有关部门以间谍罪名逮捕了5名日本人,其中有4人正在接受法庭审讯。2016年,中国拘留另一名身份为“日中青年交流协会”理事长的铃木 英司,于今年2月正式被捕。

  对于日本人在中国从事间谍行动,日方一直予以否认。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曾多次对外号称,日本政府不会向海外派遣情报人员。2014年11月,我国出台了《反间谍法》,首次明确了间谍行为的法律定义,表现严惩间谍行为的坚决态度;根据法律规定,间谍行为最高可判死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5月22日也证实此事称,据了解,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6名涉嫌在中国从事违法活动的日本公民进行审查,并根据《中日领事协定》及时通报了日本驻华相关领事机构。


关键词:日本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