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4年6月21日---24日,郑州市温州商会党委组织温商企业家和党员骨干一行40多人,带着无限憧憬和神秘向往的心情,踏上了井冈山红色传统教育的行程。这是郑州市温州商会党委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3周年的一项具体行动,又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四信》教育实践活动的一次亲身体验。 井冈... |
2014年6月21日---24日,郑州市温州商会党委组织温商企业家和党员骨干一行40多人,带着无限憧憬和神秘向往的心情,踏上了井冈山红色传统教育的行程。这是郑州市温州商会党委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3周年的一项具体行动,又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四信》教育实践活动的一次亲身体验。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记载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革命过程:永新“三湾改编”,第一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红军内部实践着“三大民主”;在作战中总结了“十六字诀”,这些闪烁着光芒的思想,以至后来经过发展,成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来到井冈山就是希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中寻找到当年老红军的力量,寻找到当年“红色根据地”的那种精神,让井冈山精神在商会服务企业发展中永放光芒。
温商企业家和党员骨干正是带着这样的崇敬心情,来到井冈山接受红色教育,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景色秀美的井冈山透露着灵性,陡峭的山峰记载着一段段神奇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毅然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有名的三湾改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七百余人的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辖第1、第3营井冈山建起观光索道和特务边、军官队、卫生队;在部队中确立党的绝对领导原则,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的小组,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全军由党的前委委员会统一指挥;确立官兵平等,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十月三日,部队到达宁冈的古城,前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通过地方党组织争取当地袁文才、王佐两支武装。接着,在井冈山北面山脚的茅坪,设立了医院和留守处,于十月底到达井冈山的茨坪,在这里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将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湘南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军第4军。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5月,组成了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来到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至今仍保留着1928年8月井冈山保卫战的一段堑壕和营房。站在这里,当年发生的那一场激战,仿佛映入眼帘。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击溃了敌军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主席闻讯后,欣然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讴歌了军民团结战斗取得的胜利。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山巅,如今已听不到枪炮的轰鸣,只有阵阵的松涛伴着后来人的脚步。山崖边,一门仿制的迫击炮及一些按原貌恢复的滚木擂石,静静的诉说着当年战斗的艰辛与残酷。
黄洋界上耸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毛主席手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在纪念碑前,商会党委组织40多名党员骨干和企业家,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当年,毛主席在井冈山时,为了批判当时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高瞻远瞩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前景,指出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会很快的。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判断。我们的党正是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朱毛挑粮小道是当年朱德、毛泽东所率领的红军进驻井冈山时,从宁冈等地向井冈山驻地运送粮草的重要通道。据说,朱毛挑粮小道往返100多华里。当年,红军战士挑着百八十斤的粮草,每天要挑粮2次,以保障红军的供应。温商企业家和党员骨干头戴红军帽,身穿红军服,双脚打绑腿,重走朱毛挑粮小道。体验当年红军战士长途跋涉,沿着崎岖道路,负重攀登的艰难历程。走在崎岖陡峭的小道上,大家仿佛看到了头戴斗笠、身背箩筐、脚穿草鞋、肩挑重担的红军官兵,他们每一个脚步都那样坚实,每一次摆臂都那样有力,每一滴汗水都那样晶莹,每一次举目都那样充满信心。大家不仅在想为什么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党能够一呼百应?我们的士兵都能有那么坚定的信念跟党走?答案自然是明朗的,靠的就是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领袖以身作则的表率,将军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坚守。
来到大井毛主席旧居,感受到的是简朴和静谧。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凹,普通而又充满历史积淀的院落,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指挥红军作战,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武装斗争。院中的大树下,有一块大青石,当年毛主席经常坐在这里读书看报,思考重大问题,后人们亲切的称之为“读书石”。就是在这里,一代伟人以他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与气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系统化、理论化,写出了指导武装斗争的名篇《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在毛主席旧居的一面墙上,至今仍保留着一截用泥工夯实的土墙,墙面上弹痕累累。当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革命的火焰,多次“会剿”、“进剿”,企图放火烧毁旧居。草木化为灰烬,但唯独墙壁烧不掉,反动派只能在墙上留下罪恶的弹痕。望着这截镶嵌在历史深处的断墙,仿佛看到老一辈革命家,迎着硝烟冒着弹雨,义无反顾地冲击,撕扯着黑暗的夜幕,迎接黎明那一抹金色曙光。
第二天,温商企业家和党员骨干又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松柏叠翠的茨坪北山,占地面积400余亩。由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井冈山石碑林、井冈山雕塑园、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四为一体的革命人文景观组成。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像征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的1987年建成。商会党委书记、会长蔡标荣、党委副书记章显秀、常务副会长胡方明、周宏考、翁少华、宋志荣、陈秀新等带领温商40多名党员骨干和企业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慢步纪念堂,向井冈山死难的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向所有在革命的路途中牺牲的烈士三鞠躬,表达了对先烈们的敬仰。纪念堂两边陈列井冈山牺牲的革命烈士和从井冈山走出来的元帅、将军及建国后奋战在不同岗位的领导人。一种肃穆的感觉,感染着每一位瞻仰者。革命需要不计名利甘当绿叶忍辱负重和默默无闻。登上忠魂堂感受的是死者与生者的心灵对话。
井冈山是神奇的山,英雄的山。25万先烈鲜血的抛洒,在井冈山的每寸土地上,都有一个英雄故事。富有神奇色彩的传说,强列震撼着我们大家的心灵。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家被一幅幅图片吸引,在一件件实物前驻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井冈山,承载的是厚重的革命历史,记录的是光辉的革命历程,洋溢的是乐观革命精神,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无疑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带着对领袖的敬仰,对革命先烈深切的缅怀,唱着“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饭菜味道香……”的红色歌曲结束了这次红色传统教育行。三天的教育行程虽然结束了,但井冈山精神却感染着每一个人,面对党旗重温党的誓词那种激动的心情留在每一个宣誓人的脑海。企业家和党员骨干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自豪和荣幸,更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厚重。大家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先烈的意志需要传承,必须共同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共产党领导我们走过的艰难历程,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党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企业发展中克服困难,赢得信誉。大家决心在井冈山精神激励下,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目标,以创新发展的热情,做坚定的改革促进者,诚信的市场经验者,真心诚意为社会贡献力量。(柴天生)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