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猎车手丨GTA5剧情玩坏篇 第二十集:最终大劫案 曲终人将散
精彩内容:
《曲终人在》,周大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4月版,定价:32元。
李勇 学者,郑州
对长篇小说《曲终人在》的兴趣,源于它腰封上的一句话———“披露为省长‘写传记’的采访素材”。“省长”是我所不熟悉的,省长的“生活”更不熟悉,但又是如此地感兴趣……带着这种多少有些“阴暗”的心理读开去,却发现自己终究还是受骗了。这并不是什么“采访素材”,还是一部小说,而且是一部比较纯粹的严肃的小说。
说它“严肃”,是因为它只是借用了“采访素材”这样一种形式,力图表达和最终传达的仍然是一个严肃作家关于社会、人生的严肃的看法。这种看法主要是由主人公欧阳万彤来展现的,这个66岁因心梗去世的退休省长,他的生前身后埋藏着怎样的人生故事?作者通过“我”受其家人聘请为其写传记,从而遍访其亲友、同僚等,对此作一一发掘。通过这些受访者的描述,来回溯欧阳万彤的人生经历。
作者在谈为什么写这样一部小说时说过:“我写他的经历,写他的作为,写他的命运的目的是呈现目前官场的生态,让读者了解当下社会的官员队伍的景况,让人们看到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下要做一个好官是如何的艰难。”读完小说回头再看这段话,他的话里触动我的不是“理想”,而是“艰难”。这种“艰难”,在小说中表现为两点:首先是欧阳万彤与官场腐败势力的冲突,这是他面临的最直接也是最尖锐的冲突;其次是欧阳万彤所受的一种文化力量的束缚,这就是在中国根深蒂固、无孔不入的“官本位”思想。前一种束缚如果说更直接而有形的话,后一种束缚则是间接但却坚韧的。也正是在这些束缚之下,有理想、有能力、有勇气如欧阳万彤者,也不免走向了挫折和失败。
欧阳万彤的挫折和失败符合大众对当代官场的判断与想象,这样的结局确保了整个小说的一种现实主义的底色。当然,诸如对高官(如落马将军魏昌山)腐败生活的描写,对官商(如省委副书记秦成康和简谦延)勾结的描写,以及对“官本位”思想如何在人的意识和生活中发生作用的描写,也在强化着这部作品的这种现实主义的底色。
但是,在这部小说中欧阳万彤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不尽完满,作者并没有将这个人物真正地放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描写和塑造,而是采取了一种比较“取巧”的方式,即讲故事:一则一则的“采访素材”只是一个幌子,每个受访人所讲述的内容其实都有着紧密的勾连,初未显露,但随着故事进行便渐渐清晰起来——— 每个人物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出现,每件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他(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勾结连环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故事越惊心动魄,情节越曲折离奇,离现实生活的距离也就越远了。
一部好的官场小说,甚至一部好的小说,现实性始终是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管你谈理想,还是谈失去理想,都应该从真实而广阔的现实生活本身出发,而不是首先考虑你自己的意愿和理想。从生活本身出发,即便写出的是理想受挫,也仍然会以让人信服的艺术感染力传递疼痛、唤起初心、催起改变的力量;而从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出发,则难免左右思量、精心构造,这样写出来的故事,终究还是欠缺了一份浑朴、一份说服力。出身中原大地、历经人生无常与苦难的周大新并不缺乏生活,但如何将自己的意念、理想与所拥有的生活更完美地结合仍然是他面临的课题。
相关图片:
↑图:展览华彩(图)_网易新闻中心
↑图:和谷俊山住一个大院的作家周大新,写了本
↑图:周大新:谷俊山案促使我写小说-周大新|谷俊山|小
↑图:和谷俊山住一个大院的作家周大新,写了本
↑图:和谷俊山住一个大院的作家周大新,写了本
↑图:重建我们的文学信仰》《床畔》《曲终人在》_
↑图:【长江商报】周大新:欧阳万彤寄托了我对官员
↑图:我的忧虑与理想-光明日报-光明网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