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6月底到7月初,“僵尸肉”的报道沸沸扬扬,但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核实,发现这是一起无中生有的报道。这或许将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不太光彩的一页。从6月底到现在,“僵尸肉”的报道一直在刷屏,百度搜索页面达到24800000个。但是,“封存了三四十年的肉”拿出来重新卖,你难道没起点疑心?先来回顾这次舆论风暴是怎... |
在6月底到7月初,“僵尸肉”的报道沸沸扬扬,但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核实,发现这是一起无中生有的报道。这或许将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不太光彩的一页。
从6月底到现在,“僵尸肉”的报道一直在刷屏,百度搜索页面达到24800000个。
但是,“封存了三四十年的肉”拿出来重新卖,你难道没起点疑心?
先来回顾这次舆论风暴是怎么兴起的:
从6月1号开始,海关总署开展了一项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6月3日,新华网从总体上报道了全国各海关的"战果"。总之,这些内容看起来像是海关总署每年的例行工作,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6月3日,新华网从总体上报道了全国各海关的"战果"。总之,这些内容看起来像是海关总署每年的例行工作,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转折点来了,6月23日,新华网(长沙)发表了一篇标题为“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报道,访报道算是对长沙海关破获的案件的深入报道。
该文首次给“僵尸肉”命名!
报道里出现了“剧情”:记者了解到,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在6月的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
似乎是为了交待得更清楚,7月2日,新华网(南宁)发表了名为“揭开冻品走私利益链:竟有冻品封存于1967年”的报道。
这篇进一步坐实僵尸肉的年龄,称:
南宁市警方在查获一批走私冻品时,发现其中一些鸡爪包装袋上印制的包装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时间最长的包装日期显示封存于1967年。”并暗示这些僵尸肉是越战时的储备肉。
作为普通读者,读到这里,其实是不太容易发现问题的,但是作为媒体人还会觉得有点不对劲,在这些报道中,引用的信息源非常模糊,表述得很不规范,比如“记者了解到……”记者是从哪了解到的?是怎样了解到的?广西某口岸是哪个口岸?哪个“80后”?
就算记者确实有听到,这个“80后”说的就是真的吗?
好了,轮到我这种不嫌事多的媒体人干活了:
为了核实这些报道,我对涉及到的部门分别再次采访。
(以下均为电话采访内容,没法提供图片证明了,不过,如有媒体同行感兴趣,我可以提供所有受访人的录音、联系方式供查证)
首先出场的是长沙海关的回应(媒体最早提到的海关),缉私局副局长杨波的话:
“我们并没有查到过僵尸肉,这是全国一起搞的行动,其它局有没有查到我不知道,反正我们没有,也从来没有对外发布过这样的消息。”
既然可能是“广西某口岸”查处的,所以又联系到了广西南宁海关宣传科,这是张姓科长的话:
“最近太多这样的报道,我们已经专门核实过了,我们从来没提供过这样的消息,既没有说过僵尸肉的事,也没有说过年份的问题,是谁发的稿子,你们就去问谁吧。”
我补了一句,那你们在工作中有查到过这种肉吗?(指封存几十年的),张科长肯定地说:从没有在工作中查到过这种年份的肉。
张科长最后提醒我,早在2013年,网上就有“南宁警方发现封存于1967年的肉”的报道。
关键词:僵尸肉被爆假新闻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