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据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工商报》今日消息,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下发了《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并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 |
据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工商报》今日消息,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下发了《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并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相关工作要求。看来这份《白皮书》是引爆昨天淘宝叫板工商总局的直接导火索。这份白皮书还透露,北京和江苏、山东等地方工商局网监机构负责人告诫阿里巴巴集团,诚信经营是基础,作为大型网络经营企业,要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要充分运用内部管理规则进行有效管理。
阿里巴巴集团认为,目前自身存在的最大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假货、知识产权和炒作信用。阿里巴巴集团对新兴市场管理经验不足,与监管部门沟通不够。
淘宝为什么火气这么大?源于国家工商总局上周五发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报告显示,监测共采样淘宝网、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中关村电子商城、聚美优品等平台的92个批次样品,正品率为58.7%。而在淘宝网采集51个样品,数量最多,但其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不足4成。
在监测报告对外发布4天后,淘宝突然“发火”了。
昨天,淘宝网首页挂出《淘宝小二致信工商总局司长》的文章,转发了“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微博,直接对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喊话:“您违规了,别吹黑哨!”
文中称“我们看不懂的是,屡次抽检和报告中,不同的标准和神一样的逻辑”,对此次监测正品率的推算、非正品的定义、抽检程序等提出质疑;同时称刘司长是“伐开心,打淘宝”,“使用公权力情绪化”,表示渴望公正、公开、透明的执法。
昨天22时许,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对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一事正式回应表示,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是工商总局的法定职责,“工商总局网监司一直秉承依法行政的原则开展网络市场监管执法工作”。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赋予工商机关依法开展市场检查、商品质量监测等监管权限。“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是评估市场风险、警示违法经营的重要工作方式。”
该新闻发言人同时表示,网络市场需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工商机关将一如既往依法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切实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过,与淘宝发表千字长信“咄咄逼人”的架势相比,一些网友认为工商总局的“三句话”回应“太官方”,对淘宝提出的具体质疑只是一个笼统的、“态度性”的回答,没有进行详细解释,感觉“不够给力”。
昨天15时,针对工商总局发布的网购监测报告,商务部也“发声”指出,将继续把互联网领域专项整治推向深入,健全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加强政府与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合作,为消费者营造放心满意的网购环境。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网络购物发展迅猛,零售额连续3年增长超过40%,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络购物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点,为居民和商家带来诸多便利和实惠,也对带动就业、促进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线下售假制假的情况开始渗透线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