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揭秘:谁不让公开报道邓小平南方谈话?邓榕对着父亲的耳边,大声地说:“李灏同志他们说,您的讲话很重要,加上香港有的报纸对您的讲话乱猜测,希望深圳的报纸能做正面报道。”邓小平“啊”了一声,略停顿一下,摆摆手,说:“不破这个例。”“不破这个例”,也就是不同意我们公开报道。《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记录人... |
揭秘:谁不让公开报道邓小平南方谈话?
邓榕对着父亲的耳边,大声地说:“李灏同志他们说,您的讲话很重要,加上香港有的报纸对您的讲话乱猜测,希望深圳的报纸能做正面报道。”邓小平“啊”了一声,略停顿一下,摆摆手,说:“不破这个例。”“不破这个例”,也就是不同意我们公开报道。《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记录人的记述》(吴松营著,人民出版社出版)首次披露1984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详细过程。书中讲述了小平同志如何开启了惊动20世纪末直到21世纪,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高龄领袖最重要的一次南方视察,记述了这位世纪伟人在南方视察中的风采。
1月23日,天气晴朗,春风习习。小平同志今天就要离开深圳到珠海。
省市领导和陪同人员、工作人员都抓紧吃好早餐,不到8点就到桂园别墅前面等候。
这几天,在跟随邓小平视察过程中,我深感老人家的谈话不但对深圳特区,而且对全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应该尽快地宣传和报道出去。同时,海外尤其是香港的一些媒体由于得不到详细的真实情况,作了许多道听途说的报道,应该及早给予澄清。加上这次小平同志视察深圳,《人民日报》没有记者跟随,新华社有记者来,却又一再表明“总社没有要求发稿”,这越发使我感到自己担子很重,责任很大。
吃早餐的时候,我向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副书记厉有为汇报,极力主张深圳的媒体要尽快把邓小平在深圳的重要谈话的精神报道出去。两位市委领导听后都很同意我的意见。
吃完早餐,李灏拉着我说:“走,去向邓办汇报。”
我们在桂园门前等了一会儿,约早上8点钟,王主任出来。李灏马上向他汇报我们的想法。从表情上看,王主任是觉得我们的想法有道理的,但他还是笑着摆摆手,说:“这么大的事,除非老爷子同意,谁都不敢定。”并且示意我们,老人家已经吃完早餐,很快会出来。
不一会儿,邓小平穿着浅黄色的夹克,在老伴卓琳、女儿邓榕的陪同下,从大厅漫步到门口。李灏快步迎上去,先向邓小平和卓琳问好,然后就抓紧向邓小平汇报关于深圳媒体报道的事情。
邓小平面带笑容,态度和蔼,却没有听清李灏说什么。“啥?”他笑着问李灏,又望望女儿邓榕。
邓榕对着父亲的耳边,大声地说:“李灏同志他们说,您的讲话很重要,加上香港有的报纸对您的讲话乱猜测,希望深圳的报纸能做正面报道。”
邓小平“啊”了一声,略停顿一下,摆摆手,说:“不破这个例。”
“不破这个例”,也就是不同意我们公开报道。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之后,邓小平辞去所有党政军的重要职务,“正式与政治生涯告别”。邓小平并要求对他的活动也不做宣传报道,以后也就成了“惯例”。
这个时候,深圳市的几套班子负责人和迎宾馆的服务人员都已经排在桂园两旁等候。邓小平从别墅里面一出来,大家就热烈鼓掌。邓小平则笑容满面地同深圳市的部分负责人握手,不停地向大家挥手,深情道别。
邓小平和家人从桂园出来后都坐上中巴。他们的行李则由工作人员搬到另一辆中巴上。谢非、李灏、郑良玉、厉有为也乘上邓小平坐的中巴,坐在邓小平的旁边。我们其他人则很快按照指定编号,坐上自己的中巴车。
上午8:30,邓小平一行从深圳迎宾馆出发。这一次的计划是在蛇口不停留,只顺路在蛇口“走马观花”,大视角地看看蛇口八年来的变化,再乘船到珠海。在车上坐定,邓小平就高兴地对谢非、李灏说:“昨天我一直休息得很好。”
邓榕接着说:“他今天早餐吃得多。比在家还吃得多。”
看来,邓小平真的很高兴。从1月19日南下深圳,到今天头尾5天,邓小平把曾经在北京同中央几位主要负责人谈过的、后来在上海讲过的,又都反复地讲了。有许多东西在一两年前还没有讲的、或者自己觉得还没有讲透的,也都反复地讲了。该见的人也见了。老人家又亲眼目睹自己创办的深圳经济特区这块改革开放试验田生机勃勃的情景,心情确实与在北京时大不相同了。
我们的车队出了深圳迎宾馆,经过解放路,进入深南大道,匀速而平稳地朝西方向前进。
那时,深圳的市区面积还不算大,道路还没那么多,汽车也很少。市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共汽车和自行车。车队经过的道路两旁的公共汽车都停下来,交通警察、推着自行车的市民,都驻足而立,似乎在向邓小平行注目礼。
李灏望了望马路两旁的情景,对邓小平说:“这两天香港的电视、电台都报道您在深圳视察的新闻,有的还具体说到您到国贸大厦、仙湖公园。当然,其中不少都是猜想的。”
李灏实际上还是要提起深圳的报纸能否正面报道的问题。但是,邓小平却只顾观看车外的情景,并不做声。
邓榕接着对父亲说:“香港的股票连升了3天。我昨天还听海关一个科长说,他1968年就来深圳,前后对比,看到办特区以后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他说,没有中央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政策,没有您,这是不可能的。”
李灏马上说:“这位海关科长的话代表了深圳人的心声。特区是您倡导建立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1984年和今年春天,您在关键时刻又亲自到深圳来支持,指明方向。”
邓小平说:“特区取什么名字,为什么叫特区,都是经过考虑的。过去,中央陕甘宁边区叫特区,那是政治特区。你们的经济特区当然不同于那个特区啰。你们这是经济特区。”
李灏汇报说,深圳办经济特区,虽然中央给了一些特殊政策,我们心里很明白:在政治上一定要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定要认真贯彻您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后10年,深圳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放开一线,管好二线,把深圳经济特区建成第二个关税区。邓榕接着说:“也就是说,逐步过渡到在经济上与香港更加紧密合作,甚至将来可以与香港自由往来。”
李灏说:“对,对。这个办法有利于深圳与香港的衔接,有利于促进香港的顺利回归。再有,就是我们要加强特区的法制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制,加快特区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要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从根本上打破大锅饭;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吸收海内外的更多优秀人才;我们还要改革宝安县的农村建制,改为深圳市3个郊区。以上,就是我要向您汇报的今后发展的规划。”
邓小平说:“你们的这些计划,我都赞成。”他抬起右手,有力地打了一个手势。“大胆地干。每年领导层总结经验,看到不对的就赶快改,看到问题出来了要赶快解决。不断总结经验,这样,至少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看一看谢非、李灏等人虔诚、认真听讲的样子,又说:“我刚才说了,第一条是不要怕犯错误,第二条是发现问题尽快改正。不要搞形式主义,更不要搞什么大规模运动。当领导的凡事要冷静考虑,才不会耽误工作。”
谢非、李灏马上表示:“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
接着,李灏抓紧向邓小平汇报关于深圳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说深圳已经办起了保税工业区。保税生产资料市场,做了一些小规模的试验,如果成功的话,将来进一步发展到整个经济特区。要按照小平同志说的,要敢试、敢闯。
此时,车上有陪同人员说,我们很快就要到蛇口了。
邓榕开玩笑说:“深圳是广东的独立王国,蛇口是深圳的独立王国。”
谢非、李灏马上说:“不,不,是试验特区。我们哪敢搞独立王国。邓主席。”
邓榕在老父亲的耳朵边大声地说:“谢非、李灏同志他们说,他们没敢搞独立王国。”
邓小平看看谢非和李灏,边听边笑。车队经过华侨城进入南山区时,路两旁的荔枝树一片接着一片。虽然还只是初春,但由于天气温和,阳光充足,遍地草木一派翠绿茂盛。
李灏对邓小平说:“中国的荔枝最好的是广东,广东里面要数深圳南山荔枝。还有,广东的增城、东莞的荔枝也是很好的。可是,由于荔枝的保鲜期短,运输和投入市场都成问题。我们深圳机场如果开通日本航线,荔枝就可以销售到日本。”
邓榕打趣说:“不是有考证说杨贵妃被抢到日本去了吗?到时就把荔枝送到日本给她吃嘛。”
邓小平笑着看看女儿,说:“三峡也出产荔枝,而且离长安近。可惜三峡荔枝的品种不好。”
邓榕说:“那么……”她故意看看自己的父亲,“全世界的柚子哪里是最好的?哈哈。”
车子里面的人都给逗乐了。原来,邓小平在家里常对儿孙们夸耀他的老家四川柚子最好吃。邓榕就同他争论,说广西沙田的柚子才最好。
邓榕模仿父亲的四川口音,小声地对车上的其他人说:“不吃辣椒不革命,不吃四川柚子没文化。”
车上又是一阵愉快的笑声。笑声过后,邓小平还是坚持己见,笑着说:“我还是说四川凉州的柚子最好。”
邓榕说:“那是说沙田柚子好的人多,还是说四川柚子好的人多?”
邓小平还是笑着说:“只是认识统一不起来。不争论。”
车里面又响起一阵轻松快乐的笑声。
由于时间充裕,深圳方面经过邓办同意,特别安排车队在蛇口的“海上世界”前面停留一下。
邓榕特别指着大轮船船头“海上世界”几个大字,对老父亲说:“您看,这是您亲自给题写的呢。”
邓小平顺着女儿的手望过去,点点头。
这原来是一艘报废的万吨客轮改装的旅游点,8年前即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题写了“海上世界”四个大字。既肯定了特区的改革精神,又推动了特区的旅游业。
车队还绕进赤湾港,慢慢行进,好让邓小平看看港口的发展情况。然后,车队又开上一个小山坡,让邓小平坐在车上瞭望蛇口工业区全景。
9:30,车队到了蛇口客运码头。安排邓小平乘坐的船,是由海关的一艘大型的缉私船改装的。邓小平下车后,先同已经迎候多时的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握手,然后显得既高兴,又有点依依惜别,先后同一直相随相送的深圳市领导人李灏、郑良玉、厉有为等一一握手道别,然后在女儿邓榕和秘书王瑞林的搀扶下,平稳地走上跳板。
邓小平走了几步,突然回过身,向我们走来。
李灏、郑良玉马上迎上去。我也立即跟在李灏他们后边。老人家将右手抬到齐胸位置,挥一下,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们搞得快一点。”这实际上是邓小平对深圳的最后嘱咐。
李灏和郑良玉都激动地表示:“我们一定会按您的指示办。”
等邓小平上船以后,李灏书记问我:“松营,刚才小平同志说的话你听清楚了吗?”
我说:“听清楚了。他希望我们要搞得快一点。”
李灏吩咐说:“这话很重要。你一定要在记录稿里写出来。”
深圳特区报记者江式高则不顾危险,爬上附近的一个高墩上,把邓小平视察深圳的最后一组珍贵照片抢拍下来。
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和深圳市委副书记厉有为也陪同上船,一直送邓小平到珠海。
9:40,轮船离开码头,驶入波连涛涌的零仃洋,从珠江口的东岸向西岸进发。
邓小平要离开深圳了。海岸边、码头上的人们都深情地挥手向他告别,许多人的双眼滚动着泪珠,直到轮船的影子越来越小……邓小平走了,可是历史的轨迹还在延续。
深圳人不但不能停步,而且面临着一段更艰巨、复杂的路,要像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必须勇敢地去闯。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