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60年代朱德的“隐士”生活 朱德为啥过隐居生活

 17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3-06 13:28:51
导读:60年代朱德的“隐士”生活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有一个人和毛泽东并肩登上了天安们城楼,然而,在《开国大典》的照片中,这个人却奇异地消失了。这个人,就是朱德!“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顷刻间礼炮齐鸣,万众欢腾。然而,在这举世瞩目的...

60年代朱德的“隐士”生活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有一个人和毛泽东并肩登上了天安们城楼,然而,在《开国大典》的照片中,这个人却奇异地消失了。

这个人,就是朱德!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顷刻间礼炮齐鸣,万众欢腾。然而,在这举世瞩目的神圣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身后突然离开。

原来,由于城楼上空间狭小,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陈正青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倚着汉白玉栏杆的身子,不断地一再后仰,情形十分危险!朱德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了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在朱德的帮助下,陈正青终于顺利完成了历史性的拍摄。而朱德本人,却永久性地留在了开国大典的镜头之外。”(《读者》2003年第24期)

开国大典的照片上没有了朱德,这似乎是一个预兆,也仿佛是一个隐喻,一个象征:朱德,这位“红军之父”,这位曾被称为“红色拿破仑”的军事天才,这位从井冈会师直到全国解放的21年中一直和毛泽东并称的开国元勋,这位在北平解放时和毛泽东同时享受“万岁”称呼、和毛泽东的画像同时并挂于天安门城楼的一代伟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却悄悄地从政治舞台上渐渐淡出,过起了“隐士”生活。

隐士,这是过去对于那些有很高的才能却过着与世无争、不求显达的生活的人的一种敬称。作为隐士,没有人生下来就喜欢过这种生活,这里面总是隐藏着某种无奈。当然,真正的隐士,他的精神中也必然存在着显著的淡薄名利的成分以及对于人生的某种觉悟;真正的隐士,也并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而往往是因为“道不行”或者“世与我相违”而采取的忠于良知、顺应自然的“独善其身”的行为;真正的隐士,更不是避世和庸俗意义上的 “无为”,而是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世事,对待生活,自然而为,为而不争。

关起门不问世事的生活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远离诱惑住到偏僻的山野读书思考的生活甚至是不少人都向往的,而极大的诱惑总在眼前,却始终不为所动,始终洁身自好的生活,却是极少有人能够做到的。

古人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朱德,便是这样一位隐于朝市的“大隐”。

朱德非常喜欢兰花,解放后,他更是种养了一盆盆各种各样的兰花,在他的办公室、卧室、火车专列上,随时都能看到他亲手种植的兰花。有人说,朱德痴迷兰花是因为他一直怀念着从井冈山撤退时被国民党杀死的妻子吴若兰。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不过,据说朱德在井冈山时就很喜欢兰花,所以,除过这个因素之外,朱德痴迷兰花应当还有着另外一层更深、更根本的含义。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花草树木,总是在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情和志向,总是把喜欢的花草树木当着自己追求或者坚持的一种品性的象征,朱德应当也不例外。《孔子家语》中说:“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穷而改节。”朱德则这样向别人介绍兰花:“兰花的生性是高洁、倔强的,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

孔子曰:诗以咏志。60年代初,朱德写了40余首咏兰诗词,其中一首《咏兰展》中有句曰:“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这诗中的兰花,不就是过着半隐退生活的朱德自己么? 不与“乔木”争高,甘愿过与“小草”相伴的生活,即使被人遗忘,也仍然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性。这,不就是一个隐士精神的真实写照么?其实,60年代前半期,应当说,还是朱德心情相对比较好的一段时间。

据朱德女儿朱敏回忆,庐山会议后的一段时间里,朱德在中南海的花圃里,常常一蹲就是半天。1966年批判朱德时,薄一波曾发言说:“朱老总经常讲兰花。他说,自古以来,政治上不得意的人都要种兰花。” 薄一波的话应当不会是虚造之言。说朱德“不得意”,很多人可能会很不理解:数亿人民心中的“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元帅,闻名世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怎么会谈得上“不得意”呢?其实,做了大官、干了大事,不见得就是得意;得意,就是才能的充分展示以及意志的比较自由的伸展。

当然,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时候能称得上是得意的呢?话虽这么说,但具体到个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当我们想到毛泽东时,我们眼前马上浮现的便是一个自由、豪放、无拘无束的形象,那么,当我们想到朱德时呢?一个人的自由往往意味着周围人的不自由,一个人意志的舒展,往往意味着周围人意志的压抑,特别是当这个人有着较大的权力时。不得意的人到处都是,但是,能将不得意转化为顺应自然的乐天思想的人却很少很少。朱德便是具有这种将不得意的处境转化为乐境的稀有本领的朝市中的大隐!

除了解放后得了并不严重的糖尿病之外,朱德一生身体非常健康,极少得病。1971年,周恩来被检查得了癌症,毛泽东的身体也垮了,而比他们年龄都大的朱德直到去世前十天,仍然身体很好。从外表看,毛泽东、周恩来在解放后远比朱德得意风光,但朱德为什么就能健康而且长寿呢?其中的原因,除了自身的超脱、达观、乐天,还能会是什么呢?

朱德随遇而安的乐天性格成就了他整天一副乐呵呵的摸样,而这副乐呵呵的摸样却被许多不了解历史的人将朱德误判为命好、有福,同时又无能的一位“福将”。孰不知,朱德的一生看似有福,其实却隐藏着相当强烈的悲剧色彩。朱德的悲剧是命运加给他的,也可以说是带给他福乐的随遇而安、不与人争以及宽厚仁慈的性格造成的。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