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质疑柴静:一天到晚装圣母?

 281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3/2 22:04:11
导读:  相信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大家的微博和朋友圈都被柴静和她的《苍穹之下》所刷屏。两会前期,柴静归来,以“私人恩怨”介入公共话题,引起共振。其以个人之力,完成这样一个片子,本来是一件好事,却激起了一场针对柴静个人的激烈的争论,而关于雾霾本身的探讨正逐渐沦为配角。  《穹顶之下》为何能刷爆朋友圈  自从出...


  相信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大家的微博和朋友圈都被柴静和她的《苍穹之下》所刷屏。两会前期,柴静归来,以“私人恩怨”介入公共话题,引起共振。其以个人之力,完成这样一个片子,本来是一件好事,却激起了一场针对柴静个人的激烈的争论,而关于雾霾本身的探讨正逐渐沦为配角。

  《穹顶之下》为何能刷爆朋友圈

  自从出走央视,赴美产女后,柴静的评价、与人气就如股市一样,全线下跌,直到她推出了这部和雾霾有关的调查视频。据她前同事核实的数据,《穹顶之下》2月28日上午10点推出,截止20点13分统计:优酷401万,9088条评论;腾讯2620万,32760条评论(微信拉动);搜狐76万,172条评论;乐视305万,36条评论;爱奇艺1万,15条评论;土豆31万,1956条评论;凤凰19万,15条评论。频发的雾霾已经让公众麻木不仁,然而这则纪录片却能再次刺痛人心,史无前例的被全面刷屏,其原因在于柴静的纪录片击中了人们的痛点。刷屏代表着致敬,更代表每个人的无声控诉。

  柴静在谈及制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时,反复强调这是她与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在以往作为央视主持人的职业经历中,“私人恩怨”一定不能成为确定选题的充分依据,即使确有个人偏好掺杂其中,也一定要小心翼翼地为其穿上一件“公共议题”的外衣。当柴静终于可以公然出于“私人恩怨”而制作一部作品时,其作品却具有了超出以前几乎所有作品的公共性。这个看似背反的事实,其实恰好道出了媒体议题的普遍规律:任何公共议题都牵涉个人权益和私人视角;反之,任何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和情感关系中,都可能涉及公共议题。

  从形式上看,《穹顶之下》可谓是用技术将了一个好故事,视频几乎用上了所有最新的新媒体呈现手段:TED式演讲、信息可视化、Flash动画、无人机拍摄等等。这部长达一小时四十分钟的视频中,柴静讲故事的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也正是这种能力,使得传播变得有效、而不是类似官样文章般的无聊。新媒体、互联网思维等概念在这部视频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可称为样本。

  当然该视频疯传网络,也不排除受众对于这个近年来淡出观众视线的争议人物,有着进一步好奇的围观心态。此前对于柴静美国产女、对于她的去职,各种猜测、各种臆想,从未间断过。而争议最多的,便是真爱国还是爱美分,是真公知还是假忧国。

  质疑的人都在质疑什么

  短短两日的光景,柴静再次走到了舆论的暴风眼,伴随着赞美声而来的,是各种不同的批评揣测。像关于“女儿患病”的指责便是第一轮:有人批评柴静,把自己女儿患上良性肿瘤归咎于雾霾是不科学的,以此进行煽情更是丧失了客观性。还有人毫不客气地说,高龄与吸烟才更有可能是真正的原因。虽然根据已有的资料,这个解释比雾霾更具合理性。

  片子的自费制作和推广也有人提出质疑,一种说法是曾经央视最穷的女记者,连房都买不起,怎么一下子就有能力自费百万搞调查了呢?


柴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百万费用是通过之前出书的的稿费负担,2013年柴静的自传体散文《看见》销量超过150万本、版税超500万元,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笔调查费用她的确负担得起,只是想必很难有人相信她会自费百万做公益吧,毕竟和富豪榜上的人相比,柴静算不上什么有钱人。崔永元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不建议她把片子卖给谁,就这一条他们会恶心死你,我建议她就自费制作,公益播出。”不过他没想到即便如此也会有质疑声。更阴谋论的说法是,柴静离开央视之后就没有了记者证,那么,她的采访就属于非法采访,而此次非法采访成果居然是在官方网站发布,为什么呢?其实这视频就在那里,权贵可以利用,想推动进步减少雾霾的人也可以利用,不是吗?

  在之前的一则新闻中,柴静从美国返回中国后,开的是4.7升的SUV,在《穹顶之下》出来之后,有人以此批评柴柴静的高能耗生活方式,


并进而认为她没有资格谈雾霾。这让人想起了潘石屹霾开大排量SUV测空气质量而引发的吐槽。然而当年若不是他在微博发布PM2.5的数据,大家又怎么会开始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真相呢?如果一场关于环保、关于污染的话题,变为一场排量之争甚至贫富之争,那些更富有也更具话语权的人是不是就只能在这个问题上失声呢?

  请把焦点重新放到雾霾上

  曹林说,柴静是自费做了人大代表该做的事情。其实柴静发现的问题早已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不管是煤炭问题、产能过剩问题还是油品质量标准问题,以及环保执法问题。对于一直关注雾霾新闻的人来说,《穹顶之下》没有太多新料,但对普罗大众来讲,这是一次系统、靠谱的雾霾知识普及。其或许存在很多资料上、观点上、乃至裁剪方式、叙述方式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讨论,可批评。可是如评论所说,柴静拍了一个深入浅出的纪录片,让所有人都明白了雾霾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导致雾霾被彻底治理,那你说我们要那些部门干嘛用?触发全网关注,造成全民讨论,引来全国注视,这就是它的最大价值,目前来看它也确实完成了使命。

  柴静问到的问题,包括得出的结论,都是在相关部门的研究里、或者负责人回答的,换个角度来讲就是他们都知道。这里面所有的来龙去脉他们都清楚。

  在之前的一则新闻中,柴静从美国返回中国后,开的是4.7升的SUV,在《穹顶之下》出来之后,有人以此批评柴柴静的高能耗生活方式,并进而认为她没有资格谈雾霾。这让人想起了潘石屹霾开大排量SUV测空气质量而引发的吐槽。然而当年若不是他在微博发布PM2.5的数据,大家又怎么会开始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真相呢?如果一场关于环保、关于污染的话题,变为一场排量之争甚至贫富之争,那些更富有也更具话语权的人是不是就只能在这个问题上失声呢?


关键词:柴静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