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电影作品浮城谜事座谈视频
精彩内容:
娄烨认为马英力的批评很珍贵,甚至是挽救性的。 南都记者 陈坤荣 摄
《推拿》获得六项大奖。南都记者 马强 摄
马英力对娄烨的作品的批评直言不讳。南都记者 钟锐钧 摄
制片人耐安、吴毅接过最佳电影奖。 南都记者 钟锐钧 摄
前晚,第十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颁奖礼后台,娄烨和马英力走进专访间时,已经接近午夜。此前不久,他们二人合作的电影《推拿》,赢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员六座奖杯。
娄烨和马英力坐定,南都记者递过两支瓶装水给他们,马英力只接下一支,“我俩这瓶够了”。随后一个小时,二人聊到口渴时,那瓶水在他们之间来回传递着,采访结束,水也差不多喝完。一只烟灰缸,也这样被两个人在桌子上推来推去,很快就落下几个烟蒂。回忆起彼此合作的经历,娄烨和马英力,这对创作和生活的双重伴侣,似乎也回到一起开策划会的状态,亲密又独立。
《推拿》从小说到电影的过程里,导演娄烨站在影像那一端,而编剧马英力则介于影像和文字的中间领域。两个人最初相识,也是开始于这样一个类似的工作关系。当年,娄烨去德国柏林做《苏州河》的剪辑,德方制片人雇用在德国留过学的马英力做后期制片。
为了《苏州河》,娄烨和德方制片人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时甚至争吵得很激烈。而原本应该完全站在外国制片方角度的马英力,此时倒更像是个客观的灭火队员。在马英力看来,娄烨和德方制片人的很多争吵常常是来自“不在一个点”上的误会,她没有像普通的翻译,“单纯翻译他们吵架肯定不行”,而是替一个人解释另外一个人的真实意思。来来回回,娄烨和德国制片人都觉得马英力在护着对方。
现在回想,娄烨笑言,那个合作“挺刺激”。娄烨和德国制片人不吵架的时候,两人都给马英力送花,请饭喝酒。二人一遇到分歧,立刻把马英力这个德文翻译抛在一旁,直接用英文吵架。马英力常常急得大喊,“你以为你们是因为语言的问题吗?!”
因为《苏州河》,马英力成为娄烨的妻子,而娄烨也学到许多如何做国际制片和国际销售的方法。2006年,当娄烨因为禁拍令无法在国内融资和发行时,《苏州河》的经验令他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维持自己的导演工作。所以,我们最终看到,在内地银幕消失的5年里,娄烨拍出了《春风沉醉的夜晚》和《花》。
娄烨直言,刚刚得知自己不能拍片时,压力很大,人也很压抑。彼时,作为妻子的马英力安慰丈夫,“没关系,咱们可以去写东西”。马英力的德国朋友也来想办法,试图劝娄烨前去德国做大学教授,到电影系教课。马英力后来才理解当时的娄烨,“你说这些(解决方案)对他没有用,因为对他来讲停止拍片5年,一切解决方案都不是解决方案”。
彼时状态低迷的娄烨,受邀参加华人作家聂华苓主持的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也是在美国的那三个月,娄烨和毕飞宇认识,吵架,最后成为朋友。当年,他们两个“为了某部作品吵,也会为某种主义吵”,娄烨甚至会追着毕飞宇吵架。两个人各自回国之后,又聊起旧事,毕飞宇告诉娄烨,“某一天,他忽然理解了娄烨当年所承受的东西”。娄烨也坦白,“当年的那些吵架真的让自己的心态缓解不少,所以我要感谢他”。
不过,因为那段“吵架的岁月”,娄烨和马英力认识了毕飞宇,以及他的小说。几年之后,毕飞宇写出《推拿》,娄烨也恢复了在国内“从事相关电影业务”的权利。因为毕飞宇所坚持的“《推拿》里面需要有女性的敏感和触觉”,多次推脱这份编剧工作的马英力,最终答应改编《推拿》,这也成为她和娄烨的第二次合作。再后来,也便有了连续在柏林电影节、金马奖和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收获颇丰的《推拿》……
南都记者的采访结束之后,《推拿》剧组一起出去小聚。大家聊起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已经举办第15届时,娄烨忽然接了一句,“我们俩的儿子今年也15岁了”。嗯,那刚好是从《苏州河》到《推拿》的距离。
为了《推拿》的“盲态”,坚持彼此间的不盲
夫妻合作拍片,也要看缘分
南方都市报:娄烨导演和马英力老师,你们两个在一起这么多年,创作上的合作只有两次。你们是有自觉保持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状态吗?
马英力:有许多原因吧。一个说,最早的几年,因为孩子还小,我的精力也有限。另外,夫妻之间可能因为关系太近了,最初几年我们也不太清楚(怎么合作),而且有些(电影)我也觉得自己也不适合。平时讨论或者互相提意见是很正常,但是真正去合作也是看缘分。
娄烨:但是,我所有计划的初稿剧本第一个看的人基本都是她(马英力)。有时我都不敢看(自己的剧本),因为之前我已经沉浸在里面很久。不过,她是站在一个相对有距离的位置,由这样一个人来评判这个,对编剧工作特别有帮助。
马英力: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俩的关系,我肯定不会说客气话或者回避问题,再加上我个性就是特别直。他就会觉得“怎么可以这么说,太极端了!”
娄烨:批评得比较直接。其实,你事后觉得,那些东西是别人可能给不了你的。她应该是了解你,然后不拐弯的,直接地点出你的痛处。这个很珍贵,有时候是挽救性的,往往碰到这时候是心存感激的。
南都:在《推拿》的合作中,你们俩有出现过很激烈的争执吗?
马英力:《推拿》这个工作,我觉得好像没有那种特别大的争执。
娄烨:这都还没到(彼此有争执的)层面,《推拿》这部戏比较特殊,从剧本、演员到拍摄,每个环节都是从来没碰到过的情况。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找唯一的一个解决方案,并没有很多种选择,大家对这些选择有不同的看法。
马英力:《推拿》小说里面有十几个人物,怎么在剧本里安排特别难。后来,毕飞宇曾经跟我说“不要犯难了,你就集中在最主要的四个人物身上吧”。我当时觉得如释重负,回家一想又觉得《推拿》的特殊魅力就少了很多。特别是娄烨老强调,尽量什么(人物)都不要去掉。所以很快就没有去寻找那样的可能性了。
娄烨:对,不要删人物,这个是最基本的,恰恰我们达成了共识。
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混搭,冒险冒对了
南都:马老师也曾讲过,作为娄烨导演的编剧,是需要从头到尾都参与创作的。比如《推拿》到底全部用非职业的盲人演员,还是用职业和非职业演员混搭,这些问题,你们两个怎么讨论的?
娄烨:我有时问马英力的意见,会故意反着问她(笑)。比如我已经偏向“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的混合”,然后我对她说“那我全部用职业演员你看怎么样?”
马英力:当时,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最难的选择,职业演员碰到真正的非职业盲人演员,他们会很紧张,因为他们平时的表演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积累,突然不起作用了。当时,就觉得挺悬的。
娄烨:一般来说,非职业演员是职业演员的杀手。但是,我最后觉得如果这部电影没有一个盲人演员参与,这个作品就不成立了。所以我先找盲人演员,确实有些角色找不到,我们再找职业演员。幸运的是,秦昊、梅婷他们状态非常好,也愿意为这个计划冒险。
南都:这个职业和非职业混搭的效果,最终证明是不错的。
马英力:拍摄时,我不会太多地去现场,在剪辑室里看到素材的时候,我都傻了,(演员的表现)真的不可思议。我记得,刚开拍一两天,娄烨给我打电话说感觉拍摄挺困难的,差不多到了一个礼拜的时候,他忽然打电话说“我们这个决定全对了,特别好”。
娄烨:我记得大概是张磊(注: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演员)的第一场戏拍完之后,我们通的那个电话。因为张磊是完全按照我的感受来决定用她,我们不知道整部戏开始之后她会是怎样的。
获奖感言
最佳编剧奖
马英力获奖感言
这部电影,我觉得对于我个人和我们剧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特殊的经历。
感谢毕飞宇老师,如果没有他的信任和一再的支持,我是不会接这个工作的,确实有点难。也感谢娄烨的辛苦,以及所有演员的出色表现。
感谢王小帅带领的各位评委们的辛勤劳动。
最佳导演奖
娄烨获奖感言
感谢大家来看这个电影,感谢整个摄制组,感谢盲人演员们。因为时间非常的长,我一直说,能够陪伴这部电影的人得到很多,付出也很多,导演实际上一个人是不能完成这部电影的,需要所有人包括观众来一起完成影片的过程。因为电影是最终要被看到的。谢谢评委,我很感动。
最佳电影奖
制片人耐安获奖感言
感谢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各位评审老师,感谢以娄烨为代表的摄制组所有同志们。我们在路上,我们去拍好的电影。
本版撰文:南都记者 许嘉 实习生 许迪 张思毅
本版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马强 陈坤荣
相关图片:
↑图:娄烨作品梳理 寂寞行者的爱情 私电影
↑图:娄烨导演作品《浮城谜事》剧照
↑图:娄烨 作品 颐和园 剧照
↑图:姜文新片海报戛纳曝光 娄烨作品获推崇图
↑图:浮城谜事 电影首映 wbr 娄烨宣布新作品 推拿 开机
↑图:娄烨作品 推拿 柏林电影节亮相红毯
↑图:娄烨导演作品《浮城谜事》海报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