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艺术家用拖拉机画自由女神 看东方 140326
精彩内容:
有许多家长对学美术还停留在“画得像就好”的阶段,还不知长期学简笔画和卡通的危害,希望看了这个可以了解一点,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懂得审美。
为什么不能学简笔画?
简笔画是大人发明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按照固定的程式来表现对象。学习简笔画并不需要学习者去观察真实的对象,不同的孩子会画出一样的简笔画。
这种固定的模式,正是艺术的死敌,想象力的扼杀者。简笔画的形态破坏了孩子自己探索世界所形成的感知。
简笔画没有任何艺术含量,任何大一点的孩子都能照着画得很像,所以任何一个没有学过美术的成人拿本简笔画书都可以教。
学过简笔画的孩子会变得思维固化,不会感受,还不如不学。孩子们还没有这方面的判断力,希望家长给孩子把好关。
不教孩子画形几乎是专家的共识
“形”是事物或物体的“形态”,美术也称为造型艺术,请注意,这里的“型”是经过塑造之后的“形”,“造型” 就是创造或塑造出新的超越物体表面形态的“形”,绝不是简单的描摹事物外形 。
6岁之前,孩子对“形”是极为敏感的,也称为“图形敏感期”。
敏感体现在哪里呢?——是对于“形态”的变化、观察、联想,而不是表达。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对图形的直觉能力和发散式的联想能力。
如面对一条直线,孩子能把他想象成各种各样的长条形的东西,如蛇,毛线,电线杆、在启发下,还能大胆地联想到河流,音乐等。但绝不意味着:孩子在这个阶段就具备了表现事物形态的能力,如果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对“形”的表现能力,除了手、脑、眼的高度协调外,还必须具备对事物形态的理解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更大的年龄段甚至是十一二岁孩子的作品中都很难准确表达物体的透视关系、明暗度等,因为在理解力还达不到时,手是很难跟上的,那更何况是4—6—8岁期间的孩子呢?
如果要求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画出像什么的形,岂不是荒唐之举吗?所以,不要奇怪,更不要焦虑,孩子们为什么会把各种各样长条形的东西都画成一条直线了!
因而,就出现了简单的模式化的“形”,如简笔画,是成人先勾出概念化的统一形状,再让儿童去模拟,这就叫会画画了么?画出孩子观察到的形了吗?错了!
这个阶段,最需要关注的是:孩子能否画出具有自我意向的“形”。
“ 意向”可以理解为意识和方向,自我意向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浓缩了对事物的朦胧认识、连接内心与外界之后产生的新的意识。
如果不受干扰,每个孩子都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这些意识,还会表现在绘画中,会出现富有想象力的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形”。
这个“形”是和他们的生活、情感紧密联系的,是他们通过童心特别创造与热爱的“形”,如小娃娃、舞蹈的小人、汽车、恐龙,甚至鱼、轮船、火车、树木,他们会在这个图形敏感期内不厌其烦的画着这些“形”,但却各有细节的变化和奇妙之处,这些不是通过被动的模拟才画出的“假形”,而是凝聚了他们印象最深的童年经验与喜好所自发完善的“真形”,是非常宝贵的“原创”!
而强加的、模拟的“假形”是什么呢?就是千人一面的、所有孩子画出来都一样的东西,如太阳、房子、小花、鸟等。
来自中国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却画出完全一样的“形”,表面看孩子会画很多东西,实际上却是不顾儿童对“形”的理解能力,用共性的“形”抑制住了孩子千差万别的想象能力,使他们对“形”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被禁锢成为单一不变的模式化后,直接损伤了孩子的右脑,甚至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比如很多孩子不敢画心中的“形”,不敢去面对新的事物形态,或者自我否定对形的想象力,追求与别人一致,无法独立创作。
所以,许多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机构在几十年前就开始抵制不顾儿童的阶段特征过早教授“图形”的行为,像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甚至不主张在8岁前给孩子输入固定的图形。
(内容来自网络)
相关图片:
↑图:美国自由女神像自然百科矢量图
↑图:忆美特EMIT大号创意墙贴 美国自由女神墙壁装
↑图:行家英雄汇作品展-自由女神像 - 知识中国
↑图:也有自由女神像的
↑图:自由女神像手绘图jpg图片素材-美术绘画图片素
↑图:海报,东方设计元素,自由女神全身雕像
↑图:闪电击中自由女神像 摄影师为拍此相等40年 -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