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本头条号作者陈瓷提供原创。
吕蒙幼年家贫,读书很少,常闹笑话,人送绰号“吴下阿蒙“。
孙权把读书当做一个命令,下给了吕蒙和另一个叫蒋钦的大将。
孙权对他们二人说:“你们现在都担任重要职位,应该多读书学习。”
吕蒙脱口就说:“我在军中,常常苦恼事务繁忙,哪有时间读书呢!”
孙权说:“难道我让你做博士吗!”
陈瓷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此博士非彼博士。
这里的博士是一种官名,战国时候开始出现,负责传授儒学经典。孙权要吕蒙读书,不是为了培养教授,而是要吕蒙承担治国大任。
可惜吕蒙读书少,没领会孙权的良苦用心,根本没想到孙权要他把读书作为打仗一样重要的事情。
孙权很生气,说:“要说忙,你能忙过我吗!”
孙权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小时候读过的书:《诗》《书》《礼记》《左传》《国语》。
吕蒙说:“我笨嘛,没听说别人都喊我‘吴下阿蒙’吗?”
孙权看着他和蒋钦说:“你们两人天生聪明,只要是学习就肯定会有所得,你们为什么不学习呢?”
孙权拿过一个早就列好的书目,指给吕蒙和蒋钦看,说:“这些书,你们要急读。”吕蒙抓过书单来一看,立即感觉头大了不少:《战国策》、《史记》、《汉书》、《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天啊,这么多书,哪一辈子能读完啊。
孙权鼓励吕蒙,说:“光武帝日理万机,手不释卷;曹孟德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为何不能自我勉励呢?”
从此,吕蒙开始“奉旨读书”。
他开设了西馆,招聘名师任教,又他邀请学问好的人进馆免费学习,天天与他们探讨。
人们经常见到,西馆门口的那个桥头上,吕蒙经常与学士们谈笑风生。
在当时的中国,读书不成新闻人物,不读书才成新闻人物。先前不读书后来读书的吴下阿蒙,就成了热点新闻人物。
每当吕蒙从西馆出来,手捧着书卷在桥头读书,人们就感到很好笑:哈,吴下阿蒙也读书了,看那样子,真好玩啊!
正好那座桥没有名字,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西馆桥。西馆桥,就在苏州东美巷口一带。
鲁肃听说了吕蒙开设西馆读书的事儿,认为是假新闻。“打打杀杀,吕蒙还在行,至于读书嘛,还真为难他……”鲁肃想。
鲁肃从江陵换防到陆口,中途要经过吕蒙驻扎的地方,有人建议他去拜访一下吕蒙,一来呢,卖吕蒙一个面子,二来呢,看看吕蒙是不是真地变得有学问了。
“嗯……嗯……要紧的事儿太多了。”鲁肃刚上任,的确是事务繁多,他认为和头脑简单的吴下阿蒙见面,实在是浪费时间。
“吕将军最近功名越来越显赫,不能按照老眼光看他了。您真应该去拜访他一下。”有人继续劝他。
鲁肃是个老好人,唯恐让大家不高兴,就决定去看看吕蒙。
鲁肃赏光似地踱进了吕蒙的军营。
吕蒙问鲁肃:“你接受重任,与关羽为邻,你对他采取什么策略呢,做好打算了吗?”
“临时再想办法吧。”鲁肃敷衍说。策略,是要动脑子,与吴下阿蒙谈策略,不是对牛弹琴吗?再说了,吴下阿蒙你替领导操啥心?
可是,吕蒙却是铁了心要质询鲁肃,他对鲁肃说:“现今我们虽然与刘备结成一家,但是关羽像熊虎一样好狠斗勇,怎能不预先想好对付他的策略?”
白日见鬼了,眼前这人是吕蒙吗?
真地见鬼了,吕蒙掰着手指头:一,二,三,四,五……列举了五条对付关羽的策略方针。鲁肃揉了揉眼,对着吕蒙看了又看,才知道不是白日见鬼,而是智多星下凡。
真是天上掉下一个智多星,终于找到对付关羽的人了。以冷静著称的鲁肃,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越过自己的座位,走到吕蒙身边,拊着他的背说:“吕子明,我本来以为你只有武略,现在看来,你的学识突出而广博,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话被今天的人收入成语词典,但是变成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后来,孙权经常把吕蒙和蒋钦当做学习标兵来表扬:“年龄大了而能再进步的,谁也比不上吕蒙和蒋钦。他们都拥有了富贵,声名显赫,却更能谦虚好学,沉浸在书传之中,轻财尚义,一举一动,可以算作国家楷模了!”
相关图片:
↑图:吕蒙的成语 三国志 吕
↑图:正确答案:吕蒙 5、
↑图:什么相关成语 吕蒙相关的成语 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地
↑图: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刮目相看 吕蒙
↑图:三国群英hd 最强段子 日常成语出吕蒙
↑图:吕蒙的战功越立越多,迅速晋升一线重要将领行列,但其文化水平
↑图:汉末最强段子手 三国群英hd日常成语出吕蒙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