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养老金亏空超3000亿钱去哪了?天文数字为何让老百姓买单?

 1018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新民网  发布时间:2015-05-12 14:45:03
导读:近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2015年养老保险“亏空”将超过三千亿元。经济参考报消息称,为填补养老金缺口、缓解财政补贴压力,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工作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专家建议,可以选择一些收益一贯比较稳定的中央企业,拿出其中一部分产权划到社保基金名下,社...

近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2015年养老保险“亏空”将超过三千亿元。经济参考报消息称,为填补养老金缺口、缓解财政补贴压力,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工作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专家建议,可以选择一些收益一贯比较稳定的中央企业,拿出其中一部分产权划到社保基金名下,社保基金根据所持的这部分产权,通过年度分红持续获得收益。
  对于国资划归社保是否应推进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根据人社部公布的信息,目前这一工作正由财政部牵头,国资委、人社部、社保基金理事会、证监会等部门共同推进参加,且相关部门已成立了专题工作组,建立了工作机制。
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收支不平衡,财政支持难以持续,个人账户面临亏损风险。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杨良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个人缴费是16%,现在是8%,这显然是不够的,我认为个人缴费率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率适当降低、总缴费率适当降低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有专家建议改革继承制,允许个人账户“充公”。(据《京华时报》)
养老金账户亏空,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眼下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养老金个人账户收支不平衡问题。新闻报道中,所谓专家提出了两条解决路径:一是,提高个人缴纳养老金的比例,同时降低单位缴费率;二是,允许个人账户“充公”,也就是说,之前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出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可继承”的承诺,将要被否定。以上这两种解决办法,都具备一个特点——就是公家因政策失误与现实情况发生变化导致的损失与不利,要让私人来承担,或者说是,广大公众要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形势研判与政策制定的失误买单。

听闻此等专家的雷人建议,不少网友自然是不能买账。首先,提高个人承担比例,完全不可行。原因很简单,我国个人缴纳的养老金比例为8%,而欧美相关一部分国家在6%至8%左右,再提高个人缴纳比例无异于剥夺公众利益;高达28%的总体缴费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高位,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个人承担部分与单位承担部分都需要降低,这应该不需要含糊。其次,个人账户的“充公”建议,更是不可行。养老金的个人账户,本就是公众的财产,如果充公,就是严重的公私不分。显然,这对一些缴纳了多年的、离世较早的公民来讲,就完全不公平。更重要的是,我国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并不高,自谋职业者、农民工参保率更是极低,如果再将个人缴纳的部分“充公”,则就是打击公众参加社保的积极性。到头来,我国养老体制的公信力将也进一步降低。

解决养老金个人账户亏损、财力难以支撑的现实,其实并非没有更好的办法。一是,提高公共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有数据显示,我国政府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并且,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缴纳养老保险也是一种纳税行为”,同理推之,将由收税而来的公共财政,以养老福利的方式发回给公众,也是一种好办法。二是,将部分国企利润转到社保中去。国有企业,是利用全民的公共资产实现了盈利,国企利润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财富。因此,前央行行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就曾建议:将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的20%,划拨到社保基金。更有人估算,如果按照央企利润20%缴纳社保资金,每年的资金最少在6000亿元以上。这样一来,单单这一招,就足以确保解决养老账户亏损问题。三是,推迟退休年龄。

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一直都在考虑养老金投资回报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投资股市自然是风险极大,但投资国债、理财产品等收益率不高但比较安全的项目,是比较可行的。当然了,前提应该是,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行为,中央相关部门应该出台具体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同时,还要确保监管到位。

养老金亏空超3000亿钱去哪了?天文数字为何让老百姓买单?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