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二战名将们的一战青春两次世界大战相隔20年,许多二战时的风云人物也曾参与一战。只不过当时有人已初露锋芒,有人却还默默无闻。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二战中的名在一战时是怎样的表现。 (巴顿)坦克时代的弄潮儿 1917年4月6日,美国站到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6月底,第一支美军战斗部队开始进入欧洲大陆。美国... |
二战名将们的一战青春
两次世界大战相隔20年,许多二战时的风云人物也曾参与一战。只不过当时有人已初露锋芒,有人却还默默无闻。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二战中的名在一战时是怎样的表现。
(巴顿)坦克时代的弄潮儿
1917年4月6日,美国站到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6月底,第一支美军战斗部队开始进入欧洲大陆。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率领的司令部先遣队也抵达法国,他的副官叫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对潘兴和巴顿来说,他们来到欧洲并不只是为了打仗,更是为了学习,既要学习最先进的战术,也要掌握最先进的武器。1917年11月10日,巴顿奉命开办坦克学校,并将以此为基础组建一个坦克营。
就在巴顿接受坦克手训练时,一战最大规模的坦克战爆发了。在康布雷战役中,未来坦克进攻和反坦克战的主要手段几乎悉数登场。战役刚结束,巴顿来到前线与英军指挥官探讨坦克兵的运用经验。12月15日,巴顿前往上马恩省的朗格勒筹建坦克学校,3个月后,朗格勒坦克学校收到了10辆法国坦克。当时,坦克内部还没有各乘员间的通信系统,巴顿为此发明了一套联络方式:后面的人踢前面人的后背——前进;摸他的脑瓜顶——停止。
经过努力,巴顿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组建了包括6个坦克连的“第1临时坦克旅”。巴顿下令任何一辆美军坦克都不准投降,同时每次攻击都坐在最前面的坦克里鼓励部属。据说,正是他的6个坦克连全速出击,才帮助协约国突破了花费一年多时间也没能突破的德国兴登堡防线。
(朱可夫)指斥军官高高在上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朱可夫二战时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还是仅有的4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两人之一。
朱可夫10岁时就被父亲带到莫斯科,在舅舅的毛皮作坊里当学徒。为了吃饱饭,他每天要工作12小时,困了就睡在作坊的地板上。对他来说,一战的爆发是摆脱困苦生活的“良机”。战争打响的第二年,朱可夫就收到入伍通知书,成为一名骑兵。“连军马都比我吃得好,”这是他进入军营后的第一感受。
在骑兵队,朱可夫表现出过人的才能和勇敢。他在前线和德国人打了近两年仗,获得两枚“格列尔吉”十字勋章。一枚是因为俘虏了一名德国军官,另一枚则是因身负重伤而得。
尽管功劳卓著,但朱可夫仍然没能完成从士兵到军官的跨越,军衔仅仅是上士。在沙俄军队里,军官的位置是留给贵族子弟的,一名贫苦出身的士兵不可能有出人头地之日。
1916年,朱可夫在参加军士培训课程时奋笔疾书,写下一篇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的备忘录。在备忘录中,他毫无保留地指出沙俄军队中存在“官老爷高高在上,不知底层士兵疾苦”的弊端。他说,那些贵族出身的将军和军官们根本不在乎士兵死活,也不屑去和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沟通,不知道士兵们在想什么,更发现不了他们中的优秀人才。
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政府,一支崭新的、名叫“红军”的队伍向他敞开了大门,朱可夫找到了能真正发挥才能的地方,连斯大林都对他另眼相看。据说二战胜利后第一次红场阅兵时,斯大林曾想自己骑马检阅,结果排练时掉了下来。于是,他说:“让朱可夫来吧,他是个老骑兵。”
(戈林)一战德军的“空中战鹰”
1914年8月,一战爆发,戈林作为排长被派往前线。在纳尼、埃普诺尔和弗里雷的战斗中,荣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不久染病退出战场,疗养于弗赖堡。在这里,他结识了正在接受飞行训练的陆军中尉布鲁诺?勒歇泽,并燃起了对飞机的兴趣。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病愈后被派到达姆施塔特接受侦察飞行训练。
从1915年2月起,戈林和勒歇泽一直同飞一架飞机。3月,在法国装甲炮群威胁的科特德塔上空,两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侦察飞行,为德军的进攻提供了重要情报。为此,德皇亲自召见了他们,并授予他们一级铁十字勋章。6月,他们驾驶着没有任何武装的阿尔巴特罗斯侦察机,设法迫降了一架法国轰炸机,这一壮举使他们两人声名鹊起。逐渐成长为德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之一。
戈林在空战中勇猛果敢,胆大心细,经常孤军奋战,每次都能奇迹般地胜利返回。有一次,英机打掉了他的方向舵,他却安然返回防区。事后,他得意洋洋地说:“我不知怎么回事,没有方向舵,我照样飞得很好。”
到1918年6月,战绩辉煌的戈林又极为走运,获得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指挥权。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戈林,在前线听到德国投降的消息后,如同被一桶冷水浇了个透心凉,他感到自己的戎马前程彻底就此被断送了。在与战友们分手的告别酒会上,已经击落22架敌机的戈林泪流满面地发誓说:“我们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