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 |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
1960年《人民日报》的国庆社论一改过去歌颂莺歌燕舞升平景象的调子,为国人描绘出一幅可怕的图景:过去两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连续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次年元旦后灾荒被更大的渲染:在1959年严重自然灾害之后,1960年我国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灾荒。在官方强势话语的宣传下,“三年自然灾害”终于变成了民众心目中关于那个困苦岁月的代名词。而那冤死的三千万农民则只能怪“老天不长眼”了。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就是丰平歉年相交替的,从未有过遍布全国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史学家考证,三年困难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无“严重的自然灾害”,即便灾害在某些地区发生,也未持续三年之久。且远未达到“严重”的程度,更谈不上“百年不遇”了。因此“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馑死亡三千万人,竟是中国八年抗战死亡人数的1.5倍呢?
过去有个很流行的提法:那是苏修掐我脖子,催逼债款。然而史料中记载,饥荒中有两千万人是在1959年11月至1960年夏收前几个月青黄不接时死去的。而苏联与中国反目,催我还债是在1960年7月以后,根本不是造成三年严重困难的原因。而且,中国对苏联的债务不抵在大跃进其间损耗掉的工业投资的三分之一。1961年,在东北面临无米之炊的紧急关头,中国提出向苏联借粮二十万吨,尽管两国交恶,苏联还是如数借给了中国,使东北粮食困境及时得到缓解。大饥荒刚结束不久,《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我国克服了困难,不但没有借一文钱,而且把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债几乎全部还清。与此同时还拿出了比偿还的外债数额大得多的资金和物资援助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可见,当年只要政府少干点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老百姓便不会如此凄惨。
那么,大饥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简单,是粮食的大幅度减产!可在这没有全国性特大灾害的三年,为什么会出现粮食大减产,导致全国的缺粮和饥荒?这其中除了一小部分与灾害有关外,主要原因是耕地抛荒和粮食弃收。大跃进期间,全民炼钢,大办水利,农民被强迫丢下农活去“找矿”、“炼钢”、“修水库”,大量成熟的庄稼烂在地里,或因收割草率而大量抛撒。再加上各地严重的浮夸虚报产量,使国家征购粮食的任务成倍增加,留给农民的口粮所剩无几。而就在这时,人民公社却在大办公共食堂,以数千年来未有之场面糟蹋粮食。三、四个月就耗尽了那本已不足的口粮。至1959年春,许多地方已出现饿死人的现象。灾难已经越过地平线,正在全国范围蔓延。这时救灾赈民本是政府应做的头等大事。但因大跃进极左政策的影响,政府根本不去救灾,甚至千方百计地掩盖灾情。庐山会议彭德怀等少数人说了点真相,却立刻遭到残酷打击,并引发了全国性的反击右倾机会主义高潮。党内仅存的敢说真话的干部在这场自上而下发动的权力斗争中,被统统打倒了。新闻媒体却一如既往,仍在侈谈大跃进的高速度,仍在厚无廉耻地粉饰太平。
当粮食大幅减产、库存急剧下降、数亿农民即将进入饥馑状态的1959年时,中国的粮食出口非但未减,反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出口耗尽了粮食储备,结果很快就连京、津、沪等大城市的粮食供应也几乎脱销,而农村数亿嗷嗷待食的饥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实际上若按当时的人均口粮计算,只要不出口粮食,就不会发生严重的饥馑,几千万农民也不至于饿死。但政府一心想着造原子弹、导弹扬威世界,因此急需大量黄金外汇进口相关的设备材料。当年,国际红十字会曾想向中国提供食品援助,被我国政府拒绝。美国也讨论过无偿提供粮食给我国,却因发现我国大量出口粮食而作罢。直到1960年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饥馑笼罩中国。万户萧疏、饿殍遍野的景象已无法掩饰时,中央政府不得不承认了大规模饿死人的事实,并于1960年下半年开始采取救灾措施。直到1961才开始大量进口粮食,主要从北美采购小麦。由此可见,帝国主义的“封锁”,并未阻碍我国大量进粮救灾。但一切均为时已晚,数千万农民已化为冤魂。为了给政府和中央领导人集体性的、几乎不可饶恕的严重错误开脱,宣传机构编出了自然灾害的假话,以便把人祸解释成天灾。“三年自然灾害”也就成为了新中国建国以来一个最大的谎言。
关键词:三年自然灾害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