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本人的“睁眼看海洋” 日本是海洋国家,但日本的海洋意识是逐步形成的。早期日本人的海洋意识并不强。直到17世纪,日本幕府还把海洋看成是天然屏障,实行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航行,禁止基督教,限制外国船只贸易活动。他们认为,海洋是日本安全的屏障,“海洋围绕四方,唯有西部稍可停泊外国船只,且无袭来之虞... |
日本人的“睁眼看海洋”
日本是海洋国家,但日本的海洋意识是逐步形成的。早期日本人的海洋意识并不强。直到17世纪,日本幕府还把海洋看成是天然屏障,实行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航行,禁止基督教,限制外国船只贸易活动。他们认为,海洋是日本安全的屏障,“海洋围绕四方,唯有西部稍可停泊外国船只,且无袭来之虞”。这种落后的海洋观,严重影响日本走向海洋,走出海岛,影响日本近代社会的发展。结果,日本落后了,不久就被西方列强用炮舰打破国门,与中国清代的鸦片战争时期类似。
海国论是日本学者林子平在1786年写的《海国冰谈》中提出的。他认定日本是“海国”,海洋在过去的时代是海防屏障,在西方列强出现之后是入侵的通道。“海国必须有海国的防卫。”“海国之武备在于海边,海边之兵法在于水战”,“水战之关键在于大炮”。因此,海国的海防是把大炮“遍置于日本全国滨海各地,以作为日本长期之武备,奠定与天地共存之准则”。可惜的是,幕府没有采纳林子平的意见,还以破坏锁国政策为名给林子平闭门蛰居的处罚。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统治者认为,“耀武于海外,非海军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日本天皇接受了这些建议,发布“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要务,应该从速奠定基础”的谕令。这种通过建设海军、征服殖民地,然后使国家富强的思想,符合殖民时代大国发展的趋势,使日本很快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到1893年,日本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海军强国之一,先后消灭中国北洋舰队,战胜俄国舰队。
从19世纪到20世纪,日本的所谓利益线大体分为西北太平洋区域的主权线和海上利益线,以及全球范围的海上利益线。1888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提出了海上利益线理论,将琉球半岛、台湾一带作为日本的利益线,朝鲜是日本利益线的焦点。1890年进一步提出,国家独立自卫之道,第一是守卫主权线,第二是保卫利益线。保卫利益线的主要敌人是中国。对付中国的办法首先是发展日本海军,消灭中国海军,取得西北太平洋的制海权。这几个任务在甲午战争时完成了,消灭了中国海军,占领了台湾,独霸了朝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小日本长出了大胃口,要灭亡全中国,征服亚洲各国,征服世界,连美国也要招惹一下。这时的日本利益线又扩大了,整个太平洋都是日本的利益范围,所以打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了,美国兵进入日本,骄傲的日本不得不受辱于美国。20世纪日本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利益线又扩大了,于是又提出保卫1000海里利益线的目标,甚至更大范围的新利益线,包括整个西太平洋之弧,都是日本的利益范围。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