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徐向前:我军最擅长以弱胜强的元帅 在军事战争史上,最让人神往的战例不是表面风光的秋风扫落叶之仗,而是作战难度最大的以弱击强、以少战多的战役,成功指挥了这些战役的将领,会受到人们的衷心仰慕和无比敬佩,徐向前元帅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毋庸置疑,徐帅不仅在最为艰难的红军战史上开创了无数个光辉记录,成... |
徐向前:我军最擅长以弱胜强的元帅
在军事战争史上,最让人神往的战例不是表面风光的秋风扫落叶之仗,而是作战难度最大的以弱击强、以少战多的战役,成功指挥了这些战役的将领,会受到人们的衷心仰慕和无比敬佩,徐向前元帅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毋庸置疑,徐帅不仅在最为艰难的红军战史上开创了无数个光辉记录,成为红军战史上我军歼敌数量最多的将领,
说起徐帅,让人顿生景仰之情。他出生于二十世纪第一个立冬的日子里,原名象谦,后改名为向前,表字子敬,浑身有着黄土地特有的质朴劲儿。观其面容,虽然长得貌不惊人,性格温文尔雅不善张扬,但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中却人如其名,以卓尔不群的军事才华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前进不止。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间,徐帅与戴克敏同志共同起草的《军事问题决议案》,这是我党第一个全面系统的纲领性军事文件,文件就红军的组织、任务、整训、扩大、教育、作战原则及红军与赤卫队和群众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诸多方面做了系统地总结,尤其是在决议案中提出:“集中作战与分散游击;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敌情不明不与作战;敌进我退与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迂回)的形式;对远距离的敌人先行扰乱再采取突击的方式;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等游击战的战略战术,这些军事思想与同年在井冈山的朱(德)、毛(泽东)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诀不谋而合,在我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斗争处于最为关键的时刻,与朱、毛一起为我军探索出正确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成为以后指导两大红军作战的军事原则,使我军从之前的军事盲动状态中,有了适合自已的作战模式。
智以勇为胆而行之,勇以智为谋而行之。在徐帅的精心调教和出色指挥下,鄂豫皖的红军成为一支军威无敌的百战雄师,在残酷的军事斗争中,从接连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军事会剿,到出击平汉路三战三捷三扩编,再到粉碎敌人的三次军事围剿等诸多战役,都是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战例。
在新集之战中,徐帅指挥我军首次使用坑道爆破战法溃敌坚固城防,开创了我军坑道爆破攻城的光辉记录,堪称我军攻坚作战史上的第一爆。
在双桥镇之战中,徐帅料敌如神,指挥我军果断实施奔袭围歼,开创了我军歼敌一个整师的光辉记录。
在黄安战役中,徐帅巧布战局,阻援打援,围点克点,开创了我军攻克敌整师兵力设防之城的光辉记录,同时开创了我军围点打援的光辉记录,此后我军对这一经典战术的运用,达到了乐此不疲的境地。
在苏家埠战役中,徐帅指挥我军围多点而屡次巧妙打援,精彩的战役指挥令敌防不胜防,并将来自合肥的数万援敌一举歼灭,生俘敌“剿匪”总指挥厉式鼎,再次演绎出以少歼多的绝妙战局,开创了我军大规模围歼战的光辉记录,堪称我军战史上围点打援的极品。
在鄂豫皖连年的烽火征战中,徐帅屡现英雄本色,尤其是在仅以近三万红军对抗近二十万敌军的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之战中审时度势,在交战之初果断弃用以往反围剿作战的战法,采取“依托内线,先敌之机,以‘飘忽’战术出击外线”的正确战略,使敌我双方的战场局势先后易手,运用围点打援、正面突击与两翼迂回相结合、猛插纵深分割围歼等正规运动战的战法,粉碎了敌军对苏区的围剿,开创了我军正规运动战的光辉记录,堪称红军反围剿作战中最惊艳的一战。
万事最难在初始,从无到有历艰辛。
转战川陕地区时,面对敌人对苏区的三路军事围攻,徐帅从实际出发,规定战略战役方针和战术原则,在分析了川北的地势条件后,提出了独创的“收紧阵地、决战防御”的正确战略,实施“纵深防御节节抗击,逐次向心收紧阵地,耗疲敌军诱其深入,集中兵力迂回反攻”的战法,以一万余红军击败七万余敌军,粉碎了敌人对苏区的三路军事围攻,徐帅提出并成功实践的这一战法,在此之前的中国战争史上还未曾见过,填补了中国战争史的空白,为中国的军事战略战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川陕反六路军事围攻之战中,徐帅以过人的谋略和惊人的胆略,指挥近八万红军对抗拥有空军支援的一百四十多个团二十五万优势敌军,组成宽正面、大纵深、多梯次的防御体系与敌鏖战,经过三期收紧阵地的节节抗击,消耗、迟滞了敌军,再利用万源地区的险要地势,实行决战防御,连续打退敌人的大规模进攻,使敌人的攻势到了“三而竭”的地步,尔后抓住战机,立即组织反攻,一举突破敌人的防线,席卷两翼,扩大缺口,直插敌之纵深,将敌军劈成两半,造成大纵深迂回歼敌的有利局势,迅速分割歼敌,导演了我军战史上最为精彩的防守反击战例,取得了红军战史上战绩最为辉煌的大捷。
在强渡嘉陵江战役中,徐帅指挥我军先巧后强,强中取巧,声东击西调敌,忽南忽北惑敌,尔后隐蔽而迅猛地强渡,打得对手人仰马翻,得手之快,伤亡之小,难得一见,开创了我军大规模渡江战役的光辉记录。
在长征中的包座战役中,徐帅指挥红四方面军为中央红军打开了十分关键的北向通道,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阴谋,确保中央红军安全到达陕北。
毋庸置疑,徐帅不仅在最为艰难的红军战史上开创了无数个光辉记录,成为红军战史上我军歼敌数量最多的将领,
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又开创了无数个光辉记录,向世人展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
在响堂铺之战中,徐帅判断准确,设伏的地点和时机把握精准,指挥我军处变不惊,沉着果断伏击,取得了包括击毁日军军车一百八十一辆的战绩,此战成为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击毁日军军车最多的一次作战。转战冀南大地时,在平原地无依托的严峻形势下,徐帅提出了“创造平原地的‘人山’”战略指导思想,总结出“战略上持久防御,战术上进攻速决;冬季防守,夏季进攻;白日隐蔽,夜间行动;破坏道路,滞敌交通;采取无固定后方作战;开展麻雀战”等一系列游击战术原则,粉碎敌人的扫荡,为我党提供了坚持和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的宝贵经验,为平原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统一指挥山东、苏北和皖北八路军部队时,徐帅指出了相持阶段日寇“扫荡”的八大新特点,并相应制定出十大军事对策,连续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战胜顽军制造的军事摩擦,使部队的战术思想和战斗作风有了显著进步,推动了抗日局面的大发展。也为日后的华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提供了数十支主力纵队。
我军历史上运动歼灭战登峰造极之作,晋中战役。
在晋中战役中,徐帅掐住敌之七寸,及时提出了“保卫晋中麦收”的高明战略,率领六万人民解放军直扑晋中对抗十三万敌军,拉开了我军向国民党各军事战略集团展开决战的帷幕,采取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运动战,以巧妙的战法调动敌人,连续作战一个月,一举歼灭了包括敌闪击兵团在内的国民党军十万之师,开创了我军一个战役歼敌上十万和歼灭敌兵团的光辉记录,取得了人民解放军第一个决战性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大打歼灭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堪称战史上的用兵奇略,中共中央称此役是“伟大的胜利”,并给予“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的高度评价。
兵牛牛一个,将牛牛一窝。
衡量一位军事将领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他率领部队指挥打仗的能力,还要看他在成军、整军、治军上的能力如何,在这两个重要方面,徐帅可谓两头硬,他不仅在以弱击强、以少战多的军事指挥上,向世人展示出了超强的能力和极佳的战绩,堪称我军作战指挥领域里最善于以少胜多、以少歼多的绝顶高手,在他的军事思想和实战作风影响下的部队,成长为以弱击强的雄师劲旅。
从初到鄂豫皖地区主持军事工作算起,刚接手的红三十一师实为一支三百来人的游击队而已,这支队伍不仅装备很差,而且作战经验也很有限,如在与敌作战中,一听到敌人的机关枪响声时,不由得四散趴下,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军事作战。面对存在很多问题的这样一支队伍,徐帅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倾尽其力对症根治,使原本大多数人尚不知迫击炮为何物的红三十一师,有了明显的起色,成为鄂豫皖红军中战斗力最强、战绩最好的部队。当红四方面军成立时,徐帅率领的红军是参加组建的部队中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战绩最好的部队。红四方面军成立以后,徐帅又把红四方面军打造成钢铁雄师,虽然之后遭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而步入低谷,但在川陕地区又顽强爆发,正是在徐帅重视发现和培养各支部队特点的不懈努力下,使部队涌现出攻如猛虎团、守如泰山团、能攻钢军团、能守钢军团、夜老虎团、百发百中团、穷追千里团、以一胜百团和百战百胜团等各具特色的拳头部队,经过徐帅提出的全军大练兵,使迅速扩展的部队又得到了及时地整训,成为强兵猛将,为以后的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徐帅率军转战晋、冀、鲁大地,大力发展抗日武装,创建了著名的八路军第一纵队,为名满天下的胶东军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斗争形势和山东部队多为游击编制的实际情况,徐帅提出了武装力量建设的“九化”方针:“1、主力兵团正规化。2、地方武装基干化。3、游击队组织化。4、自卫团普遍化。5、党的领导绝对化。6、战斗力顽强化。7、行动积极化。8、生活艰苦化。9、纪律严肃化。” 在对山东纵队各游击支队经过行之有效地整军工作以后,使部队的建制合理化,作战素质也大为提高,此后从胶东大地上走出了数支共和国的王牌部队,走出了无数英勇善战的将士,是与徐帅做出的重大贡献密不可分。解放战争时期,徐帅受命负责解放军主力撤出的山西战场,仅以地方武装为主与敌对抗。在率领这些地方级部队时,徐帅以他一贯地治军风格,一丝不苟,以身作则,从严治军,以符合实战需要的方法,因势利导地提升部队的作战素质,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最终打垮了阎锡山战略集团,把这支原本是地方级的部队,锻造成战斗力强悍的野战大军。
深受徐帅和红四方面军血脉影响发展壮大的英雄部队,无论是刘伯承和粟裕,还是彭德怀和林彪,经常对这些部队赞不绝口,把这些英雄的部队,视为自已手中爱不释手的宝刀利剑。
众所周知,在历时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的前三年时间里,我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野战军纵队为主,而这三年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最长的篇章,野战军纵队无疑是解放战争中我军作战部队的主导力量,我们对五大野战军的纵队进行大致分析以后,可深知徐帅和红四方面军血脉的深远影响。无论是西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数一数二的第六纵队,还是华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数一数二的第八纵队;无论是中原野战军的三只猛虎第四、第六、第三纵队,还是东北野战军的三甲精英第三、第二、第四纵队,还是勇坐华东野战军头把交椅的第九纵队,都是深受徐帅和红四方面军血脉影响发展壮大的英雄纵队。如果我们再分析构成纵队主要作战单元的师(旅)团级部队,也可深知徐帅和红四方面军血脉的深远影响。无论是西北野战军的头号劲旅“新四旅”,还是中原野战军赫赫有名的“百将团”;无论是华东野战军威震天下的“济南第一团”和“济南第二团”,还是东北野战军令敌胆寒的“塔山英雄团”和“白台山英雄团”,还是华北野战军名播天下的“临汾旅”和“皮旅”,都是深受徐帅和红四方面军血脉影响发展壮大的英雄部队。这些传承着优良军事素质的部队,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刘伯承和粟裕,还是彭德怀和林彪,经常对这些部队赞不绝口,把这些英雄的部队,视为自已手中爱不释手的宝刀利剑。
一九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徐向前元帅在北京因病去逝,走完了光辉的一生。帅星陨落,悲情难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讣告指出:“徐向前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智勇兼备,果断灵活,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以自己的战争实践和理论,为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文中不仅对徐帅的军事思想给予极高地评价,并就军事指挥方面做出“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的特别指出,是对徐帅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华如实定位。
对于我军的每一位军事将领而言,对其一生最具权威的评价,莫过于在他去逝以后党和政府为他发布的讣告,文中所言及的内容,是对他一生中取得的成就给予的最具权威的、最严肃的、最终的盖棺定论。在来自这一最高级别发布的讣文中,我军的高级将领通常会获得革命家、军事家或其他的尊称,此外还有他本人的革命经历简介,能在军事指挥上被特别指出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无论我军的哪一位将领,要想在讣文中就军事指挥方面获得党和政府以最高标准为准绳的特别指出,必须是在我军的军事指挥上取得了独到的显赫成就(指在我军军事指挥领域的重要方面名列第一),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方可获此殊荣。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