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南线大追歼中林彪和陈赓的看法

 163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3-07 18:04:06
导读:关于南线大追歼中林彪和陈赓的争论林、陈的第一次分歧是在林彪电令陈赓兵团于1949年7月中旬渡赣江经宜春,进入湖南醴陵、衡阳、株洲一线,准备与白崇禧的主力决战。陈赓却建议仍按原计划迂回广东,搞大迂回,占广州,堵截敌人向广东之逃路。如果陈赓听了林的命令,就可以在湖南堵住白的退路,那么后来的衡保战役就不会...

关于南线大追歼中林彪和陈赓的争论
林、陈的第一次分歧是在林彪电令陈赓兵团于1949年7月中旬渡赣江经宜春,进入湖南醴陵、衡阳、株洲一线,准备与白崇禧的主力决战。陈赓却建议仍按原计划迂回广东,搞大迂回,占广州,堵截敌人向广东之逃路。如果陈赓听了林的命令,就可以在湖南堵住白的退路,那么后来的衡保战役就不会只消灭敌人4个主力师,而是可能全歼白崇熙集团了。可惜,陈这个傻蛋胆子太小,美其名曰的“大迂回”实际是在四野主力没到之前不敢靠近白崇熙部队的借口,他躲白匪已经成了习惯。衡保战役实际就是林彪放弃了“大包围”采取小包抄,在湖南消灭了“钢七军”,打碎了白崇熙的脊梁骨,如果是等着“大迂回”的陈赓部队来救135师,135师将士的尸骨恐怕早就凉了。

一般外行都想当然的认为"大迂回作战"很高明,但是明眼人知道所谓“大迂回”就是部队大分散,不是被敌人各个击破就是被敌人从众多间隙中逃脱,从来没有成功过.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就是大迂回,前4次很容易被红军各个击破,最后一次也让敌人逃走了,是个“百战不胜”的低劣战术。可见战略上的优势并不能保证一定打胜仗,“大迂回”一不小心就会转变成在战役上以少打多吃败仗。攻守易位后毛泽东有了优势兵力却不会打仗了,全然忘记了当年蒋介石是怎么失败的,毛泽东在平津战役时就想搞什么“先两头后中间”的“大迂回”,可是被林彪否定了,这才有了平津战役的胜利。毛泽东“以少打多”是高手,但是对“以多打少”这门战争艺术,毛泽东还要从头学起,道理很简单,一个好的前锋不一定是个好的后卫,一个成功的大盗不一定是个好警察,会防守不见得就会进攻,这个简单的道理弱智人是不明白的,陈赓就不明白。

衡宝之战后,白崇禧桂系的精锐被林彪几乎尽数被歼,对两广残余国军的打击极大,军心更乱,可以说已经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这时陈赓才开始有胆量打仗。当面之敌,均为游勇,依托四野威名,陈赓实在地假了一把虎威。陈赓小打小闹惯了,不太适应四野的大军团作战方式。然而在陈赓屯军雷州半岛时,林彪电令陈赓留一个师在廉江防守,率四兵团主力围歼鲁道源兵团,陈赓却怯战抗命,还告御状,说什么怕一个师顶不住,四野135师是怎么顶住的?所谓敌人兵团都并不满员,一个师顶一个兵团有什么奇怪?张淦的3兵团辖7、48、126等3个军,逃到博白时还对博白百姓吹牛:“我张某人有十几万人马,还可以打遍天南地北。”可是四野43军128师382团根本不理他这套,一个团就打进博白把张淦逮了出来。全歼该敌后,发现才10000余人。当然了,那也要看是谁,二野的部队就不敢这么打。二野遭广西军算计打击,还是不久前的事情嘛,那时候的陈赓,可没这么风光,现在忽然神勇起来,还不是因为在林彪的指挥下了。 后来的事实也说明,陈赓的13军、14军留在雷州,根本没什么仗可打。可是陈赓在回忆录中还为自己辩解说:“当时有人提出另外一种部署,……如果按这种部署,白崇禧集团就会从雷州半岛逃走了。”怎么就这么肯定守不住?就算二野素质差点,一个师守不住,用两个师守也可以啊,林总多半也会同意,可是陈赓却压根就不想领命带主力北上,蓄意破坏四野统帅部的战略部署,实际上已经犯了军纪。陈赓以四个军的兵力重兵防守廉江一线,原是用来防止白崇禧集团逃走的,谁知事到临头,老奸巨猾的白崇禧只玩了个调虎离山之计,就在陈赓的眼皮底下轻轻巧巧的把廉江骗到了手,幸好在林彪的严令之下很快又夺了回来,真是险过剃头。当初拼命反对林总的战略部署,说是要在廉江堵住白崇禧,却为了去追几千敌人带主力离开,以至丢失廉江要地,陈赓真是自掌耳光。陈赓那个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说什么南线追歼按林彪的打法,白崇熙就会安全撤退到海南岛,其实是杞人忧天,因为白匪根本到不了海边就会被消灭了。就是因为陈赓,才有少量白匪逃到越南,林彪为人比较宽容,不追究他的责任。打硬仗的时候看不见陈赓的影子,吃肉喝汤倒是个好手,跟着四野吃香喝辣得了便宜还买乖。?

陈赓与林彪意见不同,本应听林彪的,可是在老毛出面表态后,林彪立即调整了整个部署,因为那时我军战绝对优势,随便怎么打都能赢,林彪为人极为宽容,老毛又发了话,也就算了,并不计较按照哪种方法去赢。 而陈赓事隔多年还撰文攻击林彪,说什么“有人违背毛主席的战略方针”,上纲到政治问题的高度, 给林戴了一顶“违背毛主席的战略方针”的政治大帽子。似乎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就一定是正确的,这哪里是在讨论军事部署得失,实在强词夺理。相比两人的为人,高下立判。


有人把钦州一役说成都是陈赓的四兵团打的,真是胡说八道。当时奉林彪的命令日夜兼程赶往钦州地区合围张淦的,除了四兵团的13军、14军外,还有四野的40军、43军、45军,共计5个军,其中43军一个营就抓了2000多俘虏,表现最出色,何来光是四兵团的功劳?与此同时,还有38军朝南宁追歼;41军、15军往容县、北流、玉林、博白地区追歼,所有部队都是按林彪的命令行事的。林彪为了配合南线作战,及时命令西路军13兵39军团改向柳州,迅速插入广西腹地;又令中路军12兵团南下梧州、荔浦,使得张淦的3兵团在攻击陈赓不果后,只能逃往博白、钦州,对战役的部署和指挥得当而严密。而命令43军从广州向信宜急进,使43军恰好在道上抓住了鲁道源兵团的,也正是林彪。到1949年12月4日广西战役结束,共计歼敌3个兵团17万余人。

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虽然陈赓在战役的过程中向林彪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并最终为林彪所接受,但也仅仅是提了建议而已,中南战役的整个过程始终都是在林彪的统一指挥下,各部队互相配合进行的。衡宝之战后,敌人处在逃跑中,位置随时在变化,后方指挥员根据前线指挥员的意见变更部署也是常有的事情。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作战形态,根本不能说明前方的指挥员就比后方的指挥员高明。包括陈赓所部四兵团的所有兵力部署也都按林彪的命令行事,而有的人却别有用心的将四兵团和统帅部割裂开来,似乎四兵团的作战与林彪没什么关系,把解放军作战说得跟土匪似的,可以自行其是,以此吹嘘陈赓的“功绩”和“才能”,这是十分可笑的。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