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张学良为何到死都不回大陆?

 24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3-12 17:34:32
导读:揭秘:张学良为何至死都不回大陆?张学良究竟为什么晚年不返回祖国大陆定居而最后客死在异国的檀香山?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拟从邓颖超派人赴美为张学良送去亲笔邀请函,以及张学良给邓颖超的复信谈起,从中管窥这位著名爱国将领暮年归乡之志不能如愿的内幕。邓颖超写信诚邀张学良长期以来...

揭秘:张学良为何至死都不回大陆?
张学良究竟为什么晚年不返回祖国大陆定居而最后客死在异国的檀香山?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拟从邓颖超派人赴美为张学良送去亲笔邀请函,以及张学良给邓颖超的复信谈起,从中管窥这位著名爱国将领暮年归乡之志不能如愿的内幕。
邓颖超写信诚邀张学良
长期以来,史学界特别是东北张学良研究者们一直都在争论邓颖超是否真有一封信函寄给在美国的张学良。新世纪伊始,我们有幸见到了邓颖超这封信的影印件。
1991年3月10日,当张学良和夫人从台北桃园机场踏上赴美探亲之旅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中共中央格外重视。中央书记处特别注意到,张学良在台北机场登机前对中外记者的谈话中,曾公开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邓小平得知后,专一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杨尚昆,说:“你们应该开个会,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并对如何迎接张学良的归来作了较为详细的指示。
为了欢迎张学良的归来,***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台办、国台办和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负责同志。会上,***对如何在张学良访美期间使其归来的事宜,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
根据邓小平和***的指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并作了四项重要安排:一是当年6月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91岁寿庆活动;二是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阳修葺大帅府和大帅陵,为张学良归来后赴辽宁抚顺安葬其父张作霖的遗骸作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级以上的党内负责同志,亲自赴美国旧金山转达中共中央对于张学良的欢迎之意,此人并具体负责对张学良归来的一切事务性安排。
前三项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究竟派什么人赴美国迎接张学良归来却遇到了困难。当时,中央提出的副部级人选共有五六位之多,其中特别考虑到了张学良以前在东北军的旧部,如原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万毅、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等人。他们都是我党内的老同志,也都和张学良将军有过特殊的战斗情谊。最后经中央书记处多次讨论,确定由吕正操赴美迎接张学良。
吕正操是张学良的故乡海城人,东北军的旧部袍泽;早年吕正操在东三省讲武堂读书时,张学良是他的老师;吕正操又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参加者,他与张学良有着至深的私人感情。中央特别考虑到吕正操与所有拟定人选不同的是,他是几位人选中曾任职务最高的一位。在中央确定吕正操前往美国迎接张学良以后,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寓所亲自召见了他。
此前,邓颖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意见,已以私人的名义亲笔为张学良写了一封欢迎信。由于当时邓颖超尚不知道赴美欢迎张学良的中共代表究竟是谁,所以她那封信上赴美中共代表的人名暂空。信的全文如下:
汉卿先生如晤: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想望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作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兹特介绍本党专使×××同志趋前拜候,面陈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为安排。
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
即颂
春祺!
邓颖超
1991年5月20日
这已是邓颖超写给张学良的第二封函件了。第一件是一年前张学良在台北举行90岁寿庆时她致的贺电。那时,她的贺电高高悬挂在台北圆山饭店昆仑厅祝寿的礼堂正中,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关注。这次亲笔写成的邀请函,语言更加诚挚热情,充分表达了中共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位离国多年的爱国将军的敬重之情。
张学良究竟为什么晚年不返回祖国大陆定居而最后客死在异国的檀香山?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从邓颖超派人赴美为张学良送去亲笔邀请函,以及张学良给邓颖超的复信谈起,从中管窥这位著名爱国将领暮年归乡之志不能如愿的内幕。
吕正操一行5人奉中共中央之命于5月23日悄悄从北京启程直飞旧金山以后,才发现晚来了一步:张学良早在几天前即从此地飞往美国东部城市纽约去访问亲友了。留在旧金山的是赵四小姐及她的儿子张闾琳。在这里,吕正操出席了为赵一荻庆寿而举行的活动,然后便率领随员飞赴纽约。
张学良亲笔信敬复邓颖超
5月29日,吕正操在纽约曼哈顿贝祖贻夫人的住所里首次会见了老上司张学良。初次见面,吕正操只是礼节性的晤谈和赠送寿礼。第二天上午,吕正操在曼哈顿一家瑞士银行的经理办公室里,避开所有外人和张学良进行了一次长达1小时之久的单独谈话。他首先转交了邓颖超的亲笔信。张学良看到邓颖超的亲笔信,感慨万端。他顾不得使用放大镜,将发花的眼睛贴近信纸反复看了两遍。然后,他对吕正操动情地说:“周恩来我熟悉,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候邓女士。”
接着,吕正操又向张学良转达了邓小平、***、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问候以及欢迎他借赴美之便返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的良好意愿。张学良听后颇受感动。但是,由于事体重大,他说:“我这个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牵动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
在随即开始的各界人士为张学良举办的祝寿活动中,中共代表吕正操考虑到种种不便没有出席这类公开的活动。6月4日,张学良在纽约的祝寿活动结束以后,他主动提出再次会晤吕正操。地点则安排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道豫大使的官邸里。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病逝后,对他生前为何不能如愿返回祖国大陆的问题,在众说纷纭中较为权威的知情者、张学良1991年首次访美时曾有过三个月接触的贝祖贻夫人蒋士云女士,曾借台湾《中国日报》一角,首次向关心张学良的海外公众披露了其中的内幕。该报称:“贝夫人透露,少帅居停纽约时,北京派不少人来看他,中共当局已经准备妥一架专机,只要少帅愿意返回大陆,专机即随时飞至纽约搭载少帅。贝夫人当时曾力劝少帅回大陆看看,并说这是他的‘大好机会’,少帅本人亦很想回东北老家瞧瞧。然终未成行。做事一向果断、爽快的少帅,为何舍弃良机,未回睽违40余载的故国?少帅向贝夫人解释说:李登辉只准许他到美国来,他不能借此机会就跑去大陆。这样做对李登辉不好交待。而他又是讲义气的人,不愿为难李登辉。贝夫人对少帅说,不要管那么多,就利用这个好时机回去走走。少帅一直犹豫不决。他对贝夫人说,他回到台湾以后,将请示李登辉,批准他回大陆。贝夫人答道:‘你不用问他,问也白问。他一定不准。’少帅回去请示的结果,果如贝夫人所料,李劝张学良勿回大陆。贝夫人说,少帅上了李登辉的当。又说李是‘假圣人’。1993年底,少帅离台,定居檀香山。去年10月病逝,始终没赴大陆。据贝夫人和其他接近少帅的人士说,张夫人赵一荻反对少帅回大陆,也是促成少帅终老海外、怅望神州的原因之一。贝夫人说:‘少帅后来嘴巴虽然不说,但心里一定很后悔没回大陆。’……”
1993年4月17日,张捷迁在台湾替东北大学向张学良递送“名誉校长”的聘函后飞回香港时,在机场附近的富豪大酒店接受了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的专访。在这次专访中,深知张学良不能返回祖国大陆内幕的张捷迁,再次向报界透露了张学良不能如愿返回祖国大陆的真正原因。
张捷迁首先证实了张学良不能回大陆并非因为身体的原因。他说:“张的身体尚好,患骨刺病完完全全康复了。只有他的夫人身体不太好,患上了老年性缺钙,营养不良,导致骨质疏松,部分骨头有些裂缝。影响他们的生活和行动。”可是,张捷迁又申明:“张老先生非常想念他的家乡,愿意在适当时候回去看看。但是,由于海峡两岸的政治关系影响,现阶段还不想回去。张老先生觉得,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不想再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愿意继续等下去;待政治气候晴朗下来,海峡两岸谈判有了完满的结果及完善的协议后,在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下,才考虑回大陆。”
在潘耀明问到“汪辜会谈”时,张捷迁称:“如果双方谈判有进一步的结果,那时才是适当的时机。”他还认为“汪辜会谈”对张学良回祖国大陆探亲关系重大:“因为今秋的‘汪辜会谈’,最主要的人物都出来了。加上举行的地点在新加坡,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对今秋会谈显得非常热心,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有利于两岸关系能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进行谈判。如果双方谈判有结果,政局趋向稳定,我相信张老先生今秋会回大陆。”
张捷迁又表示:“三通越早解决,张老先生就能早点回家乡看看。只是他不想在互相斗争的环境之下回去。若是在政治还没明朗的时候回去,肯定有许多人问他对以往历史的看法,他不好回答。这是他为什么总是推辞回大陆的重要原因。”
当他谈起张学良晚年最大的愿望时说:“他晚年最大的愿望,倒是希望中国统一、和平,自己可以安居乐业,回家乡看看。我个人的看法是,‘汪辜会谈’至少要两三个月才有结果。如果顺利,张老先生于今秋回大陆的机会较大。”
在潘耀明追问张学良究竟为什么不肯回大陆时,张捷迁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情况:台湾当局曾经干涉张学良和夫人到香港来。张捷迁证实说:“张老先生于1990年秋天确曾打算来香港。那次是因为他有位朋友的儿子结婚,很想来参加,但受到某方面的限制,以致没能成行。”潘耀明追问:“张先生来香港应该没有问题,是否受到香港政府的限制?”张捷迁否认:“不是受香港政府的限制,而是当时有人告诉他不能来香港。”潘耀明又问:“是否受台湾高层的限制?”张捷迁说:“这点,我不能说是什么人,我 亦不愿意说出来。但他(指张学良)最近跟我说,那次他的确是很想来香港的。”
通过张捷迁教授的上述谈话不难看出,张学良连到香港参加朋友子女的婚礼都要受到台湾高层人士的限制!显而易见,这个“限制”他到香港出席婚礼的人,是因为担心张学良一旦来到罗湖桥边,就会迈过那条界限,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大陆。
张学良虽然终老海外,至死也没有回到祖国大陆,但这位伟大的爱国者病逝以后,中共中央仍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中共中央总书记***亲自发去了唁电:
张学良先生家属:
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六十五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此后,张学良先生虽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却始终淡薄荣利,晚年仍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企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张学良先生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人所景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张学良先生。
张学良先生千古!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总书记称他为“伟大的爱国者”和“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这就为张学良将军的一生作了盖棺论定。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