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谁决定抗美援朝的 上甘岭一战成名的原因

 19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3-07 17:30:09
导读:邓小平拍板奔赴朝鲜,十五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六十年前的朝鲜战争,是人类难以忘却的记忆。“上甘岭”这三个字,也伴随着血与火,生与死,罪恶与崇高,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一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北纬38度线上。瓮津半岛夜色如磐,大雨滂沱。4时30分,这片素有粮仓之称的富饶湿地上,突然响起海啸般的炮...

邓小平拍板奔赴朝鲜,十五军上甘岭一战成名!


六十年前的朝鲜战争,是人类难以忘却的记忆。“上甘岭”这三个字,也伴随着血与火,生与死,罪恶与崇高,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一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北纬38度线上。瓮津半岛夜色如磐,大雨滂沱。4时30分,这片素有粮仓之称的富饶湿地上,突然响起海啸般的炮击。朝鲜战争爆发了。

两天之后,美国便作出反应。在操纵联合国安理会谴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入侵大韩民国的同时,美国纠集英、法等15国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宣布出兵朝鲜。于是,这场原本朝鲜南北方为国家统一而进行的内战,在此后仅2个多月时间里,很快演变成一场19国军队参战的小型世界大战。

9月15日,朝鲜战争的又一个重要节点。是日,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远东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指挥美第十军7万余人仁川登陆,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一再严正警告,悍然越过38度线大举北进。这是中国政府所能容忍的心理底线。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

可是朝鲜北部局势正急剧恶化。10月1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陷落,世界为之震惊。至此,朝鲜已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全球军事最热点,无数双色泽迥异的眼睛,一起投向那个横卧在黄海和日本海波涛间的半岛。几乎大半个世界都从广播里听见麦克阿瑟踌躇满志地预言:“我认为到感恩节,正规抵抗在整个南北朝鲜就会终止。我本人希望到圣诞节能把第八集团军撤到日本,因为我们已在朝鲜赢得了胜利。中共军队参战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出兵的有利时机早已过去了。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指挥官会冒这样的风险,把大量兵力投入已被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

然而,历史却诡异地将一个国家的失望与希望,失利与胜利,经纬交织地编进了同一天里。

麦克阿瑟怎么也不会想到,命运已经为他安排下一个最强硬的对手,一个朴实得像大西北窑洞里走出的老农般的中国将军──彭德怀。就在平壤陷落的当天夜里,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野战军、3个炮兵师,由鸭绿江中国一侧的安东、辑安和长甸河口3个渡口,冒着深秋的蒙蒙细雨跨过江界。20天之后,宋时轮所率第九兵团的3个野战军也偃旗裹甲,钳马衔枚地悄然开进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30万人的军事行动,美军竟毫无觉察。

鸦片战争以来,总是被人撵到家里来打的中国人,第一次没等人家打进门就迎将上去。

10月25日,晓伏夜行的志愿军突然扑向两水洞、黄草岭、飞虎山,在2个多月时间里连续发动三次战役,解放平壤,光复汉城,将美军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北纬37度线的平泽、堤川、三陟一带。

日本战史学家认为:“美国第八集团军吃了美国陆军史上未曾有过的败仗。”

第三次战役结束仅一星期,第四次战役便又拉开战幕。敌我双方激烈攻防87天之后,美军北进100多公里,重又把战线推至38度线以北20多公里处。从此,敌我双方战线便像条风中的丝带,倏左倏右,忽南忽北地飘移在三八线两侧。

为夺回战场主动权,彭德怀毅然决定发起第五次战役,欲以实现歼敌5个师,将战线推向北纬37度线的作战企图。

  二

1951年4月中旬,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十九兵团、第四十七军以及大批特种兵部队刚刚完成战略集结,4月22日,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于黄昏时分惊天动地地打响了。志愿军11个野战军连同朝鲜人民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在朝鲜中部200多公里宽大正面上全线出击,近70万人马一举突破北纬38度线。

这是志愿军继第三次战役之后,再度打过这条割裂朝鲜的非自然分界线。

当时还是第十五军文工队小队员的阚文彬老人,回忆起当时的壮观情景激动不已,说:“千军万马往南涌,一条山道上拥挤着好几支部队。人马车辆密不透风,一个贴着一个往前走,根本转不过身来。有好几次我给挤得两脚离地,漂浮在南去的人流里。那天走到大半夜时,前面传下口令:‘注意了,正在过三八线。’我伸长了脖子看,四野墨黑,什么标志也没有,只见正前方远远地闪动着敌人探照灯的光柱,剪状交叉地将夜空铰成一幅幅棱形。就是这时,我听见背上嘣地一声,入朝后我一直装在蓝布套里背身上的二胡带子断了。我刚感觉到它的滑落,便揪心地听见一阵被踩踏的碎裂声。”

担任中央突击的志愿军第三兵团一字摆开3个野战军,中路便是秦基伟指挥的第十五军。

  三

第十五军历史并不久远,它的前身是1947年8月在太行军区及所属分区十几支地方武装基础上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简称九纵。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任该纵司令员,太行军区副政委黄镇任该纵政委。组建10天后,九纵便投入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大反攻,西下太行,南渡黄河,挺兵豫西。

淮海战役后,九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并荣膺二野渡江先遣军。1949年4月21日夜,第十五军第一梯队在安徽望江县境内,仅用50分钟便突破长江天险;23日便转入对国民党军队的大纵深战略追击。

这支骁勇之师由皖入赣,一路飞兵,长驱1500里,一直打到福建南平。眼看福州指日可下,秦基伟接到陈赓电话,说按照中央军委部署,福建是华东野战军作战范围,令第十五军停止东进。于是,该军又掉转头来,挥师向西再向南,横扫两广,激战西昌。

该军兵抵川、滇、黔、康边时,大西南国民党残余与地方恶霸、惯匪、实力派沆瀣一气,组织暴乱,势力已逾30万之众。中央军委调集包括第十五军在内的多路野战军予以清剿。第十五军苦战半年,剿匪近11万人。

经3年北战南征,第十五军叱咤疆场,已露虎相霸气,但在解放军57个野战军中,还只能算支二等部队。即便在当时西南军区,它不及王近山的第十二军显赫,也不如杜义德的第十军神气。第十五军还需要再有个漂亮的战场亮相,一个振聋发聩的机会。

巧的是这个机会来了,而且被秦基伟紧紧抓住了。

1950年10月29日中共西南局会议上,听到西南局书记邓小平传达中央军委指示,为组建第二批志愿军,决定从西南军区抽调3个军入朝参战,秦基伟顿时就坐不住了。他当场陈述理由,请缨入朝:第一,第十五军已基本肃清川、滇、黔、康边地区50人以上股匪,正是士气高涨之师;第二,第十五军没有兼负建设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的任务,完全是野战军结构,机动性强,说走即走,说打能打,一无羁绊。理由很充足,但是当天会议没作决定,因为西南军区已内定由秦基伟担任西南公安军司令员,指挥包括第十五军在内的五个满员师,司令部就设在重庆。

一散会,秦基伟又去找第三兵团政委谢富治帮他说话。

第二天会议讨论时,谢富治发言说:“我看老秦的意见有道理,十五军没有地方任务,可以考虑去朝鲜。”

他这一带头,大家都投赞成票。

主持会议的邓小平一拍板:“好,十五军上!”于是,朝鲜战场多了一支骁勇之师。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