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3年“香格里拉导游威胁‘把刀架在脖子上’强推自费项目”,2014年云南一导游辱骂游客“不买东西比卖淫可耻”,前几日购物天堂香港亦爆出香港导游因旅客购物少而将旅客的包扔下车……强制购物、导游骂旅客屡屡见诸报端。追根溯源,虽是低价游惹的祸,但这些极端个例却也与导游群体的生存现状密切相关。 调查显... |
2013年“香格里拉导游威胁‘把刀架在脖子上’强推自费项目”,2014年云南一导游辱骂游客“不买东西比卖淫可耻”,前几日购物天堂香港亦爆出香港导游因旅客购物少而将旅客的包扔下车……强制购物、导游骂旅客屡屡见诸报端。追根溯源,虽是低价游惹的祸,但这些极端个例却也与导游群体的生存现状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无底薪无保障无尊严无身份,没有底薪和保险,缺乏保障、交通危险,“带不到团就吃不上饭”,忍气吞声,职业身份模糊,“为了赔偿被认定为农民工”……让处境艰难、工作压力巨大的他们对待旅客“够狠够黑”。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理解“不购物、购物少=没道德没良心”的导游逻辑了。但某种程度上讲,云南恶导游的骂声多狠毒,就意味着她的工作压力和“委屈”有多大。
解决导游群体的“委屈”问题,需三昧真火。一者,限制低价游。虽只是治标之策,但这毕竟与强制购物直接相关,导游骂游客多发生于强制购物问题上。一些旅行社不支付导游费用,有时连租来的旅游车车辆的费用也来自于佣金提成,他们当然有足够的底气低价竞争。旅游市场上低价游产品层出不穷,有些旅行社打出“1元游”、“0元游”招牌吸引游客,他们靠什么盈利?羊毛出在羊身上,旅行社的利润肯定是来自于抽取游客消费的佣金或者二次收费。而导游催消费,在某种意义上,不如说是“催缴费”,进而出现极端事件。
二者,进行导游行业规范。首先,严格落实劳动法,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明文规定底薪保障等,对于不签合同、阴阳合同的旅行社,要依法打击。其次,国家相关部门要落实导游等级评定制度,依法认定导游的合法身份,推动导游行业的良性成长。最后,导游要依法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对于旅行社和旅客的违法行为,要勇于向相关部门举报。
三者,重构旅游业服务至上的行业理念。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体验式服务,顾客的旅游体验,就是旅游业的核心价值,而景区是旅游业的卖点,导游的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变量。不客气的说,导游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决定着顾客旅游体验好坏。换言之,服务属性是旅游业第一属性,而商业取利是附属在服务上的附加值和旅游业的第二属性。但现实是,商业属性高于服务属性,从而出现极端事件。故此,推动铲除旅游业尤其是旅行社属性倒置的根本性毒瘤,才能让导游一心一意地“导好游”,还游客上帝般的旅游体验。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