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张治中怎么死的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 |
张治中怎么死的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时间而被革职。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张治中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但是由于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因而被国民党称作叛徒。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有张治中故居留作纪念。
张治中是怎么死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治中先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张治中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在周恩来的提议下,毛泽东批准了一个“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主要包括高级民主人士,因张治中在其中才幸免了直接人身迫害。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火化后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张治中夫人及子女
夫人:洪希厚
洪希厚(1892-1976),洪希厚是张治中指腹为婚的妻子。洪希厚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张治中一生对洪希厚始终不离不弃。她17岁嫁到张家后,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张治中都在外闯荡,作为长媳的洪希厚,不仅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还要照顾小叔子们。公婆去世时,张治中仍然没能赶回来。由于家贫,年仅23岁的洪希厚只好带着一个七岁的小叔子,回到娘家艰苦度日。洪希厚性格开朗,与宋氏姐妹、何香凝等许多高官夫人交好,当张治中和“中共”接触后,洪希厚又和邓颖超成为好友。1976年,洪希厚去世。
长女:张素我
张素我(1915.04~2011.12.02),女,安徽巢县人,民主党派知名人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顾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民革中央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常委、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起任民革中央顾问。全国政协第五、九届委员,第六、七、八届常委,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第五届常委、第六届副主席。
张治中次女:张素端
张治中三女:张素初
张治中长子:张一真
张一真生于安徽巢湖,在上海读完中学后留学美国,获纽约康乃尔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回上海后开始经营机动车和汽车等业务。1948年,和妻子、岳父定居台湾。在台湾经营汽车生意,并任中华汽车驾驶人协会理事长和行至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由他牵头,组织起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担任会长。
张治中次子:张一纯
张一纯先生,生于南京,祖籍安徽巢县,居住于北京。张一纯先生是爱国民主人士,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长期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张一纯原是北京市政协常委和秘书长,2011卓越华人,现时乃北京港澳台侨海外联谊会会长。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