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寓意与文章主旨 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 夸 父 追 日 很久以前,有个长得... |
寓意与文章主旨 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
夸 父 追 日
很久以前,有个长得又高又大的巨人,名字叫夸父。他坐在地上,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脑袋就能碰到天上的云彩。
夸父是个好心人。他看到太阳每天早上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夜里人们什么也看不见,就打定主意,要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地上的人们不分白天黑夜,都能晒到太阳,得到光明。
一天早上,夸父开始追赶太阳。他跑哇,追呀,一直追到太阳下山。眼看就要抱住太阳了,他加快脚步扑上去。可太阳像个大火球,呼啦啦地喷着火,把夸父烤得口干舌燥。他转身跑到黄河边,弯下腰,“咕咚咕咚”地大口喝水。没几口,黄河里的水被他喝光了。夸父还是口渴,他又跑到渭河边,“咕咚咕咚”没几口,又把渭河的水喝光了。
夸父喝了这么多水,还是渴得难受。他就转身朝北去找水喝。他越跑越慢,渐渐地停下来,身子晃了晃,“轰隆”一声,倒在地上。夸父渴死了。
夸父手里的手杖掉在了地上。一会儿,这根手杖生了根,再过一会儿,手杖发了芽,抽了枝,长成了一棵桃树。后来,这地方长出一棵又一棵桃树,结出一个又一个大桃子。要是谁走路口渴了,摘几个桃子吃,就不渴了。人们都说,这些桃树,是夸父留给他的后代的。
寓意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刻的寓意。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
文章主旨
《夸父逐日》是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和为后人造福的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