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昨晚,郑州,当很多人早早进入梦乡的时候,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却灯火通明,正在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文物搬迁。送走最后一拨游客,在严密的安保措施下,搬迁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白手套翻飞,或先拆解,或直接搬运,一件件大小文物被送上小推车,从主展馆的各展厅内运至100多米外的西配楼新建展厅。当晚,145件从主展馆... |
昨晚,郑州,当很多人早早进入梦乡的时候,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却灯火通明,正在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文物搬迁。送走最后一拨游客,在严密的安保措施下,搬迁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
白手套翻飞,或先拆解,或直接搬运,一件件大小文物被送上小推车,从主展馆的各展厅内运至100多米外的西配楼新建展厅。当晚,145件从主展馆4000多件文物中精选出的展品,按计划必须全部送入西配楼,为14日就要开展的“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做准备。
而在14日以后,更大规模的文物运输,将在主展馆和库房之间进行。7月7日,河南博物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主展馆14日起封闭维修,预计工期18个月(详见本报7月8日A18版)。这意味着,主展馆内原有展品绝大部分将被搬入库房,这也是6年来河南博物院最大规模的一次文物动迁。
杜岭方鼎的介绍
杜岭方鼎 中国商代中期的青铜器。1974年由一个名叫袁海军的环卫工在挖土过程中一镐挖出,地点为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街。共两件。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较小,高 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器物名称:杜岭方鼎
学术命名: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所属年代:商代中期
具体时间:公元前1590年至公元前1300年,约公元前1400年
征集方式:出土文物
出土时间:1974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郑州市杜岭街、张砦南街,属郑州商城遗址
出土状态:完整无损,共一对
器物数据:通高87厘米,口长67厘米,口宽61厘米
关键词:国宝杜岭方鼎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