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甘肃幼儿园背古兰经事件结果:严禁宗教进校园 古兰经全文简介

 1451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16-05-06 9:50:39
导读:古兰经全文简介事件结果:严禁宗教活动进校园。近日,一段名为“甘肃可爱的背经小女孩”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反映甘肃临夏某幼儿园孩子背诵古兰经,这一视频引起了广大网友一片哗然,大家对此非常愤怒。甘肃省教育厅强烈谴责这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径,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严禁各种宗教活动进校园。根据《...

古兰经全文简介

事件结果:严禁宗教活动进校园。

甘肃幼儿园背古兰经事件结果:严禁宗教进校园 古兰经全文简介

近日,一段名为“甘肃可爱的背经小女孩”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反映甘肃临夏某幼儿园孩子背诵古兰经,这一视频引起了广大网友一片哗然,大家对此非常愤怒。甘肃省教育厅强烈谴责这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径,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严禁各种宗教活动进校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宗教事务条例》第3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8条规定,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即: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公民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甘肃省教育厅强调,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各类学校中:(l)不得进行宗教活动;(2)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干扰、阻挠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教育;(3)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徒、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的活动;(4)中等和中等以下学校的教材不得有宣传宗教思想的内容;(5)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6)教师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教学中进行宗教宣传和带领学生参加宗教活动,严禁外籍教师在学校从事传播宗教的活动。

《古兰经》简介

甘肃幼儿园背古兰经事件结果:严禁宗教进校园 古兰经全文简介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一部节文精确而详明的经典。伊斯兰教相信《古兰经》的原文在世界未创造之先早已存在天国,后由加百列天使启示穆罕默德才传至世间。穆罕默德从第一次得到启示(穆罕默德被安拉委为先知)到逝世的二十二年两个月又二十二天中,神的“圣言”逐节逐章不断地赐下来,由他口传给门徒。

《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归真后由继承人欧斯曼莱等人收集后抄录的定本。共30卷、114章、6236节。

一千三百多年来阿拉伯人在各种条件下对《古兰经》的经义进行分析、阐述、注释和研究。把《古兰经》中以“启示”为中心、的伊斯兰学科和以文学为主旨的阿拉伯语文的学科不断发扬光大。研究与《古兰经》有关的科学——穆斯林学(又称伊斯兰学)就是这样产生、奠定和发展的。

穆罕默德凭着《古兰经》的力量,把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联结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并使它的影响扩大到亚非欧广大地区的人民群众中去,使信教的各民族迅速接受了《古兰经》的经义和思想。以《古兰经》为中心,阿拉伯语文和伊斯兰教学科以及其他学科,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的圣典,而且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古兰经》(القرآن)共114章,6236节,其中穆罕默德在麦加口述了88章;占全书的三分之二,他迁移到麦地那以后又口述了28章,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麦加”篇章以宗教教义为主,反复强调安拉至上,宣扬后世的乐园火狱、复活日的审判,告诫信仰者应坚忍、顺从、行善、施舍和为主道而战。

“麦地那”章节则对伊斯兰教的信士们阐述教法,关于礼拜、斋戒、朝觐、天课、圣战等宗教礼仪和义务以及相应的社会制度与律例,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及民俗生活的约占整个文本的十分之一。作为入世的宗教,这些社会制度与律例明确了伊斯兰教信众的行为准则与伦理道德规范,在其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指导、约束与协调的重要作用,把信众的心性走向引向现实世界而非完全虚幻、未知的彼岸,同时也投射出伊斯兰民众追求力量与秩序、崇尚智慧、向往幸福的心理。

《古兰经》的内容主要有这样五个方面;一是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义务,其中特别强调安拉独一无二和“五功”;二是对阿拉伯半岛社会的有关主张;三是为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制定的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法制制度;四是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同多神教、犹太教和基督教,进行辩论的记述;五是阿拉伯半岛的犹太教、基督教以及阿拉伯人的故事、传说和谚语等。

《古兰经》除了阐述宗教生活和礼义方面的规定外,还广泛涉猎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家庭婚姻、遗产继承、债务纠纷、饮食禁忌、衣着服饰、财经法令、刑法、诉讼程序法、宪法、战争法等等。有的原则规定,有的详细解释。

《古兰经》通过人对真主安拉的敬畏之情建构起此岸——彼岸双重结构的精神世界。

真主安拉作为至高至尊的神,拥有绝对权威,是公共秩序的缔造者、维护者与协调者,一切道德规范的最终裁定者。“天地万物都是他的,一切都是服从他的”,“真主建立诸天,而不用你们所能看见的支柱。随后他端坐在宝座上,制服日月,使其各自运行到一个定期。他处理万事,解释迹象,以便你们确信将与你们的主相会。他展开大地,并在大地上安置许多山岳和河流,他把果实造成两性的,以黑夜覆盖白昼”,真主具有“超绝万物”的美名。

人们应该通过赞颂真主、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为主道而奋斗,并通过行善和施舍来把自己塑造成顺服、坚忍、诚实、公道的伊斯兰信众。只有这样的人才为真主所喜爱,并因自己的善行而在后世入住乐园;而不信道者,则因恶行受罚,在后世入火狱。

人的生死皆是真主的安排,对于死,是人人平等的,但死亡并非灵魂的终止,因为有复活日的审判,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现世的道德行为,同时给出两种鲜明的因善行和恶行而导致的结果:乐园与火狱。

乐园——行善者的归属地:真主对行善的信士们最优的奖励,在后世永居乐园:没有忧愁、没有恐惧,享有纯洁的配偶。

乐园其中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酒河,饮者称快;有蜜河,蜜质纯洁,有各种水果,可以享受”;“许多园圃和葡萄,和两乳圆润,年龄划一的少女,和满杯的甘泉,在那里听不到恶言和谎话”;“行善者在乐园里,佩金质的手镯,穿绫罗锦缎的绿袍”;“白皙的、美目的女子,做伴侣”。乐园对生活在干旱缺水的沙漠、四处漂泊择水而居的游牧民族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栖居之地。

火狱——作恶者的受罚地:真主对不信道的作恶者最严厉的惩罚:在后世入火狱。不信道者为最劣等的动物,“真主把他们的光明拿去,让他们在重重的黑暗中”,“把恐怖投在不信道的人的心中”,“变成卑贱的猿猴”,在火狱中,“除脓汁外,没有任何食物”,“他们的内脏和皮肤被沸水所溶化,享受铁鞭的抽打。每因愁闷而逃出火狱,都被拦回去” 。

《古兰经》中还大量地记叙了穆罕默德之前的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如人祖阿旦的故事,怒哈方舟的故事,易卜拉欣奉子祭祀的故事,易卜拉欣捣毁偶像的故事等等。其目的是劝人行善,止人干歹。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