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台湾有人害怕京台高铁是懦夫 人大代表王梦恕:京台高铁完全可行

 64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03-09 17:47:30
导读:  社评:对“京台高铁”如此敏感 叫得最凶的是懦夫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建设北京至香港(台北)等高速铁路通道,在台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台湾媒体,台“行政院长”、陆委会高官以及部分“立委”也做出表态,强调“大陆一方说了不算”等。一些人认为这是大陆要搞“统战”,还有的人说这是大陆“准备统一...

台湾有人害怕京台高铁 人大代表王梦恕:京台高铁完全可行

     社评:对“京台高铁”如此敏感  叫得最凶的是懦夫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建设北京至香港(台北)等高速铁路通道,在台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台湾媒体,台“行政院长”、陆委会高官以及部分“立委”也做出表态,强调“大陆一方说了不算”等。一些人认为这是大陆要搞“统战”,还有的人说这是大陆“准备统一台湾的信号”。
  大陆的确有统一台湾的最终目标,“统战”也是长期政策,但一个高铁计划承担不起那么大的政治责任,相关的台湾舆论恐怕“想多了”。
  海峡这边正经历着史上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潮,高铁和高速公路向各地大举延伸,其中有些已经深入到境外。台湾就是中国的一个省,这时候有一条高铁的长远建造目标是把北京和台北连起来,这太正常了。而且毫无疑问,这个目标不是虚幻的,完全有可行性。
  但客观说,对“京台高铁”出现在“十三五”规划上,大陆人总体上是抱了一颗平常心的。大家觉得它挺新鲜,是个亮点。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人也都清楚,这一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大概只能修到大陆一侧的海峡边上,真要建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需要两岸比现在高得多的政治互信,要台湾那边愿意,才有可能。
  鉴于民进党政府将上台,两岸关系不确定因素骤增,对于短短几年内两岸“三通”能变成“四通”“五通”,由高铁和高速公路把两岸也连起来,大陆无论学界还是普通民众恐怕都不认为现实。
  相比之下,台湾一些人的过度敏感反应倒是很有意思。那部分人似乎有某种紧迫感,反映的像是心虚。他们大概预见到大陆的综合实力将继续快速壮大,而台湾自我孤立没有前途,国际形势也对“台独”越来越不利,因而他们对任何拉近两岸的事务都会一惊一乍。其中越是支持“台独”的人,越可能产生政治恐惧感。
  上述敏感有可能成为台湾经济和社会发展某种致命的障碍。中国大陆已成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更是西太平洋经济动力的高地。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拉动亚洲,积极参与成为各国各地区的主流选择。台湾经济除了与大陆高度融合外没有出路,连美国都与大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势,而台湾一些人却鼓吹另寻他路,建设台湾“与大陆隔绝的繁荣”。
  这种“政治挂帅”很容易朝歇斯底里演化,最后看大陆提出什么都像阴谋和陷阱。两岸高铁本来能创造大量就业,改变台湾的地理阻隔,是带台湾走向更加繁荣的通道。但受“恐中”思想影响,就能把它看成扼杀台湾的一根绞索,从而对它唯恐避之不及。
  台湾可以是开放之岛,也可以是“关押所有台湾人的牢笼”。一些激进的“台独”人士似乎想把这个岛屿朝最糟糕的政治方向引。
  全球化在改变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竞争规则,它使得相对小的经济实体无法继续保持“作坊式”独立,而必须进入大的循环中参与竞争、开展合作。越开放就越有活力成为铁律,逆之而动的必前途渺茫。
  中国大陆对西方开放之初,一些人有政治担心和不适应,一直带着一些政治忧虑,但我们的做法是克制这些,采取现实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但决不因此而影响对西方的开放。也许还是大陆中国人更自信些吧。
  台湾一些人自吹他们“民主了就怎么怎么样”,好像自信得都爆棚了。其实叫得最凶的人大概是些懦夫。一条计划中的“京台高铁”就把他们快吓尿了,够丢人的。

 王梦恕谈“京台高铁”规划:有技术有资金 项目完全可行
  “十年前,我们就研究了‘京台高铁’相关方案。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掌握了其海底情况及地质地貌情况。”正在北京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王梦恕告诉记者,从技术和资金方面看,建设“京台高铁”项目完全可行。
  身兼中国中铁副总工、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从技术角度介绍,“京台高铁”最佳方案为“东线方案”,即经由平潭到达台北的线路方案。“加两端引线,海底隧道长度约200公里。从安全角度考虑,深度需要达到30米以上。”
  王梦恕还表示,按计划,“京台高铁”海底隧道段运行时速约为200公里,从平潭到台北仅需一小时。以现有的技术,十年后,“京台高铁”可全线开通。
  对于“京台铁路”的整体项目预算,王梦恕称,“约为2600亿到3000亿元(人民币)。”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