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方戏曲保定老调《王莽篡位》01 韩文梅
精彩内容:
□本报记者刘亚辉
记者日前采访韩文梅时,这位保定老调剧团的“当家人”刚下乡演出回到市区不久。常年奔走乡村,每年演出400多场的生活、工作状态让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艺术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人民,在基层演出收获更多的是快乐。”韩文梅面带笑容颇有感触地说。
韩文梅出生在革命老区阜平县,自幼喜欢唱歌,1984年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老调代表性传承人王贯英发现,成为王老师的入室弟子。为将最好的艺术奉献给群众,韩文梅在恩师教导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日不辍,下基层演出从不间断。她每晚睡觉前认真揣摩演出角色是否到位、入戏、传神,每天早起喊嗓、踢腿、跑场。韩文梅清晰记得,在《调寇》一折练习时,为表现理想的人物形象,她练习跪着移步,膝盖磨破了皮,血浸到衣服上,毫不退缩。日复一日,膝盖上厚厚的茧子一层压一层,让韩文梅深切体会到“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含义。想起往日的艰辛和故去恩师的教诲,韩文梅几度哽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韩文梅凭借勤学苦练,技艺逐步纯熟,先后主演《潘杨讼》《忠烈千秋》《直隶总督唐执玉》等30多个剧目,塑造了众多舞台艺术形象,得到观众认可和喜爱,获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优秀人才等诸多荣誉。
“保定这块热土孕育了保定老调,民间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形象说明了保定老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韩文梅的侃侃而谈中,记者不仅了解了保定老调,还从中体会出她对保定老调的深厚感情。正是凭借这份痴情,韩文梅无怨无悔每年300多天穿梭乡间,带领演职员们为群众奉献艺术盛宴。
“严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演员们的辛苦可想而知,有时下乡一连几个月不能回家,生活条件艰苦,生病感冒,打针输液是常有的事。基层生活清苦单调,演职员们有时抱怨,心里满是对孩子和家人的牵挂。”有着切身体会的韩文梅理解同事们的苦衷,同时更感激、敬佩他们对工作的付出,“只要看到群众期盼的眼神,听到叫好和掌声,感受到那份热情,大家就感觉有了干劲,把抱怨和牵挂完全丢到脑后。”
记忆的镜头拉到涞源一个小山村。3位孤寡老人特别喜欢老调,但因为年龄太大行动不便,不能到戏台前观看演出。韩文梅听说后,带着几名演员专门到3位老人家里,为他们表演老调清唱。老人热泪盈眶:“没想到还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演员们也落泪了:“以后像这样的演出我们还要继续演。”
是什么让韩文梅这样执着和坚守?毫无疑问,是信念和责任。只要人民群众喜欢,她就回报最大的热情。韩文梅笑称,这是一种“瘾”。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就是她的“瘾”,是她最大的动力和乐趣。
剧团改制,开拓演出市场的重担压到韩文梅的肩上。身为一团之长,她四处跑台口打市场,为演职员们提高待遇。在忙于行政事务和剧团业务的同时,韩文梅还担当着剧团的领衔主演,每到一地,观众常常要求她多演几场。韩文梅也总是乐此不疲,每次下乡演出都冲在前面。“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必须脚踩坚实的大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保定老调,更有责任为广大群众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韩文梅说。
相关图片:
↑图:韩文梅高清在线观看,保定韩文梅,想给家里老人
↑图:中国文艺网-好闺女韩文梅:苦练老调慰父老
↑图:韩文梅:保定老调亟待有效的保护与传
↑图:时钟美女韩文梅的封面真人秀 韩文梅照片
↑图:韩文梅高清在线观看,保定老调韩文梅唱段,保定
↑图:韩文梅高清在线观看,保定老调韩文梅唱段,保定
↑图:韩文梅高清在线观看,保定老调韩文梅唱段,保定
↑图:韩文梅高清在线观看,保定老调韩文梅唱段,保定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