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提要】到底是谁把一个好端端的“天府之国”搞成“腐败重灾区”。需要寻根究底,探本溯源,将罪魁祸首、更大“老虎”挖出来,令其受到党纪国法的惩罚,强势震慑心怀贪念的“老虎”“苍蝇”,有力抑制官员腐败动机,继而加快形成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唯有如此,才... |
【提要】到底是谁把一个好端端的“天府之国”搞成“腐败重灾区”。需要寻根究底,探本溯源,将罪魁祸首、更大“老虎”挖出来,令其受到党纪国法的惩罚,强势震慑心怀贪念的“老虎”“苍蝇”,有力抑制官员腐败动机,继而加快形成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官场长期风清气正,优良党风蔚然成风。不仅四川,全国亦然。
3月18日傍晚,四川省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称,南充市副市长邹平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一只“小老虎”被打,在南充市官场算得上惊天动地,而在四川省政坛只是毛毛雨。远的不说,仅这两年四川落马官员太多了,简直是前腐后继,成群结队,眨眼功夫就一个。“四川美女甲天下”,四川落马官员冠全国。若把全国有几个“腐败重灾区”搞一个排行榜,四川名列榜首毫无悬念。有这样几个指标可以佐证:
指标之一,立案件数持续升高。中央纪委网站3月16日刊发的文章介绍,2011年四川省纪委立案4530件,2012年立案7839件,2013年立案9938件,立案数连续两年持续提升,2013年比2011年翻了一番。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落马被抓出不穷。
指标之二,立案官员不断增多。今年1月底公布的四川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报告显示,2013年,四川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9938件,同比上升26.7%,其中,厅级干部20人、县处级干部246人,分别同比上升233.3%、31.6%。
指标之三,落马高官人数惊人。2012年以来,先后有3位省部级高官落马。分别是:2012年12月,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2013年6月,四川省文联原主席郭永祥;2013年12月,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崇禧。一年之内一省之中3只虎级官员落马,前无先例,领衔全国。
指标之四,川商“倒台”接连不断。在成都国资领域,自2012年以来,成都工投集团董事长戴晓明、成都建工集团董事长张俊、成都市兴蓉集团董事长谭建明、成都投控集团董事长吴忠耘、成都高投集团董事长平兴和成都银行原董事长毛志刚等一把手被调查。另有四川金路集团董事长刘汉等数名民商被抓。
此外,自2012年12月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被纪检部门调查后一年间,四川省纪委还查处了高校腐败案、农村能源腐败案、雅安腐败案等重点案件,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等4所高校5人被查,四川省农业厅巡视员胡相全等3名官员被查,等等。可以说“政商学民”腐败无所不在,落马多多,一抓一把。
据此,把四川省列“腐败重灾区”排行榜之首,四川可能不认同。笔者与一位四川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他就说,腐败分子哪里也不少,四川落马官员多,说明四川反对和惩治腐败力度大,并非腐败分子在全国首屈一指,列“腐败重灾区”排行榜首也有些牵强。其实,因落马官员多而成“腐败重灾区”,也“不代表干部主流”,正如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两会期间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有几个干部被查,但腐败官员只是极少数,目前四川官场风清气正。”
此言不错。不仅四川,全国如此,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但是,像四川仅两年,就因腐败落马这么多官员,尤其司局、省部级如此之众,足以说明,四川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必须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同时也应深刻反思,到底是谁把一个好端端的“天府之国”搞成“腐败重灾区”?需要寻根究底,探本溯源,将罪魁祸首、更大“老虎”挖出来,令其受到党纪国法的惩罚,强势震慑心怀贪念的“老虎”“苍蝇”,有力抑制官员腐败动机,继而加快形成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官场长期风清气正,优良党风蔚然成风。不仅四川,全国亦然。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