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水利部公开《地下水动态月报》显示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 地下水污染原因污染来源 地下水道美人鱼剧情简介 水利部最近公开的2016年1月《地下水动态月报》(以下简称《月报》)显示,全国地下水普遍“水质较差”。具体来看,水利部于2015年对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 |
近日水利部公开《地下水动态月报》显示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 地下水污染原因污染来源 地下水道美人鱼剧情简介
水利部最近公开的2016年1月《地下水动态月报》(以下简称《月报》)显示,全国地下水普遍“水质较差”。具体来看,水利部于2015年对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IV类水691个,占32.9%;V类水994个,占47.3%,两者合计占比为80.2%。
值得注意的是,IV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已经不适合人类饮用,V类水污染就更加严重。这也意味着,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月报》还显示,主要污染指标中“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与此同时,地下水还遭受严重的超采威胁。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全国主要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比去年同期减少82.4亿立方米(约82.4亿吨)。
多为浅层地下水
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松辽等流域,污染和超采正在成为流域内地下水的主要威胁。
在水利部本轮地下水监测中,监测范围基本涵盖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渗影响,水质评价结果总体较差。
本轮2103眼水井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无I类水,II至III类水418个,占总数的19.9%;IV类水691个,占32.9%;V类水994个,占47.3%。
其中,主要污染指标除总硬度、锰、铁和氟化物可能由于水文地质化学背景而监测值偏高外,“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本轮全国范围内的监测,正是按照2011年公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的部署,为摸清地下水污染的“家底”,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
“IV类水已经不适合人类饮用,V类水污染就更加严重。实际上,这两类水都已经不太适合人类接触。”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监测流域和监测对象看,这个高达80%的数值并不特别令人惊讶。其中出现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是因为流经城市的浅层地下水,更容易遭受农业面源、工业废弃物以及垃圾掩埋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与地表水的污染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马军指出,“以浅层地下水为主要监测对象的结果,也说明流域内地表水亦存在相应污染。旱季时,浅层地下水会补给地表水;同理,地下水的补给来自地表水。”
污染、超采威胁“水安全”
地下水遭受污染,或产生严重的“水安全”问题。
根据此前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全国范围内,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那么高达八成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结果,会影响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吗?
“一般来说,城市内多采用深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深层地下水不易遭受污染。”马军说,“但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居民饮用浅层地下水,污染将主要对他们带来影响。”
值得一提的,除污染问题外,超采也是我国保障“水安全”的一大威胁。
《月报》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全国主要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比去年同期减少82.4亿立方米,单黄淮海平原就减少了49.2亿立方米,其中又以河北地区地下水储存量减少为首:一年间,河北地区减少了22.1亿立方米的地下水。
马军表示,“针对地下水的治理,其花费更甚于治理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问题相对复杂,而地下水的超采,还会带来地缝、塌陷等次生灾害。”
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
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污染原因
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现象。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
主要特点
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由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都比较缓慢,污染往往是逐渐发生的,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发现地下水污染后,确定污染源也不像地表水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不易消除。排除污染源之后,地表水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达到净化;而地下水,即便排除了污染源,已经进入含水层的污染物仍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污染来源
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有来自人类活动的,有来自自然过程的。
1.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会造成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和氯化物含量的升高,有时也会造成病原体污染。
2.工业废水和工业废物可使地下水中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浓度增加。
3.农业施用的化肥和粪肥,会造成大范围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高。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较轻,且仅限于浅层。农业耕作活动可促进土壤有机物的氧化,如有机氮氧化为无机氮(主要是硝态氮),随渗水进入地下水。天然的咸水会使地下天然淡水受咸水污染等。
《下水道的美人鱼》是日本地下实验电影《豚鼠系列》的第四部,由导演日野日出志根据自己创作的同类型惊奇漫画改编而成,染井真理、齐木茂、久本雅美等领衔主演。
该片控诉了在工业时代,人类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玷污与践踏下,清澈的小河变成了肮脏的下水道,而象征着美丽、梦幻的美人鱼则因感染病毒而变得丑陋不堪并凄惨地死去的故事。
剧情简介
精神抑郁的画家在去下水道中寻找灵感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条人鱼 。而这条人鱼竟然是画家曾经在河中遇见过的。画家开始为人鱼作画,而此时才发现人鱼的腹部因为某种原因而溃烂。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脓包和肉瘤,然后画家将人鱼带回家养在了浴缸里。画家买来药为人鱼治疗,但人鱼拒绝了。人鱼要求画家为自己作画,人鱼腹部的烂疮慢慢扩展到全身并进一步恶化。先是慢慢向人鱼的上身扩展,然后流出各种颜色的脓水,各种蛆虫,长短不一,五颜六色,伴随着黏液从人鱼身上的脓包中喷射而出,混成一团,布满了浴缸以及浴缸周围的地板。而浴缸里的水也呈现出一种复杂的颜色,甚至变的粘稠。最后,脓疮蔓延到人鱼的脸上,布满了整个半边脸,当然也会涌出脓水和蛆虫。此时的人鱼已经变成了令人作呕的怪物。最后人鱼开始呕吐,吐出来的也是蛆虫和粘稠的脓水。
这期间人鱼痛苦万分而画家则给予人鱼温情的关怀,帮人鱼挤脓,抽出身体里的蛆等等。而画家的画也伴随着人鱼的状况而改变,直到人鱼死去,画作也最终完成,一张布满五彩脓疮的脸。神情恍惚的画家肢解了人鱼,然而在人鱼的腹中竟然发现了一个婴儿。最后警察在画家邻居的举报下逮捕了画家。影片完结的镜头定格在一枚人鱼的鳞片上。
该片意欲表达的主题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污染会破坏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终会毁了人类自己。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