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桶油”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3个石油企业的简称,“三桶油”也是中央企业的三个代表。在垄断体制的庇佑下,“三桶油”付出甚少所得太多,从而严重挤占民企发展空间。2010年9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如果没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3个石油企... |
“三桶油”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3个石油企业的简称,“三桶油”也是中央企业的三个代表。在垄断体制的庇佑下,“三桶油”付出甚少所得太多,从而严重挤占民企发展空间。2010年9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如果没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3个石油企业,中国经济早乱了”。随后李解释称,2008年油价高涨时,“三桶油”承受高达1680亿元巨额亏损以维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李荣融为央企垄断辩护终于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虽然辩护得很没有道理,但至少说出了真实想法,也让人们能够看到国资管理者的真实心态,还是值得称赞的。
还在5年前时,李荣融曾表示,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不存在垄断,已经形成一个基本竞争格局。到了2008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其中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李荣融可以高兴地为垄断辩护了。不过,还是要到从国资掌门人的职位上卸任,李荣融才放下羞答答的面纱,公开为垄断辩护。
不过,李荣融用来为垄断辩护的理由,也就是如果没有“三桶油”,中国经济早就乱了,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因为在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情,人们很难找出它的答案。与其说如果没有“三桶油”中国经济早就乱了,不如看看有了“三桶油”,中国的民众享受了多少经济发展的益处,中国民众从自己的资源中得到了多少回报。
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总是愿意表白自己的亏损是为国家承担损失,那么大家来看看,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到底亏了吗?
首先,中国境内的油、气资源,是属于全国人民共有的,由政府代为管理,而这么值钱的资源,不论卖给谁,都可以带来巨额的收入。比如中石化集团花了72亿美元收购Addax,价格是按每桶34美元收购探明储量,每桶14美元收购可能储量来计算的。而我国石油总储量大概有650亿吨,按一半探明一半可能的储量来计算,总储量大概价值78万亿元。一笔价值78万亿元的资产,几乎免费给“三桶油”使用,难道还能亏吗?
其次,央企使用的土地,大多是免费得来,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央企把头削尖了也要钻到房地产领域,如果央企的土地都要上缴租金或转让金,会为我们带来多少财政收入?
第三,巨大的存贷差,大幅提高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而央企则可以靠着巨大的贷款额度、极低的贷款利率,从而在通胀中掠夺贷不到款或高息贷款的民众。如果民众、民企能够与央企获得同等的贷款优惠,央企还能保持高额利润吗?
且不说为了保护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且不说“三桶油”1680亿元亏损又从财政那里拿回去多少,仅仅这三种优惠,就已经让民众损失惨重了。为什么我国会消费比美国还贵的油,花着比韩国贵100多倍的价钱上网?人们无法回答没有“三桶油”中国经济会不会乱,但人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有了“三桶油”,中国的资源也没有惠及民众。
资料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和原油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如果全年原油价格上涨30%将使总物价水平上涨1.5%投资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0.7%。因此要想摆脱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束缚只有最大限度地维持国内油价的相对稳定。实事求是地讲在这个方面三巨头的贡献不能抹杀。
作为高度垄断的能源央企“三桶油”拥有与其他垄断企业一样的“毛病”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譬如为员工发放高工资和高福利再譬如高成本运营,行业管理水平低下等。
而且必须指出两个问题。其一:三巨头在维护国内油价稳定方面的“亏损”这些年来一直获得国家给予的巨额政策性补贴。其二:三巨头维持国内油价稳定的“亏损”只是发生在炼油板块方面这并没有影响其整体行业上的大幅盈利。可见虽有“维稳”巨亏但垄断性暴利更大。而石油从开采,输送直到销售整个产业链和经营环节都掌握在“三桶油”手里其间民营企业屡受打击几无生存之地。
而“三桶油”又是什么“省油的灯”呢?人们可以看到他们不断打着与国际接轨跟美国人攀比的幌子“逼宫”有关部门要挟进行涨价——甚嚣尘上的“裸油价”诡辩就很是说明问题。而他们暴得的大利除了造福于其职工之外广大国民得益何在?在垄断体制的庇佑下“三桶油”付出甚少所得太多而严重挤占民企发展空间,养成低效管理之陋习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人说几句也是应该的。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