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十八相送范瑞娟傅全香
精彩内容:
1、“做人要做好人,戏也要演好戏;先是做人,然后才是演戏”——袁雪芬
袁雪芬(1922-2011),女,浙江绍兴人,中国越剧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工正旦。袁雪芬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致力于女子越剧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细腻、朴实深沉,韵味醇厚,节奏明快,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被称为“袁派”。袁雪芬认真唱戏,洁身自励,持斋茹素。参与整理并主演了传统戏《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编演了历史剧和现代剧《木兰从军》、《红粉金戈》等。还曾出演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祥林嫂》。
回复v374收听袁雪芬谈越剧改革。
2、“艺无止境,戏比天大”——常香玉
常香玉(1923-2004),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以下是常香玉讲述他早年的学艺经历。
3、“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新凤霞
新凤霞(1927-1998),评剧演员,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生于苏州,人贩入津。饰演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新凤霞在艺术上从不保守,她敢于吸收、敢于创新,博采姊妹剧种表演之长,虚心学习各种唱法,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花为媒》、《刘巧儿》、《乾坤带》等。
回复v376收听新凤霞生前的一段采访录音
相关图片:
↑图:越剧唱段选-戚雅仙袁雪芬傅全香等名家经典45
↑图:越剧唱段选-戚雅仙袁雪芬傅全香等名家经典45
↑图:越剧唱段选-戚雅仙袁雪芬傅全香等名家经典45
↑图:图片 《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表演艺术研讨会
↑图:一代风华 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
↑图: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舞台生活70周年庆
↑图:戏单:越剧集锦 折子戏专场 上海越剧院 袁雪芬、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