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知识扩展 作者简介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 16章。 狱中联欢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 |
知识扩展 作者简介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 16章。
狱中联欢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他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用草纸接连起来做成的。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记。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女牢的对联写的是:
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世上已千年”还形容不了翻天复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
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扭转乾坤。
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道了。”
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
横额是:极乐世界。
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世界”,正是写的人们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
猩猩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横额是:大地回春。
一幅幅春联,全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慢吞吞地读着:“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挑剔的眼光,在横额“乐在其中”四个大字上凝固起来。不待他说话,余新江便问道:
“喂,这像不像渣滓洞的生活?”
“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
“嘿,改成‘苦’字,‘苦在其中’,你看要得不?”丁长发笑着追问道。
猩猩装做没有听见,溜走了。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漫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歌声在周围渐渐升起:
一杆红旗
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
革命闹;
盒子枪、土枪,
卡啦啦地响,
打倒那劣绅和土豪!
……
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女同志们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着,十分耀眼。在一片叫好声和朗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嘲笑:“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敢跳秧歌舞?谨防上黑名单,抓走!”
又一个人忍不住笑道:“那倒不一定。国民党统治区也有‘自由’的地方,不是吗?集中营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跳秧歌舞!”
“哈哈哈……”
一边扭着秧歌,女同志们又齐声唱起歌来: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着猪羊出了门,
猪呀,羊呀,
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那些想看女共产党员表演节目的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
有人笑道:“瞄准有什么用,蒋介石忙着喊停战,没功夫下命令开枪。”
又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知识扩展:
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里,正疯狂残酷迫害着革命者。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川成都人,生于1924年11月22日。读中学时因争取婚姻自主与封建家庭决裂,离家去云南求学。在昆明受到民主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1945年参加昆明地下共产党外围组织民青社,在年底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中,担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罢课委员会主席。1947年在重庆任西南学院系联会主席,并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六一社,后任该社干事。1947年至1948年先后在重庆民建中学和秀山县中学任理化教员。1948年3月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在成都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在狱中仍然坚持斗争。他在狱中时曾做过一首诗《我们也有一片红旗》,这首诗洋溢着烈士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越狱。解放后恢复党籍,在重庆做青年团领导工作,曾任团市委委员、市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等职。1958年下放到长寿湖农场,先后任农场党委委员、渔场场长,农场代理场长。“文革”爆发后受到残酷迫害,1967年2月含冤去世。
杨益言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 月18日生于重庆。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从1950年4月起在重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