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出处及全诗赏析。人就是这样,失去的时候,才会想起失去的就是自己原本一直所想要得到的,就是一辈子在追求的幸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个怎样的道理,恐怕只有写这句诗的人自己明白。这句诗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全诗是:东风夜放...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出处及全诗赏析。
人就是这样,失去的时候,才会想起失去的就是自己原本一直所想要得到的,就是一辈子在追求的幸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个怎样的道理,恐怕只有写这句诗的人自己明白。这句诗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全诗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玉壶的灯光流转着,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这首诗应该说是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具有“宝马雕车香满路”地位的人,一种是具有“蛾儿雪柳黄金缕”打扮的人。又写了两种活动,前者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后者是“笑语盈盈暗香去”。品其文意,所谓“宝马雕车香满路”,乃指大家闺秀也,只有她们才能有此排场;“蛾儿雪柳黄金缕”乃指小家碧玉也,她们只能如此尽量地打扮自己。所谓“凤箫声动”云云,是写贵妇人兴高采烈之来也,“笑语盈盈暗香去”是写小家碧玉余兴未尽之去也。尤其这个“去”字,更明确地点出是离开,这也就含蓄地点出前面的“宝马雕车香满路”是指来到。
因此在两者之间才用“一夜鱼龙舞”相绾结。在解读时,读者必须把这两层含意融合在一起:即在元宵佳节这一天,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兴高采烈地前来游玩,在热闹了一夜之后,才陆陆续续、余兴未尽地离去。这样才能更鲜明地反衬出下一大层的“那人”的高标独立:她既不同于“众里”中泛泛的大家闺秀,也不同于“众里”中芸芸的小家碧玉;既无所谓乘兴而来,也无所谓乘兴而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看出这两大层的反衬效果,也才能看出辛词的笔法既经济又灵动,结构既严谨又巧妙。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再对“那人”的高远意境作一些分析。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只有经历苦难,才能体会什么是幸福。没有一种幸福是天生而来的,没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过程,怎么会明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狂喜?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