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致远舰将整体打捞 丹东一号是北洋舰队致远舰

 8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11-06 15:32:09
导读: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专家论证会。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船重工701所等多单位各...

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专家论证会。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船重工701所等多单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在听取汇报、考察出水文物、质询讨论后,确认辽宁丹东港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

历时三年  开启水下考古新篇章

2013-2015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实

施了“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在全面梳理甲午海战档案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多波束、磁力仪等海洋物探设备,按照水下考古规程要求,经过物探调查、重点调查、水下试掘等艰苦的工作,在辽宁丹东港海域发现并确认了“丹东一号”沉舰。这艘体量约1600吨左右的沉舰,正是121年前那场悲壮的海战中沉没在交战区的战舰。这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为中国近代史、甲午海战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说,“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是首次大规模系统开展的近现代水下考古工作,由此开启了中国水下考古的新篇章。这一项目同时又是配合丹东港集团的海洋红港基建项目,也成为首次在基建工程中开展水下考古的案例。专家认为,严谨细致、规范可信的工作,为即将制定的水下考古操作规程和基建工程水下考古提供了范例。

多重证据  确认致远舰身份

1894年9月17日,历时5个多小时的海战,北洋水师的扬威、超勇、致远、经远四艘战舰沉灭于交战区。海战之时,扬威舰起火后向临近的大鹿岛冲滩搁浅。2014年考古队在庄河附近找到了经远舰。因而,“丹东一号”身份曾推测为“超勇”与“致远”二

者之一。通过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结合磁力物探成果、海图资料等综合分析,多方证据确认“丹东一号”应为致远舰。

磁力数据  确认舰体体量

通过磁力仪物探的科技手段,测算出“丹东一号”沉船铁质遗物的体量约为1600吨,而资料记载超勇舰是1380吨排水量。致远舰排水量为2300吨,因炮火的摧毁和后期打捞折损了一些钢材,还需再去除部分木材、煤炭等非磁性物质的体量。因此,目前的“丹东一号”的水下舰体1600吨与致远舰的现状是相匹配的。而考古队在2015年获得一张日本所绘“黄海北部及渤海”的海图,明确标注出致远舰、扬威舰的沉没位置。其中致远舰的位置,与目前“丹东一号”的位置最为接近,误差不大于1000米。舰体结构  发现致远舰独有的穹甲钢板和方形舷窗资料记载:致远,穹甲巡洋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于1887年完工。双桅、单烟囱,穹面装甲2至4英寸厚。本次水下调查发现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此外,发现的多个方形舷窗(上图)与历史照片等资料对比显示,这种方形舷窗只安装在致远舰上,成为识别致远舰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武器装备  与致远舰匹配

“丹东一号”目前发现的武器装备武器装备包括:210毫米主炮炮管、152毫米副炮炮弹、57毫米炮弹、37毫米炮弹、11毫米10管格林机关炮以及大量的弹药,尤其是发现保存完整的鱼雷引信,与致远舰的装备一致。而超勇舰上没有配备57毫米炮弹、11毫米10管格林机关炮和鱼雷。

“致远”文字款识的制式瓷盘

水下考古发现了3件带有清晰致远舰舰徽的定制瓷盘,中间为篆书“致远”;一把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徽标。着眼未来  以整体打捞展示为目标在“丹东一号”水下调查项目进行过程中,甲午海战的背景和邓世昌致远舰的身份推测就引起社会和民众的广泛关注。适逢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项目的开展、致远舰的历史文物价值,对弘扬民族气节,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政治意义。与会专家建议,未来的工作应以致远舰整体打捞展示为目标,进一步开展相关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鉴于海水出水金属文物的脱盐保护仍是世界性的难题,与会专家强调保护利用工作应着眼长远,思路清晰,要综合考虑出水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博物馆建设和宣传展示,制订总体工作方案,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用扎实的成果回馈社会,回应社会大众的关注。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