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邓小平是怎么看待毛泽东的 邓小平眼里的毛泽东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看法

 29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3-07 17:31:31
导读:邓小平谈毛泽东错误:与品质无关 好人也犯 邓小平对史学研究尤其是党史研究发表了大量独到而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史学理论。邓小平的史学理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习历史,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能产生一种精神推动作用  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有何重要意义?邓小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

邓小平谈毛泽东错误:与品质无关 好人也犯
 邓小平对史学研究尤其是党史研究发表了大量独到而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史学理论。邓小平的史学理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习历史,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能产生一种精神推动作用

  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有何重要意义?邓小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发前人未有之论,1990年4月7日他在同外宾谈话时明确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他的这一重要命题,把了解历史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历史学对社会发展的精神推动作用。

  首先,懂得中国古代史有助于增强全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凝聚力,也是民族赖以发展的原动力。邓小平曾多次赞叹“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①认为了解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今天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奋发图强,加快社会主义观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其次,懂得中国近代史,有助于全党确立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生存,开放才能发展的意识。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备受列强侵略的历史。邓小平指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内,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②。1990年4月7日他又说:“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③从这些富于警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近代史的屈辱是刻骨铭心的。那么,近代史上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屡受欺凌的屈辱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太落后了,落后自然要挨打。而

  落后的根因,一是政治腐败;二是闭关自守。邓小平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④鉴于此,邓小平反复强调了开放问题和发展问题,将它们提到关系民族存亡的高度。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了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以后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直到1987年,改革开放全面推开以后邓小平仍在反复强调对外开放问题。他说:“鉴于过去的教训,必须改变闭关自守的状态”。⑤1989年5月31日在和中央两位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关门可不行啊,中国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封闭时代。”⑥关于发展问题邓小平强调得更多。1987年7月30日,他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⑦1988年12月21日在同外宾谈话时说,“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⑧1992年在南巡讲话中,他又号召“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并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关于开放和发展问题的精辟论述,许多都是借鉴近代中国历史作出的。

  第三,懂得中国现代史,了解建国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有助于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选择中,逐步被认可、被确立的时代。了解中国现代史有利于人们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987年2月18日他在会见外宾时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⑨选择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邓小平认为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坚持党的领导是一致的。1980年,他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不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今天我们的国家还会是旧中国的样子。我们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都是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分不开的。”⑩

  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向来访的外宾讲述了我们建国以来的历史后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11)1988年9月5日,他在同外宾谈话时又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12)邓小平认为,大家都应该懂得这些历史,从而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对比中,认清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现实服务

  历史研究固然要弄清历史事实、历史真相,但这不是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拿出研究成果来为现实服务。邓小平反复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13)“接受历史教训是为了今后的工作”。(14)邓小平关于研究历史要服务现实的思想,贯穿于他对历史的整个研究和回忆之中,并表现在许多方面。

  第一,运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说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今天的工作。邓小平很熟悉我们党从开头到现在的历史,对许多重大事件的历史过程都比较了解。正是这一特殊的经历,使邓小平审视历史的角度独到而深刻。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邓小平通过回顾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后指出: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这就是每一个党都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革命实践、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和策略,才能够赢得革命的胜利。”(15)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问题,邓小平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6)关于坚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邓小平说:“我们党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是六十年斗争的历史形成的”,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邓小平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7)所有这些,都是邓小平运用历史来说明的。

  第二,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统一人们的思想,给人们以正确的行为导向。邓小平从党的事业出发,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这一极端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历史问题给予了彻底的解决。在起草历史决议过程中,邓小平指出;“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争取在决议通过以后,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历史上重大问题的议论到此基本结束。”(18)以后的实践证明,通过制定《决议》,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全国人民的团结,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用党在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989年6月9日,他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19)他还认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只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20)针对许多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情况,邓小平强调,“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21)一定要用党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研究历史不脱离现实,考察现实不割断历史,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高度统一,是邓小平全面系统分析历史的又一大特色。他经常用统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目光考察中国的发展,思路常常上溯到上个世纪、延伸到下个世纪。所以在他的谈话中,多处可以看到从“鸦片战争以来”和“50年到100年以后”等用语正是由于这种经常的跨越时间的分析,才使他能够通古识今、以史鉴今、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为我们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设计了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