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是什么祝福果然到了好莱坞事情并不
精彩内容:
在150年前的今天,1866年1月30日,中国“四不像”传到欧洲。这里说的“四不像”是什么?有人说姜子牙的坐骑不就是“四不像”吗?
其实,这天被传到欧洲的中国“四不像”就是麋鹿,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像”之名。这样的世界珍稀动物,你有见过吗?
命运多舛话麋鹿
麋鹿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20世纪初竟在故土绝迹;20世纪80年代,它又远涉重洋,重返故乡。麋鹿曲折的命运,使它成为世人特别关注的对象。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昌盛,数量达到上亿头,中国境内无论是麋鹿化石点的数目或某个化石点的标本数量都极为丰富,但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以后却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绝迹。
多数麋鹿研究专家认为,麋鹿绝迹的重要原因,是历史上的大量猎捕,造成了麋鹿种群灾难性减少。同时,各地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只适于在沼泽地带栖息的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成为平原地区最早的生态灾难的牺牲者。
麋鹿化石
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尽管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的长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它们十分喜爱温暖湿润的沼泽水域,甚至喜欢接触海水,衔食海藻。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这一区域,这里麋鹿化石密集分布,从1967年至1998年先后出土麋鹿化石12处。考古发现,1万年至4000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数量,大致与家猪骨骼数量相当。
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有学者称,在《孟子》中,“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这证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园囿中已有了驯养的麋鹿。
汉朝以后,野生麋鹿数量日益减少。元朝建立以后,善骑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从黄海滩涂捕运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子孙们骑马射杀。到清朝初年,中国仅剩一群约二三百只的麋鹿圈养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那时候,国外动物学界还不知道麋鹿的存在。
麋鹿本为中国独有。在中国麋鹿具有吉祥和皇权不同凡响的象征,1865年秋季,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无意中发现了南海子皇家猎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大卫以20两纹银为代价,买通猎苑守卒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1866年,他将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确认为从未发现的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独立的一个属。从此,麋鹿学名被称为“大卫鹿”。
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国驻中国的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从北京南海子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
曾经的皇家猎苑——北京南海子“麋鹿苑”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随着时间的流逝,圈养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的麋鹿纷纷死去,种群规模逐渐缩小。从1898年起,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18头麋鹿成为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二战时,这个种群达到255头,乌邦寺庄园因害怕战火,开始向世界一些大动物园转让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达到1320头。
麋鹿的故乡中国希望麋鹿能重返家园。1956年和1973年,北京动物园分别得到了一对和两对麋鹿,但因繁殖障碍和环境不适,一直未能复兴种群。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1985年,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决定,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头麋鹿被用飞机从英国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原皇家猎苑,奇兽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
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只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近一个世纪在海外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如今,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其他被称为“四不像”的动物
“同义词四不像一般指麋鹿”这种百度百科说明,是错误的,等于封杀了四不像词条。其实关于“四不像”,我们常把一些看上去似是而非的动物,称为“四不像”,就像我们称某些人为“两面派”、“三脚猫”一样,“四不像”不必是特有的称呼,被称为“四不像”的动物除了麋鹿,还有鬣羚、驯鹿、驼鹿、水鹿。
鬣羚
鬣(liè)羚也叫明鬃(zōng)羊,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一起称为“四不像”。
鬣羚全身被毛以黑褐色为主,稀疏而粗硬,杂以灰褐色,毛干基部黑,末端色浅,颈部有白色长毛,四肢由赤褐色向下转为黄褐色。四肢粗壮,强健有力,蹄短而坚实,适于在山崖乱石间奔跑跳跃。
驯鹿
驯鹿,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体长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蹄子宽大,悬蹄发达,尾巴极短。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不同亚种、性别的毛色在不同的季节有显著不同,从雄性北美林地驯鹿在夏季时的深棕褐色,到格林兰岛上的白色。
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
驼鹿
驼鹿是世界上体形最大和身高最高的鹿,一般体长为200-260厘米,肩高160-240厘米,比大多数犀牛都高,堪称鹿类中的庞然大物。以雄性的掌形鹿角为特征。
驼鹿的名称取意于其肩高于臀,与骆驼相似,为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食草动物,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动。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不同亚种的毛色有所不同。
水鹿
水鹿体型粗壮接近马鹿,泪窝较大,鼻镜黑色,颈毛较长,尾端部密生蓬松的黑色长毛,喜水,常活动于水边,栖息于阔叶林、混交林、稀树的草场和高草地带,清晨、黄昏觅食,雨后特别活跃。四肢细长而有力,只有雄兽头上长角,角的前端部分较为光滑,其余部分粗糙,基部有一圈骨质的瘤突,称为“角座”,俗称“磨盘”。
在中国一提到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迪斯尼动画中的小鹿斑比那可爱的模样,但中国水鹿长着两颗4英寸长的獠牙,因此有一个绰号叫做吸血鬼鹿。
大家都在看↓
相关图片:
↑图:解谜老人所捕四不像是什么动物
↑图:这只 四不像 是什么
↑图:被杀的 四不像
↑图:四不像的大明星
↑图:四不像 机动车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