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一段发生在广东东莞某路段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显示,一辆蓝色大众轿车在变更车道时被后面的银色比亚迪轿车撞翻,交警认定前车对事故负全责。随后,比亚迪轿车车主自曝曾以同样的方式撞过其他6辆车。在网友质疑比亚迪轿车车主有故意撞车嫌疑后,该车主又对此予以否认,称撞6辆车只是吹牛。目前,当地已成立专... |
近日,一段发生在广东东莞某路段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显示,一辆蓝色大众轿车在变更车道时被后面的银色比亚迪轿车撞翻,交警认定前车对事故负全责。随后,比亚迪轿车车主自曝曾以同样的方式撞过其他6辆车。在网友质疑比亚迪轿车车主有故意撞车嫌疑后,该车主又对此予以否认,称撞6辆车只是吹牛。目前,当地已成立专案组,对事故原因做进一步调查。
京华时报发表舒锐的观点:透过网络流传的视频,不难发现,前车确实存在连续变道、压实线变道、没有安全距离仍强制变道等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形,一般情况下,应该由其驾驶者承担事故全责。而另一方面,即便前车存在违法行为,也不意味着他人有权恶意利用交通规则,对之实施无限制的私力报复与惩罚。在公路上,每个人都难以独善其身,需要所有人共同遵守一些底线原则。这些底线原则至少包括如下四点:第一,每个人都既要有权利意识,又要有义务意识。第二,不能过于信任规则会得到普遍遵守,与他人的法律底线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第三,不要以为他人都会避让、容忍自己的违法行为,拿生命去与陌生人对赌,只为求一时之便。实际上,这起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正是前车司机轻信后车面对自身违规变道会选择退让。第四,要尊重生命,即便对方存在违法,也不能站在正义制高点上一撞而后快。
小蒋随想:在公路上,不时会看到一些车辆乱并线、狂超车、猛急刹。遇到这样的车与驾驶员,多数司机虽心有怒气,但还是会选择忍让,这主要是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过后顶多是对野蛮驾驶者咒骂几句。怕就怕,一个野蛮司机碰上另一个野蛮司机,双方开始开斗气车,指望以自己的“攻势”,将对方“制服”,以获得刹那间的“胜利”快感。双方互不相让,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本例中,大众轿车强行变道超车,比亚迪轿车拒绝减速让道,把大众车撞翻后,比亚迪司机还吹牛曾撞翻过6辆车,恰是两个“二愣子”不惜一切代价互掐、置自己与对方于危险中的典型。这件事警示那些“只要他人守规则,自己却逾越规则的人”将承担巨大风险与苦果。站在交通法规的角度,比亚迪驾驶员不违法。但其是否涉嫌故意伤害大众车司机,则是另一个法律疑问。这也告诉更多人,面对旁人撒野,可以选择正当自保,也可以通过法律维权,唯独切勿选择报复。
比亚迪撞翻大众,叫好的人其实都不懂交规(来源:汽车之家)
前几天,一则视频引爆了网络。视频的内容是这样的:一辆大众试图实线变道,旁边车道的比亚迪发现后,立即加速上去,别住大众,之后,不加速也不减速,一直挡着大众。大众再次强行变道,比亚迪车头与大众接触,大众翻车。事故发生之后,比亚迪车主没有下车施救。
对此,官方微博“深圳交警”表示:“从法律上来说,变道车辆肯定是全责。但从道德上来讲,后车第一次加速不让大众变道,第二次加速直接将大众撞翻,并且车翻后一直未下车施救,纯属居心不良。”
如果说视频本身早已引起了激烈争论的话,那深圳交警的评论可谓火上添油,很多人批评深圳交警,作为执法者应该以法律为准,不应做出道德指控。随后,深圳交警称,在未经审核情况下发表了不专业的评论,诚恳致歉,删除不妥微博言论。
生活中常常遇到不遵守交法的车辆强行变道,妨碍后车正常行驶,后车急刹,还很可能导致自己被追尾,这个时候,前车却大摇大摆地开走。所以,有很多声音支持比亚迪,为比亚迪撞翻大众叫好,并不难理解。
为比亚迪叫好的人,还有着自己的理论,即大众侵犯了比亚迪的路权,根据事故认定的路权原则,比亚迪无责。由此,他们还进一步认为,当前车或旁边车道的车违法的时候,作为被侵犯路权的车,可以撞上去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换句话说,在道路上,有权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车施以私刑。所以,在他们眼中,比亚迪唐的车主,似乎是一个在马路上行侠仗义的侠客。
那么,一个普通人有权利在马路上行侠仗义吗?换言之,比亚迪车主的行为有责任吗?如果没有责任,那么,普通人就有在马路上实施私刑,行侠仗义的权利。
有人详细分析过视频,根据行车记录仪视频上的路标与显示的时间,两车均已超过40公里的限速。显然,如果不超速,事故后果就没有那么大,超速不但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也是事故的原因之一。所以,仅因超速,比亚迪也应承担事故的部分责任。
撇开超速不谈,更关键的事实是,比亚迪是否无法减速、避开,不得不撞上。
从视频也可以看出,撞击发生的时候,并不是比亚迪与大众的第一次“接触”。从第一次加速上去别住大众,到最后撞击之前,比亚迪有多次机会缓慢减速、让出位置,但是,比亚迪并未采取避让措施。
即便在撞击之前,比亚迪已经在有意识地别住大众,大众的强行变道,对比亚迪来说,不是一个突然的、瞬间的、意料之外的行为。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合理地推断,比亚迪司机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可以减速避免事故的。
很多人认为,比亚迪一旦刹车就会被追尾。但道路上减速(而非急刹),是一个常见情况,而且,比亚迪与大众的别车行为,显然可以引起后车注意,会离得更远。也就是说,比亚迪此时减速的危险,远小于一般情况时减速的危险。实际上,当比亚迪撞击并停下来之后,并没有发生追尾,也印证了这一点。
与包括这位比亚迪车主在内的很多人自以为了解的交法不同的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并非只有路权一个原则,而是有5个原则,即行为责任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路权原则、安全原则、结果责任原则。
可以说,这些原则都指向了比亚迪的责任。
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仅重点阐述一下从属于安全原则的合理避让原则。合理避让原则的意思是,交通事故的形态千变万化,事故原因多种多样,交通参与者在享受通行权利的同时,如遇他人侵犯己方的合法通行权,必须做到合理避让,主动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根据合理避让原则,发生事故后,先确定一方已违反了通行规定,后分析另一方如何处置,再以事故发生时双方是否尽到了安全义务来衡量双方行为的作用并划分责任。甚至被妨碍安全一方应该发现危险的存在却未发现,能够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但没采取或没采取正确的措施,都会一定程度上承担责任。
显然,在此次事故中,比亚迪没有尽到合理避让的义务,应该担责。
一般来说,以各行其道的路权原则划分事故责任相对比较简单,而根据合理避让原则,直接证据取证比较困难,所以,基于中国的执法水平,警力限制,一般采取路权原则来判定责任,简单粗暴,但也方便易行,是一个基于现实的妥协于折中。但久而久之,大家只知道交通事故责任的路权原则,而忘记了其他原则。
交通事故多在动态运行中发生,交通事故中各方当事人的相互作用性较其他民事侵权案件强,为使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建立维护交通安全的意识,用合理避让原则划分交通事故责任有其合理性。
安全大过路权,在道路交通文明层面,也有明确体现,虽然,这是一个更弱的层面。在科目四的考试中,明确提倡遇到违法车辆妨碍通行,后车应该采取避让措施。既然驾考如此提倡,从这个角度,提倡文明驾驶,也是交警的本分。警察不能用道德处罚人,但并不是不能提倡道德与文明,所以,深圳交警大可不必道歉。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