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日本7.3级地震未引发海啸核泄漏 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有哪些前兆 有关地震的谚语有哪些

 73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6-04-16 8:43:53
导读: 今日凌晨日本九州地区发生7.3级地震,日本方面表示没有引发海啸以及核泄漏。 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前兆 地震谚语20首 如何做好防震准备 如何准备防震包 地震时如何避险 地震时被废墟埋压怎么办  新华社日本熊本市4月16日电(记者刘秀玲)据日本气象厅消息,日本九州16日凌晨发生7.3级地震。媒体报道...

    今日凌晨日本九州地区发生7.3级地震,日本方面表示没有引发海啸以及核泄漏。 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前兆 地震谚语20首 如何做好防震准备 如何准备防震包 地震时如何避险 地震时被废墟埋压怎么办

 

  新华社日本熊本市4月16日电(记者刘秀玲)据日本气象厅消息,日本九州16日凌晨发生7.3级地震。媒体报道说,地震造成有人死伤以及一些建筑倒塌。

  日本气象厅早先消息说,当地时间16日1时25分(北京时间0时25分),日本九州熊本县熊本市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此后,日本气象厅将震级修正为7.3级。

  日本气象厅在地震后发布海啸警报,不久即解除海啸警报。日本相关机构表示,九州地区的核电站未出现异常。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熊本市一些市民受伤被送往医院,熊本县阿苏市有人因建筑倒塌遇难,具体伤亡人数仍在统计。当地不少建筑倒塌、桥梁塌陷,还有山体滑坡,警方接到多起关于人员被困废墟的求助。此外,当地余震不断,不少地区再次停电停水。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16日凌晨的记者会上说,熊本当地警方已接到300多起求助电话,相邻的大分县警方已接到100多起求助电话。

  地震发生时,正在熊本灾区的新华社记者所住酒店突然响起紧急警报,房间内的床开始剧烈摇晃,各种东西纷纷跌落。

  记者看到,酒店的客人都聚集在大厅一层,不少人还穿着拖鞋和睡衣。随后酒店工作人员引领客人走出酒店,并要求大家远离建筑物。

  在允许客人返回酒店后,记者看到,酒店水管爆裂,房间进水,玻璃破碎。一名在酒店的日本人对记者表示,此次地震明显强于14日晚当地发生的地震。

  家住熊本市中央区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不少熊本市民和他一样步行赶往避难所,沿途听到不少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声音。

  中国驻福冈总领馆官员对记者表示,总领馆正在确认是否有中国公民在此次地震中受伤。

  日本东北大学教授远田晋次在接受NHK采访时说,这次地震震级大,可能是近日一系列地震的主震,今后仍可能余震不断。

  日本九州14日晚发生6.5级地震,据熊本县警方统计,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950多人受伤。

  地震来了怎么办

  避震原则:

  (1)不要惊慌。在大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避免惊慌。要克服“惊呆”和“惊逃”两种不良反映。地震时严重伤亡的众多事例,大多是慌忙向外奔跑所致。

  (2)伏而待定。要保持镇静,迅速躲到附近最安全的地方,这是从历史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3)定后转移。在主震之后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内,迅速离开藏身之处,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1、在家里的应急避震措施(2种情况)

  (1)在楼房的避震措施。如果你在家里(公寓、楼房)遇到地震,应牢记6个字:一判断;二躲避;三疏散。

  一判断:判断是近震还是远震。如果是远震,看着晃动几秒钟,再去打听这次地震发生在哪里、有多大。如果是近震,首先感到上下剧烈颠动,就要立刻采取行动,绝对不能迟疑。

  二躲避:迅速躲在坚固的床沿旁边,卫生间、小厨房、小储藏间、内承重墙的墙角、墙根、已经固定好的大衣柜的旁边。躲避时,要用随手物件保护头部、 捂住口鼻,以免砸伤大脑或被泥沙烟尘呛住。躲避的姿势:身体尽量全区缩小、卧倒或蹲下,随手用物件护住头部、捂住口鼻,另一手抓住一格固定物(墙角或桌角)。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和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该采取自我保护的姿势,头尽量向胸部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或颈部。

  三疏散:摇晃一停止,要立刻离开住所,疏散到空旷安全地带。注意:地震时,不要采取以下6种行为:

  -----不要乘电梯。地震时电梯可能严重变形 危及生命,或断电无法逃生。

  -----不要到阳台上。建筑物如果受损,阳台最容易毁坏的地方。

  -----不要到窗户或外墙边。建筑物如果受损,窗户和外墙 是容易毁坏的地方。

  -----不要找衣物或贵重物品。生命宝贵,逃生要紧。

  ------不要在床上或地中央。这属于危险地带。

  ------千万不要跳楼。 事实证明,跳楼的伤害很大。

  (2)在平房的避震措施。当判断是近震时,能逃先逃,难逃则躲。

  能逃先逃:如果你的位置距离房门较近,并且通道畅通,应该立即逃出房外。外逃时,最好头顶被子、枕头、安全帽。

  难逃则躲:如果你的位置距离房门较远,或者室内房间布局复杂,通道狭窄曲折,外逃困难时,应立即在室内避震。要迅速躲在桌子旁边,床旁边,炕沿下或其他理想的地方。在室内避震时,要远离窗户和房顶大梁,不要靠近碎砖墙体。

  注意:当打不开房门时,应在室内避震,千万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

  2、在室外的应急避震措施。

  (1)在室外活动的人们,要迅速环顾四周,根据所处的位置,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要远离建筑物,特别不要进入建筑物取物或救人。

  (2)在街道上的 行人,要迅速离开电线杆、路灯、变压器、烟囱、高大建筑物等危险设施、设备和围墙、狭窄通道等。

  (3)在过街桥或立交桥下的行人,要迅速远离桥下,跑到开 阔的地方,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近处有利地点躲避。

  (4)行使中的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缓慢的逐渐刹车,停靠在路边或宽阔地,车上的乘客要抓住车中 的座椅,或就地蹲下,抓住其他牢固的物件。

  (5)江河面上的船只,要立即停止航行,或者马上就近靠岸。

  (6)在山区的人们,要远离陡崖,密切注意山崩、滑 坡、泥石流。当出现这些迹象时,千万不能在其前面往山下跑,应立即横向撤离。

  (7)处在石化、煤化、天然气等易爆、有毒的设施附近的人们,要迅速离开,朝 污染源的上风处迎风奔跑,当遇到毒气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逆风方向奔跑;当遇到易燃气体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逆风方向跑去, 同时切忌使用明火,以防爆炸燃烧。

  (8)遇到火灾的人们,要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地震停止后,逆风向(或垂直风向)匍匐前进,转移到安全地 方。

  3、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4、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5、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6、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7、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地震前兆

  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地震前动物反应 动物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 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 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 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 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 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 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 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 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 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 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 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地震谚语20首:

  1、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2、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3、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4、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5、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6、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

  7、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8、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9、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10、冒水喷沙哪最多?涝洼碱地不用说。

  11、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12、洼地重,平地轻;沙地重,土地轻。

  13、砖包土坯墙,抗震最不强。

  14、酥在颠劲上,倒在晃劲上。

  15、女儿墙,房檐围,地震一来最倒霉。

  16、地基牢一点,离河远一点;墙壁好一点,连结紧一点;房子矮一点,房顶轻一点;布局合理点,样子简单点。要想再好点,互相多学点。

  17、地震闹,雨常到,不是霪来就是暴。

  18、阴历十五搭初一,家里做活多注意。

  19、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20、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涨,就是落;甜变苦,苦变甜;又发浑,又翻沙。见到了,要报告。为什么?闹预报。

  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如: 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届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 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 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地震前兆诗歌

  一、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二、生物异常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三、其他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如何做好防震准备

  如何做防震准备

  取下墙上的悬挂物,避免其掉落伤人;

  取下高大家具上的物品,并将其固定将家中易燃易爆或有毒的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3在床上架牢固的防震架;

  将结实的家具下清理干净,以便藏身4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并放在易于拿取的地方

  如何准备防震包

  1、防震包中应有易保管的食品、饮用水、应急衣物、鞋袜、日用品等

  2、预防和治疗常见疾病的药品

  3、应装有打火机、手电筒、灭火器、铲子、锤子等防护、救生用品

  地震时如何避险

  1、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躲到桌子及床下,或墙根、墙角、炕沿以及远离窗子的室内门道里。身体应紧贴墙根、墙角,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2、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如棉被、枕头等

  3、若正在门外、窗边,且窗外无其他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的空地上

  地震时被废墟埋压怎么办

  1、必须坚持生还的信念,坚定生还的信心

  2、挪开身边的杂物,消除口、鼻的灰尘;尽力挣脱手脚,小心翼翼地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用可移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的重物,以免倒塌

  3、用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尽量朝有光亮或宽敞的地方移动

  4、听到外面有声响时立即呼救

  5、若无法脱险,应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千万不要盲目地乱喊乱叫

  6、不间断地进行敲打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金属管道等,利用其发出的声音进行求救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