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也门为何这么乱? 也门正遭遇近年来最严重危机。不同派系组织之间的冲突将这个国家推向战争边缘。 1月,胡塞武装完全控制首都,成功将总统哈迪软禁起来,宣布一个5人组成的“总统委员会”开始领导国家。但是,胡塞武装只是来自北部的什叶派少数民族,他们的一系列决定并未得到逊尼派和南部部落领袖的承认。同时,胡塞武... |
也门为何这么乱?
也门正遭遇近年来最严重危机。不同派系组织之间的冲突将这个国家推向战争边缘。
1月,胡塞武装完全控制首都,成功将总统哈迪软禁起来,宣布一个5人组成的“总统委员会”开始领导国家。但是,胡塞武装只是来自北部的什叶派少数民族,他们的一系列决定并未得到逊尼派和南部部落领袖的承认。同时,胡塞武装继续向也门南部推进。3月22日,他们占领了第三大城市塔伊兹。随后,他们又拿下了位于塔伊兹和亚丁之间的阿纳德空军基地,距离南部战略重地亚丁仅有一步之遥。埃及和沙特担心胡塞武装占领亚丁之后会威胁这条重要的海上通道。在这种情况下,3月25日深夜,沙特领导的联军对胡塞武装发动了空袭。此次代号“果断风暴”的空袭可能引发伊朗和其阿拉伯对手之间的对抗,演变成更大范围的地区冲突。
空袭不断,总统离国,居民纷纷逃离市区,多国紧急进行撤侨。也门乱局有何渊源,情形又为何急转直下?
A 战乱硝烟从未消散过
也门是最早脱离殖民统治的阿拉伯国家之一,但战乱硝烟从未在这片土地上消散,也门南方和北方间的对立、隔阂根深蒂固,由来已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也门和南也门相继成立共和国,之后两个国家内战不断。
1990年,北、南也门宣布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仅仅4年之后,原北、南也门领导人在统一等问题上矛盾激化,内战又起,半年后,南方军队战败,也门再度统一。但南部分裂主义势力一直没有放弃重建南也门的野心。
2004年,盘踞在也门北部萨达省的什叶派胡塞武装组织与政府军爆发武装冲突,直到2008年双方才签署停火协议。但仅仅过了3年,一场席卷阿拉伯国家的剧变浪潮再次将也门拉回到战火当中。
分析人士认为,也门南、北方的裂痕在几次内战的拉扯中无法弥合,浓厚的部落色彩和不断激化的教派矛盾又加剧了社会分裂。
B 西亚北非大动荡恶果
近年来西亚北非大动荡,也是造成目前也门乱局的原因之一:也门在外部力量强势干预下实现权力交接,但是撕裂的伤口并未愈合,再次强行缝合只会导致伤势更为严重。
2011年,西亚北非地区爆发动乱,也门再次卷入其中。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也门各党派签署海湾合作委员会调解协议,执政30多年的总统萨利赫同意和平移交权力,哈迪组建了新政府。但经济停滞不前、政府严重腐败、中央羸弱不堪、军队四分五裂、地方部落和武装组织“占山为王”等问题却并没有通过海合会协议得以解决。
在萨利赫执政时期,也门政府通过不断出让利益安抚地方部落、武装组织和分裂势力,但新政府上台后,百废待兴,没有能力继续“供养”部落势力。于是地方部落势力不仅抢占油气资源,还攻击政府设施,使得也门经济雪上加霜,多地爆发武装冲突,“基地”组织也趁机与部落联合,迅速发展壮大。
而西方国家以政府腐败、政治和解迟缓为由,拖延发放对也门的经济援助,导致也门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也门政府2014年年初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一笔5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但二者要求也门政府必须取消燃油补贴才能获得贷款。也门政府在去年7月决定大幅削减燃油补贴后,引发民众不满,给胡塞武装组织武力逼宫提供了绝佳借口。这样一个“不慎之举”,撬开了新一轮动荡的转动齿轮。
C 伊斯兰教两教派争斗
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伊斯兰教内教派很多,但主要是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逊尼派”全称为“逊奈与大众派”,阿拉伯语原意为“遵循传统者”。该派主张继承人应按照阿拉伯人的传统,从部落上层根据资历、威望选举产生。该教派的教徒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并自称“正统派”。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逊尼派”的第二大教派。“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追随者”,主张世袭原则,认为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即圣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
合法继承人。目前该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也门、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国。
在也门,逊尼派占53%,什叶派占47%。2011年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下台后,其副总统阿布杜拉布·曼苏尔—哈迪当选总统。哈迪是也门南方人,属于逊尼派,该派在也门人口中占多数,哈迪上台后始终摆不平境内各路军阀和势力,尤其是属于什叶派、控制北方萨达等省的胡塞武装。
2013年3月,也门各派勉强达成协议,决定推行联邦制并制订新宪法,但随后胡塞武装不满总统哈迪,于2014年9月攻入首都萨那,成立“也门革命委员会”,逼迫哈迪辞职。今年2月21日,哈迪和“也门革命委员会”间彻底决裂,逃往南方“根据地”,宣布迁都前南也门首都亚丁,随后也门内战激化,胡塞武装节节进逼,导致哈迪指责胡塞武装“政变”,并请求沙特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出兵帮助。
同时,在叙利亚,什叶派的巴沙尔政权正和逊尼派的“伊斯兰国”以及得到海合会支持的逊尼派“自由”武装激战;在伊拉克,“伊斯兰国”则正和什叶派占多数的伊拉克政府军及什叶派民兵酣斗。
D 沙特伊朗“代理人战争”
英国媒体指出,也门政府与胡塞武装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沙特和伊朗之间的一场“代理人战争”。有分析认为,胡塞武装能够不断壮大,可能与什叶派大国伊朗的支持分不开。对此,逊尼派大国沙特,绝不会坐视不管。
实际上,当胡塞武装控制红海港口城市塔伊兹后,也门争端就具有了国际化趋势,因为西方和沙特等国不能容忍一个与伊朗有联系的集团控制曼德海峡,特别是在伊朗已基本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的情况下。
也门军事分析员巴希姆说,“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将是主要得益者,这将成为伊朗在核问题谈判中向超级大国施加压力的牌。”因此,招致这么多强国的敌视,亲伊朗的胡塞武装遭到外部打击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了。
沙特之所以果断干预也门局势,除了保护哈迪,与对抗伊朗有重要关系。此前沙特一直不愿直接插手也门事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也门境内逊尼派极端势力猖獗,客观上有利于牵制什叶派,而长期以来,逊尼派领导的沙特与什叶派领导的伊朗为中东主导权争斗不休,此次什叶派的胡塞武装在也门不断扩大势力,沙特早就怀疑与伊朗的支持有关。也门总统哈迪日前发表讲话称,迫使他逃离自己国家的什叶派反对分子是“伊朗的傀儡”,伊朗对如今也门国内混乱局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在内的领导人在埃及举行的阿盟峰会上指责了伊朗,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称对“伊朗试图控制中东”无法容忍。但是伊朗方面对这些指责都予以否认,并认为沙特等国的“入侵”只会导致更多流血冲突,“在整个地区造成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扩张”。
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中东研究负责人约翰·阿特曼说,“潜在的危险是也门可能仅仅是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成员国与伊朗之间的一场代理人战争”。
此外,沙特此次对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与伊朗核问题谈判也有很大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晓晨告诉记者,在瑞士洛桑举行的伊核谈判中,美国和伊朗均有让步趋向,这损害了沙特的利益。出兵也门打击与伊朗同属什叶派的胡塞武装,形同于出手搅乱伊核谈判,降低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E 地处石油要道,影响国际油价
也门局势动荡的消息刺激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截至3月25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原油期价上涨3.58%至每桶49.21美元,5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价上涨2.49%至每桶56.48美元;截至北京时间3月26日19时30分,纽约油价上涨3.66%至每桶51.04美元,布伦特原油则上涨3.58%至每桶58.5美元。
事实上,也门虽处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但产量却很少。据2013年数据显示,也门的石油产量甚至不及丹麦。然而,与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只一线之隔的也门,恰好坐落于大型油轮从波斯湾通向西方世界的航运要道,因此,国际市场才会对其地缘局势状况如此敏感。
也门地处的曼德海峡,按运量计算为世界第四大航运要道。据美国能源信息署计算,2013年,经由该国输出的石油和汽油日产量达3800万桶。据该组织的网站显示,关闭该国通道将阻断石油从苏伊士运河及苏麦德输油管道输出,转移到非洲南端,会大大增加运输时间及成本。
苏伊士运河与苏麦德输油管道是连接红海的埃及艾因苏赫纳港口与地中海西迪基里尔的通道。美国电子工业联合会认为,如果曼德海峡关闭,从欧洲和北美来的油轮将无法直接通往亚洲市场。
陈晓晨认为,原油价格走弱,给沙特出兵提供了“窗口”。一方面,搅乱中东局势,提升原油价格,符合沙特作为原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油价疲软期,地缘政治不会过度冲击国际原油市场。
事实上,美国对中东乱局升级早有准备。日前,美国商业石油库存已达4.44亿桶,为33年以来的最高。加上战略储备和产品储备,美国的各种储备已达到18.73亿桶。美国石油储备天数已达到95天。这使得美国在应对中东战乱时显得游刃有余,也促使美国对沙特空袭也门更加支持。
影响也门乱局的十个关键时间点
2014年9月21日
胡塞反政府武装在当局政府内应的协助下控制了也门首都萨那的政府区、国家电台和军事设施。数日的战斗造成270多人丧生。
随后,当局同胡塞反政府武装在联合国的调停下签署了一份停火协议,胡塞武装撤出萨那,也门成立新的政府。
10月9日
之前曾声称同胡塞反政府武装“开战”的“基地”组织宣布对造成47人死亡的萨那自杀式爆炸袭击案负责。
10月14日
胡塞反政府武装占领了首都萨那以西的重要港口荷台达,并继续向首都方向挺进,途中几乎没有受到政府军队的反抗。但胡塞反政府武装在占领扎玛尔、贝达和伊卜三省一带后遭到了基地组织以及当地部落武装的强烈阻击。
2015年1月20日
胡塞反政府武装发起攻击并随后占领了总统哈迪的府邸,两天之后总统哈迪及总理宣布辞职,但遭到也门议会的拒绝。
2月6日
胡塞反政府武装宣布他们已经解散了议会,并成立由5名成员组成的总统委员会来保证国家的运行。美国以及沙特等海湾诸国谴责伊朗为胡塞反政府武装的军事活动提供支持。在也门的南部和东南部,地方政府纷纷宣布反对这一“政变行为”。
2月21日
总统哈迪在从数周的软禁中脱身后逃往亚丁,向国际各国寻求帮助“打击这场政变”,并撤回了他之前的辞职声明,宣布亚丁为也门临时行政首都。
3月19日
亚丁国际机场附近发生交火,至少11人丧生,总统哈迪在府邸遭受空袭后被迫转移居所。
3月22日
胡塞反政府武装继续挺进,占领了重镇塔伊兹的机场和附近的一座军事基地。塔伊兹位于亚丁以北180公里处,是政府军的一个重要据点。
在萨那城中的什叶派清真寺连续发生四起爆炸案,造成至少142人死亡、351人受伤后。胡塞反政府武装首领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宣布其武装已经南下同基地组织以及“伊斯兰国”展开交火。
3月25日
在美军匆忙撤离也门之后,胡塞反政府武装占领了之前美军所使用的空军基地。总统哈迪被迫再次更换府邸。
胡塞反政府武装已经挺进到拉赫季省首府胡塔以外3公里的地方,距离亚丁越来越近。
一架战机向总统哈迪的府邸一带发动空袭,但是只击中了一幢废弃的建筑物。这次空袭再次迫使亚丁的国际交通陷入停滞。
3月26日
沙特军方对胡塞反政府武装组织进行空中打击,约旦、埃及等十余个国家都参与到了这场保护哈迪政权的联合军事行动当中。
美国方面宣称将为此次行动提供“后勤和情报支持”。伊朗、叙利亚等国则纷纷对这场军事行动表示激烈谴责。
播放数:611

播放数:547

播放数:1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