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35年刘伯承和朱德密谋绑架主席始末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成立第二中央后,原红一方面军的同志受到的打击就更大了。红四方面军中经常将红一方面军的将领抓去开批判会,进行所谓的洗脑壳,让其交代揭发"北上逃跑路线"的错误。还派人在红一方面军中大力宣传张国焘南下的好处,批判北上的错... |
1935年刘伯承和朱德密谋绑架主席始末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成立第二中央后,原红一方面军的同志受到的打击就更大了。红四方面军中经常将红一方面军的将领抓去开批判会,进行所谓的洗脑壳,让其交代揭发"北上逃跑路线"的错误。还派人在红一方面军中大力宣传张国焘南下的好处,批判北上的错误,揭发红一方面军干部的"罪行"。弄得人心惶惶,红一方面军中的将士大有受到俘虏般对待的感觉。
特别是1935年冬天,红四方面军在天全宝兴百丈关地区同十倍之强的国民党军队作战,当时张国焘提出:攻下百丈关,消灭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川军,打到成都过大年。当时,刘伯承就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和百丈关地形特点,认为红军不宜在平原地带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决战。他向张国焘提出过反对意见,张国焘很生气,大骂刘伯承:"动摇军心者斩!念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长,否则我毙了你!"刘伯承只好保留意见,保持沉默。事实正如刘伯承所预料,百丈关之战必定失败。结果不但未实现在成都过大年的计划,反而损失了大约一半的红军将士。张国焘见百丈关一战,损兵折将这么多人,不得不改变计划向西撤退,部队不得不进入道孚、炉霍、甘孜等深山密林和草地之中。百丈关失利后,张国焘再没有开战前那么神气了,整天闷在屋里抽烟,他的脾气更为暴躁,骂人时的口气更恶劣。好像这失败是五、九军团造成的,是朱德、刘伯承造成的,总是对红一方面军中的将士看不顺眼,大开杀戒之意有之。
俗话说,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左路军中原红一方面军的将领经常或亲自或派人来找朱总司令、刘伯承校长述说苦衷,交换意见。我记得李伯钊、董振堂、陈伯均等人都来找过刘伯承述说心中的不满与怨愤,纷纷要求朱总司令和刘伯承拿主意,脱离左路军,北上寻找党中央毛主席。
刘伯承受了打击,心中委屈是不用说的,他得知这么多人愿意北上找毛主席,自然十分赞同。
日子一长,一些事情就不捅自破了。尽管张国焘严密封锁曾下令解决毛周张博之事的消息,事情还是被杨尚昆派来通知李伯钊的警卫员给秘密捅了出去。朱德、刘伯承、董振堂等将领非常吃惊,同时明白了毛主席为什么单独率领一、三军团北上的真正原因是张国焘要谋害党中央毛主席。张国焘真是可恶,他们都同情毛周张博单独北上。这件事使张国焘批判毛周张博的错误行为不攻自破,更激起了原一方面军中将士的反张国焘的情绪。五、九军团将士说,他张国焘敢下令武力解决中央,抓毛主席周副主席,我们何不以牙还牙,武力解决张国焘,捉拿起来一同北上。刘伯承对张国焘恨之入骨,他早就有此考虑,并积极同五、九军团将领密谋行动方案。但刘伯承认为,这件事,一定要获得朱总司令的支持,请朱德总司令挂帅才行,他是左路军中的二号人物,他的话一言九鼎,即使是红四方面军的人也不敢反对。
刘伯承、董振堂等人在秘密地作了一番准备后,寻找机会同朱总司令商量。
一天下午,刘伯承来到草地上,这里是空荡荡一大片,他让我骑马去红军总司令部通知朱德交换修改红军游击战的文稿而将朱德总司令请了出来。当然,朱总司令出门,也是带了警卫员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六七个警卫人员。
朱总司令一路飞奔来到了红军大学附近草地的小丘上时,刘伯承校长已等候多时了。当时,刘伯承手下没有兵,就由朱德的警卫人员来警戒,朱总司令肯定能猜测到刘伯承要"修改文稿"的意思,然而秘密的东西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所以他将警卫战士警戒的范围放得远一些。而刘伯承之所以把与总司令交换意见的地点选在空旷的草地上,也是为了防止监视,进行堂而皇之交换意见,才不至于引起怀疑。红军大学内的学员大多数是原红四方面军的中高级将领,这些将领多数是张国焘手下的人,他们一方面学习军事,一方面监视刘伯承等人的言行。这些情况,我心里十分清楚。
起初,刘伯承将游击战的文章送朱总司令审阅,这是有意的安排,以便即使有人发现朱德与刘伯承单独见面,告到张国焘那里去,也有个借口。
刘伯承思索片刻,说:"北上与南下的行动已成鲜明的对比,张国焘说中央率一、三军团北上,不会拖死也会冻死、饿死,至多剩几个中央委员到达陕北。然而党中央毛主席已顺利率领一、三军团到达陕北,还打了几个大胜仗,张国焘的错误论调不攻自破。所以五军团九军团的同志纷纷要求北上。我也有这么一种想法,早日北上早打胜仗。因此我建议如果带领五、九军团单独北上不行,干脆施个计谋,将张国焘抓起来,强行北上,以拯救红军,消灭敌人,打破蒋介石的‘围剿‘。"
朱德更为严肃地说:"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做事还要看时机成不成熟。抓张国焘强行北上,这样也不行,眼下四方面军还有不少人听信张国焘的,换句话说张国焘目前在红四方面军中威信最高。我们要多做他的思想工作,善于讲究策略,把四方面军将士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北上路线方面来,这才是上策。"
紧接着朱德又询问刘伯承,假如要拉队伍走的办法和抓张国焘的办法,刘伯承一一作了回答,并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捉拿张国焘计划的实施方案,刘伯承说这是我们五、九军团将士的一致请求,请总司令过目审查。朱总司令接过方案看后笑着说:"不愧为智谋大师,但没到迫不得已时,不得这么做。毕竟我们要对红四方面军负责,红军是党的队伍,革命的军队,不是他张某人的队伍。"然后指示刘伯承立即将方案烧掉,以免张国焘抓住把柄,遭致杀害的危险。
朱德担心刘伯承和五、九军团红军将士因受不了张国焘的无情打击和对党中央毛主席的感情深厚,做出过激行动,招致更大的损失,再三叮嘱刘伯承:忍得一口气,免得百日忧,等待时机,以图良策。与此同时,朱德还告诉刘伯承,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目前正在翻越雪山向甘孜阿坝方向开来,待与二、六军团会师后,再谋北上寻找党中央毛主席的计策,我们现在暂时在这里等待一个时期。
最后,刘伯承完全答应了总司令的建议,先忍为妙,以利团结。他当场烧毁捉拿张国焘计划方案。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后来真的被谁反映到张国焘耳朵里去了,总司令和刘伯承被分别叫去与张国焘汇报。幸好,两位首长早就作了准备,朱总司令说:"这是刘伯承撰写的在深山林区对敌作战的文章,"他拿出文稿,"我正要找张总政委商量呢!"张国焘接过文稿翻了翻,没说什么,朱德就算过了关。而刘伯承被请进总部谈话时,也同样这么说,两人是在研究修改游击战文稿,张国焘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再后来,刘伯承让我分别去通知五、九军团干部到红大学习军事,秘密地传达了朱总司令的指示,劝他们不要盲目行动,不要单独北上找党中央毛主席,更不能绑架张国焘。劝他们千万要冷静,顺其自然等待时机北上。朱总司令还利用各种机会去五、九军团安慰将士,劝其取消单独北上行动,取消正在准备中的绑架张国焘计划的实施。
正是由于朱总司令从大局出发,才避免了一场红军打红军的悲剧发生,张国焘也因此避免了一次被绑架捉拿或者是被处决的危险。然而终止绑架张国焘的行为,更是为了红军的团结与最后斗倒张国焘策略的胜利。
朱总司令深知刘伯承刚直不阿、坚持正义,担心他的安全。因此,一再叮嘱我要千方百计保护好首长的安全。他还特别安排了几名卫兵(一方面军的战士),暗中保护刘伯承的安全。并说,如果有情况立即向他汇报。
1936年7月,任弼时、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即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二方面军将领对张国焘的分裂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加之共产国际中国支部代表张浩从苏联回国到达陕北,他支持毛泽东的北上路线,张国焘自知理亏,不得不撤销他的"第二中央",被迫同二、四方面军一起北上。北上途中,张国焘的情绪极不稳定,朱德担心他对与他矛盾很深的刘伯承下毒手,有意将刘伯承安排到红二方面军中由贺龙保护起来,最后安全顺利地到了陕北。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