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新闻主页 >> 图片大全 >> 正文

图片大全

[徐本禹]徐本禹观后感_第一届贵州都市年度人物徐本禹:他是一座爱心桥梁

 778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1-20 10:18:18

同一首歌100金曲 陈红徐本禹《感恩的心》


精彩内容:

摘要:是的,徐本禹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当年正在做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事——像许多志愿者一样,在贵州的一个乡村小学支教。受徐本禹等支教老师精神的感动,全乡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心也普遍增强了,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生源也创下历史新高。

徐本禹回到他所支教的小学。

徐本禹正在家访。

徐本禹

往届人物回顾

徐本禹(第一届贵州都市年度人物,2004年度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曾经被英勇感动,被壮烈感动,被执著感动,被亲情感动……而在2004年,众多贵州人认识了一个叫徐本禹的青年,被他真实的平凡所深深打动,同时他也当选了2004年贵州都市年度人物。

是的,徐本禹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当年正在做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事——像许多志愿者一样,在贵州的一个乡村小学支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来自山东聊城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正以他质朴得还带着泥土芳香的那份平凡,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徐本禹所做的事,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做到,但差别在于,我们连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而他却一直在做着。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中国青年杂志、新京报、解放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记者相继到贵州省大方县采访,不少记者为徐本禹真实的平凡而落泪。

01

结缘贵州

为了对山区孩子的一句承诺,他放弃公费读研究生的机会,到大方县两所贫困乡村小学支教两年

2002年的一天,还在华中农业大学读大三的徐本禹偶然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当阳光洒进山洞,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在贵州省大方县一个叫狗吊岩的岩洞小学内响起……”那所建在岩洞里的学校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地留在徐本禹的心里。那年暑假,他便到岩洞里的为民小学作了短期实践。离开时,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光和试探性的一句“老师,你还会回来吗?”让徐本禹心头一动,他回答说:“会的,我会回来的。”

为了这句诺言,一年后,徐本禹在通过研究生考试之后,做出了一个沉重的决定:在上研究生之前,先到狗吊岩支教两年。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将失去公费读研的机会。他去意已决,向学校提出了推迟两年上研究生的申请。华中农大专门为这个执著的学生制定了特殊政策———批准他延缓两年上学,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2003年7月,徐本禹带着一大堆募捐来的衣物和学习用品来到贵阳,本报两名记者用3辆车把他送到了为民小学。那是一个不通电的山村,只有一条18公里的崎岖山路与乡镇相连,村民的主食是玉米饭和酸菜汤,发一封信,打一个电话,都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徐本禹就在那里孤独却又快乐地向孩子们传播着知识和现代文明。

之后不久,徐本禹偶然来到大方县大水乡的大石小学,那摇摇欲坠的教室,人心不稳的教师,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孩子,以及家徒四壁的村民,再次震撼了徐本禹。徐本禹把大石村的情况向华中农大作了反映,学校派人前来调研,认为大石小学更需要帮助。于是,在征得大方县委和团县委的同意后,2004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徐本禹转到了大石小学。

02

爱心火种

当他为了孩子未来燃烧着自己的时候,也点燃了无数同样充满爱的心灵

“因为别人帮助了我,我就应该去帮助别人”,让徐本禹处处助人为乐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

上大一时,同学胡源的母亲来为儿子送冬衣,当她看到徐本禹还穿着军训时的一身单衣,便把儿子的毛衣送给了徐本禹,并告诉他,有什么困难就说出来。受人关爱的温暖让徐本禹久久难忘,从此,他把更多的温暖给了别人。奖学金、贫困生补贴、勤工助学的收入,他只留下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都捐给了需要帮助的人。在武汉为贵州孩子募捐时,一个17岁的保姆捐出的200元钱让他深受感动:原来爱心是可以广泛传递的,哪怕捐赠者并不富有。

徐本禹默默地为贵州山区的贫苦孩子奉献着他的爱心和青春时,他这颗饱含关爱的火种,通过网络和全国各地媒体,点燃了无数同样充满爱的心灵。于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国内外热心人士和团体,纷纷捐出了学费、衣物、电脑、文具、图书等,乡政府办公室的电话成了捐助热线,不断有人来电咨询和核实情况,乡政府为此派人全天候值班。徐本禹的支教故事和大水乡的贫瘠迅速为外界所熟知,爱心不断地向外辐射。

03

爱是支点

他是一座桥梁,一头是渴望援助的乡村孩子,一头是充满爱心的社会各界

一个志愿者自身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当这种微弱的力量与地方官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思维,以及发达地区帮困扶贫的愿望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媒体广泛传播时,就会变成一种强大的引力,不断有人被这种力量所吸引,并加入到奉献和支援的行列中来。因为徐本禹的到来,贫困的大水乡迅速被国内外热心人士和团体所熟知,大水乡因此而获得的,是接连不断的援助和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会。

仅在当年媒体报道徐本禹期间,就有13个国家的热心人士,通过网络和媒体了解到大水乡的贫困情况,并表示要资助大水乡的贫困学生,支持大水乡的教育事业。华中农大专门建立了贵州支教基金,吸纳各界善款已达20万余元,用于大水乡的教育援助。

受徐本禹等支教老师精神的感动,全乡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心也普遍增强了,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生源也创下历史新高。

通过徐本禹这座桥梁,大水乡这个偏远的贵州山区,已和拥有强大农业科研能力的华中农业大学联系在一起,华中农大不仅建立了贵州支教基金,还准备组织专家为大水乡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华中农大在转基因工程、瘦肉型猪、果树、试管马铃薯、动物疫苗、油菜等方面具有技术领先优势,而且作为一个曾产生过两位全国扶贫状元的高校,科技扶贫既是传统也有经验。

04

感动背后

他不是孤独的支教者,在前行的路上,有社会各界的支持

徐本禹之所以能让不同年龄不同国界的人感动,除了他真诚无私的奉献外,还在于他并不是一个孤独的志愿者,在他的身后,有着强大的支撑。

正是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公众的参与,才使得徐本禹作为一个志愿者的代表,让我们肃然起敬。

一个平凡的农村小伙,以平凡的故事打动着我们,并因此而带动了以民间力量支援西部的步伐。这是一个需要感动,更需要行动的时代,正如彭光芒教授说的那样,徐本禹在向身边的精神和物质双重贫困发出唐·吉诃德式的挑战时,他其实是在以最为平实的言行证明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对他深怀敬意的原因。

(本文摘编自2004年12月27日《贵州都市报》)


相关图片:

只身走进贵州大山支教的华中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徐本禹与

↑图:只身走进贵州大山支教的华中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徐本禹与

播种者 徐本禹 说出来不容易

↑图:播种者 徐本禹 说出来不容易

徐本禹就在这样四处透风的屋里给孩子们上课

↑图:徐本禹就在这样四处透风的屋里给孩子们上课

徐本禹在给学生上课

↑图:徐本禹在给学生上课

十七大代表徐本禹

↑图:十七大代表徐本禹

徐本禹 贫寒支教

↑图:徐本禹 贫寒支教

徐本禹支教近两年后首次回家

↑图:徐本禹支教近两年后首次回家

徐本禹 资料图 为爱担当用爱坚守的超级志愿者

↑图:徐本禹 资料图 为爱担当用爱坚守的超级志愿者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企业推荐 | 推荐电商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