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七国集团威望今不如昔现在的国际社会,似乎给人一种印象:一个国际会议,如果不能跟中国多少扯上点关系,那么它很可能会遭遇国际舆论的冷落。4月15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发布了一份关于海洋安全的声明,就东海与南海领土争端发表不合时宜的观点,矛头直指中国。尚不清楚,七国集团罕见发布如此冒失的声明,是否有博... |
七国集团威望今不如昔
现在的国际社会,似乎给人一种印象:一个国际会议,如果不能跟中国多少扯上点关系,那么它很可能会遭遇国际舆论的冷落。4月15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发布了一份关于海洋安全的声明,就东海与南海领土争端发表不合时宜的观点,矛头直指中国。
尚不清楚,七国集团罕见发布如此冒失的声明,是否有博人眼球、抬高人气的嫌疑?但从客观效果看,这份声明确实为日渐冷落的七国集团赚取了一点人气。除此之外,暂时还看不到这份声明有何实质性意义与价值。
去年还是八国集团(G8),因乌克兰危机俄罗斯退出后,“瘦身”为七国集团,这客观上削弱了其国际影响力。七国集团4月15日这一自掉身价的举动,再次向国际社会表明:这个曾经指点江山、绝对主导全球议程的“富国俱乐部”,正日益体现出某种“旧贵抱团取暖会”的特征。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它似乎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以往开会时还有众多示威者围堵抗议,尽管闹哄哄,但至少有人抗议亦是一种影响力,现在连示威者都难得一见,这从侧面印证了七国集团的滑落趋势。
国际政治中的光谱变化更能给予印证。拿近来的几次国际会议做对比:15日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跟17日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后者的话题热度与国际关注度要明显高于前者,如果说七国集团外长会是它们参加二十国集团会议前的协调会与通气会,某种程度上这并不为过。4月22日开始的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百个亚非国家与国际机构的领导人与代表与会,隆重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其声势与热度,体现了国际新秩序演进的加速度,同时反衬了少数欧美发达国家的落寞。
当然,最能体现七国集团落寞的,还是它们与新兴国家实力对比的逆转性变化。2000年七国集团的GDP占据全球比重的约66%,而到2013年比重下降至约47%,与此同时,中国、俄罗斯、印度与巴西四个国家的GDP比重在同一时期从约8%增加至约21%。事实上,这一实力天平仍然还在继续向新兴国家倾斜。
对于七国集团这份不合时宜的声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并无特别回应,更没有使用以往网民熟悉的“强烈抗议”等强硬措辞,只是希望有关国家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中方的反应合情合理,因为这份不痛不痒的声明确实不值一驳。
有人担心,七国集团在东海与南海领土争端上首次发声,预示着今后中国在海洋方向遭遇西方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中国应该未雨绸缪。这个观点不能说不正确,随着中国的海权崛起,面临来自美日等海洋强权的压力在所难免,中国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亦有充分的现实应对手段。
但是,与其说这份海洋安全声明预示着欧美日抱团对华发声,还不如说它更是一次避免七国集团内部分裂的政治交易。具体而言,这是六国跟日本之间的一次交易与妥协。日本毫不掩饰自己的推手作用,并自诩为这是自己的“外交胜利”。去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七国集团峰会时,日本就曾力推将东海与南海领土争端列入声明,但当时峰会关注点在乌克兰,最终声明并未提及东海与南海,反而日本的外交利益被欧美绑架,不得不为欧美的乌克兰立场违心背书,因开罪俄罗斯导致北方四岛谈判被无限期搁置。
为了补偿与回报日本,还考虑到明年日本举办七国集团峰会,不排除六国有意迎合一下日本的外交渴求。当然,原本由欧美主导的七国集团,此次议程却被日本主导,同样可以视为七国集团内部凝聚力与国际影响力大打折扣的体现。
播放数:611

播放数:547

播放数:1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