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哀而不伤(哀而不傷)āi ér bù shāng[释义] 谓悲伤而不过分。儒家诗教的重要命题。指诗歌、音乐不失中和之美。[例句] 王爵 与 王惠 哭做一团,四个妇人也陪出了哀而不伤的眼泪。[同义] 哀感顽艳;为偏正式中性成语,作主语,分句。意为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和之美。也比喻处... |
哀而不伤(哀而不傷)āi ér bù shāng
[释义] 谓悲伤而不过分。儒家诗教的重要命题。指诗歌、音乐不失中和之美。
[例句] 王爵 与 王惠 哭做一团,四个妇人也陪出了哀而不伤的眼泪。
[同义] 哀感顽艳;
为偏正式中性成语,作主语,分句。意为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和之美。也比喻处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近义词:哀感顽艳、怨而不怒、恰如其分。反义词:悲不自胜,哀毁骨立、哀痛欲绝、亡国之音。
成语释义:哀,忧愁;而,但是;不,不会;伤,悲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和之美。也比喻处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哀而不伤是孔子“中庸”思想在美学批评上的运用,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悲哀而不伤心。(注:但是新华成语词典2002版给出了第三种解释,还形容装出悲哀的样子,但并不真正伤心。 例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 王爵与王惠哭做一团,四个妇人也陪出了哀而不伤的眼泪。”)
出处: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何晏集解》:孔曰:“‘哀不至伤,言其和也。’”
《朱熹集注》:“伤者,哀之过而害於和者也。”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