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缅北形势的战略思考2015年3月14日缅北冲突流弹落入我方境内造成人员伤亡,促使我再次对缅北形势进行战略思考并提出建议。一、 缅甸的战略认识 我在《从湄公河血案谈我国应怎样建立国家安全》里分析,缅甸是我考虑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的运输枢纽,(1)我国已经建成云南昆明与缅甸港口连接的陆路输油管道。这条管... |
缅北形势的战略思考
2015年3月14日缅北冲突流弹落入我方境内造成人员伤亡,促使我再次对缅北形势进行战略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 缅甸的战略认识
我在《从湄公河血案谈我国应怎样建立国家安全》里分析,缅甸是我考虑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的运输枢纽,(1)我国已经建成云南昆明与缅甸港口连接的陆路输油管道。这条管道起点在缅甸西部港口城市实兑,终点在中国云南昆明,全长约2380公里。油管的年设计输送能力为2000万吨,大约相当于每天40万桶。(2)根据“中国与缅甸签署缅甸木姐—皎漂铁路建设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公司将首先在这条铁路的木姐—腊戍段(61公里长)进行合作,而连接缅甸若开邦皎漂至昆明的铁路有望于2015年前建成,该铁路将贯通缅甸若开邦、马硅省、掸邦等地,与缅甸的全国铁路网连接,将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3)中缅两国将有进一步的铁路合作计划,高铁计划则可能在瑞丽-木姐-腊戍的铁路建设完成之后实施。(4)尽快建成仰光港口至昆明的铁路,使中国云南直通印度洋。这样中国海军可以驻泊缅甸直接进入印度洋,可以保护中缅战略通道,从而实现我为“人民币国际化”设计的三个经济循环圈的战略构想!因此对该区域的控制符合我国的战略利益!
二、 缅甸的基本认识
1948年,缅甸自取得国家独立以来,一直存在着多股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并在自己的控制地区实行民族自治。克钦独立军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也基本上放弃了追求克钦邦独立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而事实上改为执行寻求克钦邦高度自治的基本路线。1994年2月24日,缅甸前军政府与克钦独立军达成停火协议,缅中央政府承认其为克钦邦第二特区(辖拉扎、迈扎央等地区),辖区位于克钦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及印度的阿萨姆邦接壤,控制区面积约287平方公里,下设12个县,人口约20万人。民族和解政策,是缅甸大部的民意,是国际的主流民意亦是我国据此展开外交的基石!
三、 控制手段的把握
(1)缅北战事怎么做才好?
首先,支持缅北地区并不符合我国最大利益,因为缅北地区即使与我国合并,我国也将因此丧失通过缅甸进入印度洋的通道,并且多了一个敌人少了一个盟友。
其次,若缅甸当局倚仗美日支持武力统一缅甸各邦也不符合我国的利益,如将来缅甸全面倒向美日,我国不仅丧失通过缅甸进入印度洋的通道,还将面对迫在眉睫的反华桥头堡。
再次,维持一个联邦制的缅甸,可以牵制缅甸不至于全面倒向美日——全面倒向美日就意味着缅甸分裂,中国将支持克钦邦、掸邦等自治邦谋求独立。
今天中国预防海上贸易通道受阻、解决南海争端、推进中国经济东盟一体化,一带一路的高铁战略都需要缅甸的合作。因此,中国对缅绚的政策应该以合作为主斗争为辅,斗争的目的是促使缅甸与中国更紧密地合作。因势利导维持一个联邦制的缅甸,各民族态势平衡的缅甸最符合中国利益。只要让亲中武装保持战斗力就行,如果打不过,不行就把主力藏起来以后打游击,缅甸军政府没钱没实力,美国不给钱给武器强攻坚持不了多久。
(2)手段的把握
“和平崛起”,“不干涉别国内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我阐述的重点,主要放在如何使我军部署态势的调整,外交政策的调整更好地符合我在缅甸地区的国家利益这一重大的问题上。
1、 我军当前的部署态势,要有运动态势,即飞机群的常态化边界立体巡逻(高空歼击机,低空武装直升飞机),部队的集结目的是慑止缅甸爆发大规模冲突,威慑外部力量,维持该区域稳定;
2、 我国外交上要“劝阻”双方遵从民意,维护宪法的权威,维护和平,要成功实现该地区战略“再平衡”,提高外交交涉级别(如负责国家安全级别外事人员与缅甸的交涉,给予缅北民族人物的外交接触高级别,提高其话事权);
3、 要达到缅北地区的“再平衡”我认为不是靠打几个袭击与反袭击,埋伏与反埋伏的战役胜利就可以解决问题,他们的军事实践经验多的很,我看果敢武装的暂时失利,不是其军事素质不行,决心不大,牺牲不多,勇敢不够,东南亚走私这么猖獗,有61具红箭单兵对空导弹,61具单兵反坦克导弹,若干火箭筒,山地特种作战就够了,我看双方就“平衡”的很啦,民族和解,地区稳定就达到了嘛!
4、 我国更需要在该地区付出更多努力, 加强文化经济的融合,要与东盟一起,增强凝聚力,军事上也要融合交流,“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扩大威慑能力,影响力,控制力,不仅要能应对反制缅北乃至要具备能应对反制中南半岛、整个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的威胁。
综上所述,我国今天在缅甸地区的首要战略重点,不是扶持一方打击另一方,而是通过三个经济循环圈军事部署的战力及周边外交共同来塑造一种永远没有必要发生冲突的环境,甚至是塑造一种未来看来发生冲突是不可思议的环境,来达到我设计的国家大战略目的。因此,我国在军事上“确保”,外交上“劝阻”,文化上“交融”使大战略区域间达成并维持一种平衡,对于塑造该地区安全环境十分关键。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